分享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网球之家 2020-11-03

时常混迹于网球圈,常常会遇到两类人,一者是动辄十多年球龄的老炮儿,这类人多半是实打实的实战派,多年打磨积累出的深厚基础和卓越球感,足以让他们叱咤风云、笑傲一片小区;而另一者则是初出茅庐的小鲜肉,基础和经验皆不足,无奈埋首于理论,以求另辟蹊径,走上无坑的康庄大道,实现对老炮儿的弯道超车。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老炮儿自恃实力和经验,哪容得小辈对技术环节的质疑,管你千般锦囊计,我自横拳扫万敌;小鲜肉自然不服,场上输的是先天不足,场下又岂能认栽,嚷嚷着莫欺少年穷。

【削球咋还扯上进攻了?】

鲜肉:您老可知道,切削真是门学问,从攻防技战层面分为防守型切削和进攻型切削;尤其是进攻型切削,弧线很平、球速也快,很适合在深落点压迫对手以及改变回合节奏,结合来球高度,切削还能细分成压削、平削和切削三种不同类型呢。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老炮:年轻人,少听那些沟沟道道的胡说八道,都是骗骗小白的纸上谈兵。球场上走一波,一加速加旋转,哪还管你这个削那个削的,实战削球就是陷入被动,作死罢了。不服?来耍耍,分分钟闪身正手教你做人。

鲜肉:这是没得聊了吗......

毫无疑问,切削作为网球中的常规技术,肯定是有其价值的,因为存在即合理;但是统计相关职业、业余和休闲网球的比赛录像资料,显示底线反手切削球的占比为:28%、36%、46%;也就是相对于水平越来越高的人,切削会用的越来越少。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老炮儿对切削的看轻,实际上是当前球友过多甚至滥用切削的结果,滥用切削会降低自己对脚步到位的要求,单纯为了维持回合而忽视正反手击球质量的提高,从而陷入消极的比赛模式。

但难道真的没有进攻型切削?当然不是,看看费德勒就知道了,切削技术网坛无人出其右,鼎盛时期的费德勒在2006年拿下三座大满贯,来看看那年美网决赛的部分数据:反手抽球23、正手抽球54、反手削球52次。可以说,反手切削和正手抽球同样重要,结合上网、截击、放小等战术搭配,实乃下分的大杀器。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一个合理的削球,等于下一板对手无法全力进攻,等于为我方攻击做铺垫,削球就是劣势的老旧观念还是不要有为好。当然,对于业余休闲爱好者,抛开技术水平谈战术都是耍无赖,在非被动的情况下坚持不用削球,能抽的就抽,也是对自身高要求的体现。

【手腕要固定,你咋就教不会呢?】

老炮:看看你打的破球,飘飘乎乎的到处乱飞,控球、球速和旋转对你来说等于没有;说了多少次了,要固定手腕,你当是打羽毛球呐,这么打下去,别说球技没长进手腕也得折了。

鲜肉:您老说的对,最近练得多手腕疼,我下次一定改;可是杂志和解说里都提到甩腕的说法,打球到底要不要用手腕这得两说吧,或许是我细节不到位。

老炮:这真是没得聊了......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该不该锁腕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们学习网球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模仿职业选手,比如费德勒的“上帝正手”,一个甩腕经常会勾出难以置信的角度,直接打出制胜分;又比如德尔波特罗的“雷霆正手”、纳达尔的甩鞭式抽球,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手腕动作。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而现实中我们照葫芦画瓢,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难道仅仅是因为手腕力量不够,甩腕技术就成了业余选手的“禁区”?当然不是,手腕力量只是基础,重点是时机的掌控。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我们在发力时,包括前臂、腕屈肌、握屈肌以及所有绑在一起的肌肉和韧带都在共同参与运作,单纯的锁死手腕就像是往飞速运转的齿轮里卡进一根铁棍,结果会导致整个机器的瘫痪。锁定手腕不是不用手腕,在每秒250帧的高速相机下可以看到,只有击球到球离拍的短短瞬间,手腕才是锁死的,被固定在最稳固的杠杆位置。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甩腕还是锁腕,没有绝对之说,一切都取决于瞬间的把握,只不过业余选手控制力和敏锐度不足,通过延长挥拍过程中的锁腕时间来减少失误和受伤几率;潜移默化,自然有了老炮说不清道不明的锁腕铁则。

【打网球居然不撸铁?】

鲜肉:您老最近有点“肿”啊,都快把小背心撑破了,真是辣眼睛。

老炮:这是我刚买的进口蛋白粉,打完球就去健身房撸铁,看看这肱二头肌和八块腹肌,打网球没有力量和耐力怎么行?看着你这瘦猴样,怪不得打球轻飘飘的,等会儿和我一块儿撸铁去。

鲜肉:这,我还是跟您聊聊吧......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其实,大多数网球运动员肌肉都算不上很发达,看起来匀称而协调,比如锦织圭的BMI指数(肌肉量)是21.5kg/m2,而费德勒和纳达尔大概在24.8kg/m2左右;相比其它运动,如NBA的詹姆斯大概有30kg/m2,健美和举重之类甚至会达到四五十以上。

网球场下的胜负,老炮儿和小鲜肉的恩怨纠葛

网球作为全身性运动,强调协调发力,局部发达、过度练出的肌肉只会阻碍动力链的流畅运行。

其次,网球是有氧和无氧结合的运动,所以对耐力的要求特别高,加速跑、循环跑和急停交叉进行,比如12年的澳网决赛里小德和纳达尔对峙了六个小时,这体能堪比铁人三项了。需要兼顾爆发力和耐力的网球,非常注重红白肌的合理配比,单纯无氧训练的撸铁只会过犹不及。(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刘逸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