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闻道夕死可矣

 江北大汉 2020-11-03
健康长寿是很多人的希望,所以,自古而今探索长寿规律的人很不少。比如说,明人谢肇淛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其著作《五杂俎》中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思虑之害人,甚于酒色,富贵之家,多以酒色伤生;贤智之士,多以思虑损寿。”但他同时又表示:我发现高寿之人大都能够蓄养精神,不滥用脑力,心态平和,无所追求。所以,对世界上的名利色欲之类理应看淡。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应该做的还是“读书穷理,老当不倦”——如果只是糊糊涂涂过日子,那么,就是如彭祖、老子那样长寿,有什么意义?
“思虑之害人,甚于酒色”的看法乍看有些夸张,但细细想来,又是极有道理的:在古代“思虑”最多的是什么人?是读书人,是有一定的担当忧国忧民的读书人;思虑过甚,可能导致“神经衰弱”之类,那是现代医学早已证明了的东西,也是有古代的文人的寿命大多不太长做证明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思虑太多,而不知道明哲保身,那么,是有可能自找麻烦、引火烧身的。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屈原、岳飞就是这样:假如屈原不是为楚国的前途担忧,为楚王与楚国老百姓的命运担忧,那么,他何至于被疏远、被流放?而岳飞假如不是思虑太多,心里总想着“收拾旧河山、朝天阙”,与皇帝的心思严重相左,那么,风波亭的故事恐怕未必会发生。
但是,对于中国的读书人——今天我们则称之为知识分子来说,想要他们闭上眼睛,对这世界上、对于他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又是十分困难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儒家思想对于他们的影响太大太大了。儒家是倡导的是什么?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齐天下”——如果可能的话,那么,一个人要努力为这世界做些什么。因此,中国的文人总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始终处于忧心忡忡的状态而难以自拔;而这样的状态对于他们的健康与长寿则是明显有害的。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仅仅是为了长寿而长寿——也就是把长寿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为此而放弃自己的思想,成天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我以为这样的生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一个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他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上,对这个世界所能做出的改变上。而要做出积极的影响、积极的改变,有所思虑是前提。我们放眼人类历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搞科学发明创造的,还是搞文化艺术思想的,举凡是对人类生活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又有几人不是思虑过人的人?这些人也不仅是思虑过人,而且往往把守护真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比如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为捍卫进化论而被教会处以火刑的布鲁诺就是这样。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一个人把全身养生放在第一位有什么不对;但毫无疑问的是,如彭祖、老子那样即便是活到了800岁或者100岁,事实上最终依然会回归尘土。而一个人仅仅是简单地活着,并且他活着对于他身边的人并无多大意义,比之于那些为了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而思虑而奋斗而献身的人,显然还是后者更为值得我们尊敬。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到底是什么,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做人的道理,政治理想等等;但是,它所强调的一个人要把理想放在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位置上,则是十分清楚的。而谢肇淛“读书穷理,老当不倦”远比长寿更重要的观点,是不是与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观点有那么几分契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