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在家中

 新用户7771xieo 2020-11-03

佛在家中


作者 ▏天一山人

配图自网络

那天清晨七点多,我正准备起床,突然接到三妹的电话,只听她心急火燎地说:“姐,快去看看妈,她给我打电话说她眩晕,桂清送可颖上学去了,我在金华河边搬打屁虫,马上回来。”

我连忙出门打车往老妈家赶,唯恐去迟了,老妈出现什么危险,毕竟她有高血压,万一摔倒怎么办?国庆节才过了八十大寿,不会有什么吧?

就这样患得患失地赶到她家,按门铃,再按,过了一会儿,门开了。

只见她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双手抖个不停。

我一看她这个样儿,反而淡定了。扶着她往最近的红十字医院走。边走边宽慰她:“妈,不要怕,您这不是什么大病,多半是这段时间吃素,身体拖虚了。”

老妈从四十来岁起就吃斋念佛,每年二月、六月、九月都要吃素。一旦整月吃素,营养跟不上,免不了脸色发黄,身体发虚。

来到医院,正在挂号,三妹打来电话:“姐,直接挂住院部的于医生,表妹说于医生医术好,态度也好,三舅娘每次住院都是找的他。”

三舅娘偏瘫快十年了,几次从鬼门关把她抢救回来,去年坐着轮椅到新世界广场给女儿演出捧场,荣幸地成为了我攥写的文章《轮椅上的粉丝》的女主。

扶老妈走上三楼住院部,于医生正在查房,俯身询问一个老人病情,和蔼可亲。

我们坐在过道上等待,我拿出纸巾给老妈擦头上的汗水,老妈稀稀疏疏的银发几乎全部湿了,我突然感到羞愧,老妈怎么头发这么少了?以前茂密的头发都到哪去了?几十年来,我还是第一次为她梳头。在我的印象里,她走起路来脚底生风,做起事来雷厉风行,煮的饭菜别提多巴适了,尤其是回锅肉,还被我写进了长篇武侠小说《逍遥无极剑》里,分享给单位几个同事,成为她们的招牌菜。每个周末还没睡醒,就被她的电话吵醒,听到她近乎讨好的声音:“兰春,中午过来吃饭哈,有回锅肉”。

老妈、老爸和大兄弟冬恩一家住在一起,常常在周末和弟媳桂清给我们整一大桌子丰盛可口的饭菜。六年前,老爸突然走了,桂清再没让老妈煮过饭。

我的眼眶有点湿润,赶快用袖子擦了擦,不然老妈的头发就要湿透了。

于医生过来询问:“老人家,您哪里不舒服?”

老妈虚弱地说:“头晕,恶心,想吐吐不出,全身冒汗,浑身无力,咳嗽又凶。”

于医生拿出听诊器检查老妈心肺,然后说:“老人家,别紧张,没得大问题,给您开两天吃药看一下哈。”

老妈虚弱地说:“于医生,我要住院,输点液,咳得太凶了,头又晕,心里难受得很。”

就在这时,三妹同几个搬打屁虫的表妹淑君、永辉、永平都赶来了,一起扶着老妈到一楼、二楼做核酸检测、照胸片、B超、心电图、尿液。一路检查下来,全部正常。

终于放心。大家簇拥着老妈到病房输液。

三妹小声给几个表妹说:“我妈就是故意来吓我们的,害得我们今天一个打屁虫都没搬。”

老妈耳朵尖得很,她说:“正好救了几百条命。”

于医生前来查房时,我问道:“于医生,这几天给我妈煮点啥吃的好呢?”

“炖点菜吧。”

我忍不住向于医生“告状”:“于医生,我妈已经这么虚了,还要吃素,喊她给菩萨请几天假,她又不干。”

于医生笑着劝慰:“老人家,‘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

“就是,何况给菩萨请假又不是头一回。”我忍不住揭老妈的底。

老妈有点不好意思:“那次在新疆探亲,部队首长请吃饭,我总不能说我吃斋念佛吧?万一他们说我封建迷信,影响你们前途,怎么办?”

老妈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辨,尽管她只上过几天扫盲班,但是不管你安什么门,她都有对子。

输了两天液,老妈明显好多了,病房很快活跃起来。临床是88岁的老太婆,支气管炎,她的女儿徐姐60来岁,专程从江油回来照顾她。

老妈对徐姐说:“你真孝顺,那么远跑回来照顾你妈。”

徐姐瘦瘦的个子,说话直爽。她坐在她妈床边的凳子上,回过头来对我妈说:“我去年回来两趟,我妈这个支气管炎,一年至少住两次医院。”

“你是独生子女?”老妈最高兴自己有五个孩子,常常说自己有福气。

“我还有个哥哥,不过他们两口子既要卖菜,还要照顾两个小孙孙上学,所以,我妈生病住院,我就回来。”

“屋檐水点点滴,你这样孝顺,今后你也享福。”我妈特别相信因果循环。

徐姐笑道:“我还是可以,儿女对我都很好。”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也是你家的宝。”我忍不住对徐姐说。

老妈见我加入聊天,谈兴更浓了:“从前有一个姓张的屠夫,总觉得日子不如意,嫌弃她妈这不好那不好,有时还要打骂他妈。有一天他在街上遇见朋友黄善人,于是相约一起去寻找菩萨,保佑他们。”

“现在是什么年代?”我温馨提示。

“哎呀,我说的是从前。”老妈理直气壮。

“菩萨变化成一个美女,对虔诚的张屠夫说,你想寻找菩萨?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个反穿衣,倒穿鞋的人就是菩萨。”

“菩萨又对黄善人说的什么?”我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

“什么都没说,衣袖一挥,就将黄善人打入河沟里,变成了黄鳝。”

“为啥?”

“黄善人一见美女,就心生歹意,想上前调戏。”

“因果报应。”

“张屠夫走呀走,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反穿衣倒穿鞋的人,只好回家,回到家已是半夜,他咚咚咚地敲门,门很快就开了,他一看到他的妈,咚的一下就给他妈跪下,直磕响头,你晓得为啥?”

“这还不简单?他妈听见他敲门,肯定来不及好好穿衣穿鞋,一定是将衣服穿反了,鞋子穿倒了。”

“他终于晓得菩萨说的话了,佛在家中。后来,他干脆猪也不杀了,将杀猪刀摔到河沟里,那晓得正好插在黄鳝身上。所以,人们买黄鳝宰杀的时候,都要先将黄鳝钉在凳子上。”

“哈哈哈,嬢嬢,你讲得太玄了,我给你讲一个我们村的真人真事。”徐姐快人快语。

“咳,咳咳。”老妈被笑得有点不好意思,咳嗽起来。

“我们村的王瞎子,从小就是瞎子,他爸死得早,他长大后,出去帮人做点手边活,别人给他一碗干饭,他舍不得吃,拿回家给他妈吃,自己煮红苕吃。在他四十来岁的时候,他妈就死了,有人就给他说,‘王瞎子,你每天到坟山给你妈守孝,守满三年,说不定你妈保佑你,眼睛就看得到了’。”

“他真的到坟山守孝?三年?”我觉得不可思议。

“真的,不管天晴下雨,一到晚上,他就杵着拐杖,爬上坟山,躺在他妈坟旁的竹椅上,天亮了,就杵着拐杖回家。三年下来,大家都想看看他眼睛睁开没有?哈哈哈,得哪儿去睁开嘛。后来,邻村一个聋子嫁给他了,瞎子活到89岁,才走没两年。”

“哈哈哈,这不就是孝顺的结果吗?多少好脚好手的男人都打光棍,他一个一字不识的瞎子还娶到老婆了。”我妈终于逮到机会贴对联了。

“哦,对了,这次出院,记得去给我买明年的医保哈。如今日子越来越好了,有了医保,看病花不了几个钱。”老妈又给我吩咐。

“小病是花不了几个钱。哪个敢得大病哇?”徐姐对过来。

“所以我不得大病。”老妈还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妈,现在日子好过了,您各人放宽心,每天还是像以前那样到涪江边去走一二一,增加肺活量,提高免疫力,今年冬天还要防范新冠肺炎。”

“哈哈哈,戴着口罩,才觉得古人说的,真准。”老妈好像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笑得那个欢哟。

“啥子意思?”

“过去我放牛,牛不好好吃草,东一嘴,西一嘴,我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吼它:‘你要乱吃,就给你戴个嘴笼子。’”

“哈哈哈。”我隔着口罩笑出声来。

“过去说千里眼顺风耳,现在都实现了,想看千里之外,打开电视就看到了,想听谁的声音,打开手机就听到了。”

“古人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您也学学古人,想一想我们未来的样子吧。”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们未来不好好读书,工作都找不到,今后好多工作都是机器人做,打仗有机器人,教书有机器人,看病有机器人,总之,未来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需要勤快人,聪明人。”

“嬢嬢,看来我们不好好读书就要失业了?”进来给她换药的护士小姐忍不住笑道。

“你们好,你们好,你们不会失业。”老妈连忙满脸堆笑拍马屁。

病房里的人都被她的憨态惹笑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