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国歌只有28个字,将它翻译成汉语后,才知道日本人说的是什么

 九州君子好人 2020-11-03

“起来!不愿做奴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对于中国人而言,只要看到这些字,就会想到那个熟悉的旋律,那悲壮的、坚定的、顽强不屈的歌声,让我们热泪盈眶又充满了向死而生的壮志与激情!

这首歌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像歌曲中所说的一样,当时的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前赴后继,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守卫我国的土地山河,这才有了如今我们所享有的一切。

而为当时的我们带来了这等痛苦与灾难的侵略者中,日本对中华大地的伤害自然是相当深重的。说到国歌和日本,就让人不得不发问,既然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那么日本的国歌是什么呢?

日本的国歌名字叫做《君之代》,通用的白话文翻译的意思是“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从中文来说其含义是十分好理解的,短短28字里,也道出了日本的“野心”。

跟我们“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种自我保卫的决心不同,日本国歌的前两句首先是要保证自己国家的永久存续和传承,但后两句显然具有某种进取性甚至“侵略性”了。

日本的文明史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60年,相传当时神武天皇一统诸地建立了日本国,但这却是日本神话中的记载,具体史料则无以考究了。从出土文物来看,日本应当是在那个时候渡海而来的人繁衍生息后形成的国家。

从公元2-3世纪,日本内部出现了各种小国混战,直到后来大和国战胜各国之后,才真正建立了有史可考的国家——大和国,因此日本民族也被称之为“大和民族”。此后,日本的文明史才正式上演了。

此后,从公元6世纪末持续到公元19世纪初期,日本先后经过了飞鸟、奈良、平安和幕府时代,不断上演统一、分裂再统一的戏码,而在这段时间内,东亚的霸主一直都是中国。

在唐代尤其是唐太宗执政时期,更是万国来朝,日本也是其中之一。而日本如今的文字,也是从那个时候经中文传入改变成为日本文字,无论在文字、发音、语法上,现在的日语中还大量留存着中文的痕迹。

因此,长期居人之下的日本,又是渡来人的后裔,因而缺少自己的根源文化,自然也就缺少文化自信,加上国内也长期动乱,幕府时代时更是兴起了既侠义又颇有些偏激的武士道精神,这让日本的文化根源中融入了自卑和激进的负面文化。

加上日本的身为岛国,幅员狭窄,而且地势复杂不适宜农业发展,还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国内更是有一座沉睡的活火山——富士山,这让日本人虽然位于中国农耕文化统治的东亚文化圈内,却又夹杂了西方海盗文明中外扩和掠夺的属性,让日本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自然条件上,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对外征战的渴求。

而这一点,就在日本的国歌中便有所体现。“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虽然从意象上来看,“小石”、“巨岩”和“青苔”看起来都是很单纯的意象,是日本人常常能够见到的意象。

但是这两句话却不得不让人想,当一个颇有些激进的日本爱国武士站在海边,看到小石成了巨岩,巨岩长了青苔甚至大树,之后他又希望看到什么呢?他看到了大海对岸的土地!

因此,明治维新变得强大之后,日本明白狭小的日本群岛根本无法承载他们的愿景以及国内工业能力的增长,于是就将自己的军队指向了当时积病已久的晚清,并且险些将中国吞并!

日本国歌的后两句,虽然只是简单的小石到青苔的愿景,但却道出了其渴望无限发展的心理。而千年文化的影响下,让他们对自己的领土和文明不够自信,因而会不断向外扩展,用疆域、人口和武力这些表象的东西来掩饰自我文化中的不自信,而这种缺乏自信的扩张行为,最终也只能招致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