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勒德·胡赛尼笔下的阿富汗史

 谭论古今 2020-11-03

                               卡勒德·胡赛尼笔下的阿富汗史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本书反映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追风筝的人》

说起卡勒德·胡赛尼大家可能会不太熟悉,可是提起《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2003)、《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就会使多数人心头为之一颤。特别是《追风筝的人》里面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更是不知道惹红了多少读者的眼眶。那么大家知道,卡勒德·胡赛尼的这些作品其实都是胡赛尼为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而创作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卡勒德·胡赛尼和他笔下的阿富汗苦难史。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跟他书中的男主人翁一样,在成长中经历战争,后为避难举家迁往美国。胡赛尼的父亲为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1970年,全家随父亲外派到伊朗的德黑兰,在1973年,全家搬回喀布尔。同年,他母亲生下了最小的弟弟。这一年是阿富汗政权维持稳定的最后一年。之后政变与外侵不断,也结束了胡赛尼在阿富汗美好的童年。1976年,胡赛尼的父亲在法国巴黎找到了工作,于是全家搬迁到巴黎居住,由于阿富汗政权极不稳定,全家就再也没有返国了。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他父亲决定向美国申请政治庇护,之后就举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圣荷西。与阿米尔刚刚到美国时一样,胡塞尼初时经济贫困,曾向美国政府领取福利金和食物。因国家动荡而漂泊他乡的胡塞尼,下定决心让人们认识阿富汗的历史,从而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追风筝的人》

   1973年早春,仍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主人翁阿米尔和形同胞弟的仆人哈桑仍是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小主人阿弥尔看着书却念了一个自己杜撰的故事,使得哈桑拍手叫好。当天晚上阿米尔把自己写的第一个故事拿给拉辛汗看,得到他的鼓励,并再次获得哈桑的赞赏。这开启并奠定了他之后的写作人生。并且,哈桑对这个故事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得他感到我学到了写作的目标之一:讽刺;我还学到了写作的陷阱之一:情节破绽。在阿米尔后来的回忆中他说道‘芸芸众生中,唯有哈桑教给我。’

    这一年,阿富汗一切都变了

    1973717日夜里,有砰砰的枪声。翌日清晨,大梦初醒的喀布尔发现君主制成为历史。查希尔国王远在意大利,他的堂兄达乌德汗(1973年起任阿富汗共和国总统,直到1978年被刺杀)发动了政变,没有多加杀戮,就终结了他四十年来的统治。在此期间,阿米尔的困恼还仅仅止于不能得到父亲的认可。为了能够使父亲以自己为荣,阿米尔决心赢得风筝比赛冠军。在后来的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大赛的冠军,哈桑在追回那只兰色的风筝的路上被那三个大男孩拦住了。他们逼迫他留下那只代表胜利和荣耀的风筝,哈桑为了主人的面子为了荣耀拒绝了他们,随之而来的就是残酷的殴打。这些那阿米尔都看在眼里,他却什么都没有做。心怀内疚但是又恐惧于哈桑的勇敢,害怕不被原谅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原谅的阿米尔因为无法面对哈桑的忠诚与宽容,竟然在13岁生日时陷害哈桑说他偷了他的手表并借此机会赶他出门。。。阿米尔是心怀愧疚的,也许他在等着一个转机一个机会,等再次遇到哈桑要对他道尽心中愧疚。可是懦弱让他转身无视哈桑的痛苦。背叛与自私的转身,纠缠了阿米尔四分之一个世纪。这一年是1976

    这是阿富汗最后一段平静的和平岁月。

   正式的终结是在19784月,其时政变发生,接着是197912月,俄国坦克在街道上耀武扬威,开启了至今仍未过去的、血流成河的时代。彼时苏联支持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阿富汗国名被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在此之后,一切都发生巨大改变。197912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总统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苏联入侵后,阿富汗局势越来越动荡,终于在1981年阿米尔跟随父亲匆匆偷渡到美国避难。而依然留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的哈桑和他的父亲遭遇了大多数阿富汗人民的痛苦:家园沦丧,受尽折磨,最终在战火中永远离去。

    时间转到21世纪,阿米尔接到父亲朋友,自己儿时的知心长辈拉辛汗的电话,拉辛汗要求他回到阿富汗,说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前往阿富汗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此时苏联军队早已撤离,可是阿富汗在塔利班的暴行统治下仍是混乱不堪。同年8月,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索拉博的自杀,阿米尔和索拉博终于回到美国。但索拉博已经变得沉默。之后,911事件发生,双子塔大楼轰然倒塌,一夜之间,世界改变了。”“遭到袭击后不久,美国轰炸了阿富汗,北方联盟乘机而进,塔利班像老鼠逃回洞穴那样四处亡命。阿富汗战争爆发。”“那年12月,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和哈扎拉人齐聚波恩,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督下,开始了一个也许有朝一日能够终结他们祖国战火的尝试。可是直到今天,阿富汗痛苦的悸动仍在继续......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通过阿米尔的视角,虚实相交,将多数阿富汗人的遭遇糅合到一起。深刻反映了阿富汗多灾多难的历史。有人说,历史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决定的。但是我知道:我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在历史变迁中所遭遇的痛苦也是一个国家苦难的缩影。我们只希望:悲剧不再,战争的触角早日于大地上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