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闱品读--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小闱 2021-09-09

 内容介绍 

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民众面孔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于是写下了这部感动全球书迷的战争与历史的作品。这是一个关于友情与救赎的故事,主角阿米尔和发小哈桑在阿富汗共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也给彼此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在一场风筝大赛里,一个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荣耀,一个人却得到了此生难以脱去的耻辱。在生命里没有高低贵贱,但在人性里却有。有些伤痛和遗憾并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清晰。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的每一天,如果想要获得救赎,也许,学习正视问题并且勇敢的去面对解决,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01

无法埋葬的往事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误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巷子。

歌德说:“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想很多人都有过独自痛哭的夜,在那些夜里,一定有对你来说十分重要却又伤痛无比的往事。很多时候当有人问起这些往事,你也许只会轻描淡写的一笔略过,但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些问题的答案是否真的不再重要。

回忆是个神奇的存在,很多你以为早已遗忘的东西,却在不经意间突然蹦出来。有时候它是一份令你惊喜的礼物,有时候它是一份不断督促你去聆听的来电。就像阿米尔接到拉辛汗的电话,听到拉辛汗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知道,曾经被自己仓皇掩埋的往事,终究被灵魂的清风拂去尘土,露出它本来的面目。

历史上曾被并入波斯的阿富汗,在战火之前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后经战乱不断被分化,蜕变成一个在战争中成长的民族。即使如此,阿富汗人民依旧充满对生活的热诚和对信仰的崇敬,战火烧掉了土壤上的生命,却无法彻底扼杀大地下不息的生命。故事里的哈桑,就像大地下那些顽强的生命,不论身处何种艰难境地,依旧鼓足勇气直面头顶上恐怖的天空。

那天是一个好天气,皑皑白雪将放风筝的孩子们印得格外清楚。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称赞的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终于割断最后一个参赛的风筝,获得本届风筝大赛的冠军。忠于他且聪慧可爱的哈桑在一贯正确的判断下,顺利帮他的阿米尔少爷捡回冠军风筝,却被一直歧视哈扎拉人的普什图人阿塞夫,在那个巷子里脱掉裤子实施了残忍的暴行。目睹了这一切的阿米尔选择逃离,却在看到哈桑不断滴血的裤脚时,不断自责。

我们都有怯懦的时候,何况是一个年幼的孩子。面对自己无法反抗的暴行时,是否有勇气站出来保护他人,不止是阿米尔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幸的是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怯懦,让这段无法埋葬的往事折磨了自己26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后来的阿富汗救赎之行,这种折磨还要持续多久。


无法埋葬的往事



02

一名祖国的游客

在得知哈桑被塔利班无理枪杀后,阿米尔拆开那封哈桑生前努力学字写给自己的信。

阿米尔少爷,你少年时的那个阿富汗已经死去很久了。这个国度不再有仁慈,杀戮无从避免。在喀布尔,恐惧无所不在,在这里,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街头巷尾已经满是饥肠辘辘的孤儿,每天我都会感谢安拉,让我还活着,不是因为我怕死,而是为了我的妻子仍有丈夫,我的儿子不致成为孤儿。

就在哈桑夫妇的尸体被丢在大街上的尸体堆里时,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成为了孤儿,更不幸的是,还成为了当年侵犯哈桑的阿塞夫的宠物。为了弥补对哈桑的歉意,为了那个无辜的孩子,为了自己可以结束这些年的心理折磨,阿米尔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解救索拉博的道路。

就像哈桑说的,阿富汗再不是记忆里的乡土了,那个父亲装在小瓶子里的真正乡土。

那些贫瘠而壮丽的山脉坐拥深沟大壑,峰峦高高耸起。峭壁之上,有座座泥墙砌成的堡垒,年久失修,崩塌倾颓。

我回到自己的祖国,却发现自己像个游客。

我赤裸的脚下大地寒凉,我初次感到我回来了。度过所有这些年月,我又回来了,站在祖辈的土地上。

面对毫无生机的故土,阿米尔除了看到用假肢换取食物的贫民,就是那些眼神空洞的孩子。再次回到喀布尔的家里,看到那颗石榴树,却再不见永远忠诚于自己的善良哈桑。那个即使被自己诬陷,被自己骄傲的讽刺,被自己丢在那个深巷,依旧相信并且深爱自己的兄弟哈桑。悲凉感漫过无垠的荒地,将自己吞没在遗憾和悔恨的黑洞里。

是的,阿富汗再不是原来的模样,而我,也早就面目全非。我拿什么指责我亲爱的祖国呢?我连指责自己的力气也即将耗尽。还好,我还有最后的希望--索拉博,他和拉辛汗成了自己不是祖国游客的最佳证明。我希望自己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人,勇敢、正直、诚实、善良。

当再次面对当年的犯罪者阿塞夫时,阿米尔勇敢的说出了心中隐藏已久的话,伸出了人生第一次反抗的手。在肋骨断裂,嘴唇变成像哈桑一样的兔唇时,阿米尔终于获得了救赎,走上了拉辛汗对自己说的那条好人走的路。这一次,阿米尔带上了曾经弄丢的陪伴,和自己原本干净的心。

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和这片古老的土地血脉相连......这让我很吃惊。我的离开很久远了,久远得足以遗忘,也足以被遗忘。我曾以为我忘了这片土地。但是我没忘。而且,在皎洁的月光中,我感到我脚下的阿富汗发出低沉的响声。也许阿富汗也没有把我遗忘。

03

为你,千千万万遍

没有遗忘阿米尔的还有哈桑,那个会给他准备早餐,边唱歌边熨衣服的兄弟。看书的时候,真的很喜欢那个照顾阿米尔的小哈桑。明明还是孩子却懂事得让人心疼,明明受了伤很痛很痛,却还是笑得那么灿烂。


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我说。

他久久的看着我的脸。“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他终于说,眼睛直看着我。

我赢了,不过在洗牌的时候,我怀疑这是哈桑故意让我赢的。

“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他放下卷轴,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

有人说,在你取得成就的时候真心为你开心祝贺的人,在你陷入绝境依旧不离不弃雪中送碳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这和血缘无关,和地位无关,和样貌无关,只与你们两的心心相惜和真诚相待有关。不论曾经经历了什么,依旧待你如初的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稀有的宝贝,除了父母,如果你遇到了,那就是你此生最大的财富。

毋庸置疑,阿米尔就是这个最大财富拥有者。不管是童年时期的照顾陪伴,还是成人以后隔空遥望的思念,哈桑从未离开过阿米尔。最后为了保护阿米尔的家园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也因此让阿米尔真正学会去爱一个朋友,他没有机会为哈桑说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却用行动对索拉博表达出他的爱。

人终此一生,带不走任何物质财富,唯一能相伴一生的只有那些曾经的回忆。我们在这些回忆里成长、蜕变、新生,不断的更正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的不堪,最后,在历经风霜的心里,开出一朵人性美好的花朵。

感谢作者为我们写下拥有这些美好花朵的人们。我相信,在阿米尔和哈桑独自熬过的那些年月里,他们早已种下美好的种子。即使因为战争和歧视,让这些种子发育迟缓,却仍旧挡不住它们破土而出。生命的美好不止在于看见的美丽,更在于它永不放弃的坚韧。就像这本书的译者说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我最尊敬的阿米尔少爷:

     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亲手捧着你的来信,读到你在美国的生活。也许我们还会有幸看到你的照片。我告诉亲爱的法莎娜和索拉博很多次,那些我们过去一起长大、玩游戏、在街上追风筝的事情。

    我梦到的事情多数是美好的,为此得感谢安拉。我梦到拉辛汗老爷身体好起来了。我梦到我的儿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自由的人,还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呢。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哈桑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
晚安
-----

每周日晚21:00小闱与你温暖相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