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吗?

 谭论古今 2020-11-03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大家也都十分熟悉。纳兰性德(1655—1685),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与贾宝玉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有人认为,纳兰性德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浙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二笔》(即《燕下乡脞录》),认为《红楼梦》这部小说写的就是纳兰性德的家事,金陵十二钗都是纳兰侍卫所奉之上客。朴学大师俞曲园也主张这种说法。后来钱静方作《红楼梦考》,引陈、俞二氏之说,以纳兰容若所著《饮水词》中,“亡妇忌日有感”;《金缕曲》词句云:“此恨何时已,洒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黛玉葬花,即从此葬花二字引出。而张维屏氏作《诗人征略》,竟说:“贾宝玉即容若业。《红楼梦》所云,乃其髫龄时事。”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笔记》中 载:谒宋于庭文翔凤于葑溪精舍,于翁言:“曹雪芹《红楼梦》 ,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 后遂以此书为明珠遗事。”若乾隆帝的确曾看过《红楼梦》,则他不可能不注意到小说中元妃省亲的情节,与己所颁布的允许太妃出宫归省之恩诏间的强烈相似性,并从所纳舒妃之家事,体会到入住大观园的众角色。所以他若在读过这本小说后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实可以理解。

上述说法的由来,总是以为《红楼梦》所写,非侯门宰相家,无此阔绰。而宝玉之潇洒,又颇似容若,所以附会上去。

那么,我们首先说说纳兰明珠的家事。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有亲戚关系。后来纳兰明珠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论辈分成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纳兰明珠在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纳兰明珠有成德、揆叙、揆方三子。康熙朝时,揆方儿子永福和永寿被并入揆叙家,揆方这支就没了。揆叙家曾卷入康熙朝的夺嫡之争,后在政治上受难。雍正又把永福的一子二女给了永寿,所以永福这支也没了。永寿过世后,只育有四女的守寡长媳关思柏便抚养着这些子女,他们家的“大观园”如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也是六女一男。关思柏请了一名叫宫淡亭的女傅,专门教这六个女孩子读书识字,这与红楼梦中的怡红院颇多相似之处。纳兰家女性浸润在这样的诗书氛围中,出了不止一位闺阁诗人。永寿之姑留有诗集《绣余诗稿》。

胡适先生作《红楼梦考证》,反对这种说法。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纳兰容若官至一等侍卫,而宝玉白衣无职。性德死时三十一岁,当时明珠正在鼎盛时期,而书中抄家在宝玉出家之前。这一说法很有影响力,代表作品是蔡锡蕃的《红楼梦新索隐》。

另在甲戌本上孙小峰留言说:"予闻之故老云,贾政指明珠而言,雨村指高江村。盖江村未遇时,因明珠之仆以进身,旋膺奇福,擢显秩。及纳兰埶败,各推井而下石焉。玩此光景,则宝石(规案:“石”盖”玉”之笔误)之为容若无疑。请以质之知人论世者。同治丙寅季冬月左绵痴道人记。"左绵痴道人就是孙桐生。

纳兰性德的家事还真是给曹雪芹一种引意或兴会。纳兰性德的《饮水诗集·别意六首》之三写道:

“独拥馀香冷不生,残更数尽思腾腾。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于中好》一阕:

  “别绪如斯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又《减字木兰花》一阕咏新月: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纳兰词出版于一六八七年(见《饮水词·侧帽词全稿》的顾贞观序),而其中之情思笔调,与红楼梦里黛玉之情思笔调又相合,加以曹雪芹家与纳兰氏来往甚密,曹雪芹受纳兰性德之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谭论古今,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

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欢迎您的批评指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