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性德竟是贾宝玉的原型?

 青梅煮茶 2015-12-14

 


相传,当年和珅进贡《红楼梦》给乾隆帝阅览,乾隆皇帝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乾隆帝口中的“明珠”正是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

而当时与容若相交甚好的曹寅也正是曹雪芹的祖父。难怪索隐派的红学家一再声称,《红楼梦》就是以明珠的家世为蓝本的。那么贾宝玉的人物原型是否真的就是纳兰容若?


这一年的五月,好友曹寅的登门到访终于使容若有了几天开心的时候。


曹寅曾经做过康熙帝的侍读,后来和容若一样做了侍卫,两人颇为交好。曹寅此来,带着一个很雅致的目的:他随身带着一幅《楝亭图》,图中所绘正是曹家先人在江宁构建的楝亭的景象,曹寅很希望为这幅画得到容若的题词,还希望借助容若在文坛的人脉得到更多的一流文士的墨宝。


容若欣然为题一首《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

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

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

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处。


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泽,深余慕。

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

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

正绿阴、青子盼乌衣,来非暮。


词意是说:[上阕]如此令人羡慕的高贵家世啊,一直有美誉流传。你的祖先曾经在中央朝廷担任要职。令尊大人后来被派往江宁,才饮罢石头城下的江水,便将燕子矶边的树木移栽到庭院里来,那一株黄楝就种在中庭,如古代三槐一样寓意子孙将来会位至三公。


[下阕]时光荏苒,先人的手泽令人钦慕不已,你的才华气度丝毫也不亚于先人。是先人在梦中有嘱托吗,你绘制下这幅《楝亭图》,而我们这些朋友对此画的题咏,将来也会被珍重地流传下去吧。江宁百姓正盼望着你的治理,你在那里做官可谓恰逢其时。


这首词用了大量的典故来赞美曹家的家世与功德,也算是应酬作品当中的极致了吧。


纳兰容若与曹寅的交往曾经是红学领域里的一个焦点话题,事情肇端于乾隆帝:乾隆帝第一次读到《红楼梦》的时候,很笃定地说过:“此明珠家事也。”


当然,仅仅从文学的角度上看,一部小说到底是实有所本也好,空中楼阁也罢,都是无足轻重的事情,然而站在考据的角度,钩沉往事,至少是有些历史意义的。


索隐派的红学家一再声称,《红楼梦》就是以明珠的家世为蓝本的,纳兰明珠和纳兰容若正是贾赦和贾宝玉的原型,渌水亭是大观园的原型,纳兰容若与酒朋诗侣们在那里的诗词唱和的快哉生活正是大观园海棠诗社之所本。


曹雪芹的这些见识,便是来自与容若交好的祖父曹寅。而在容若去世之后,容若之弟揆叙与曹寅一道在政坛上站错了队,被雍正帝严厉报复,其情形恰如《红楼梦》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由此可见,纳兰氏与曹氏当时的确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那么坚持认为《红楼梦》就是以纳兰家族为蓝本而创作的学者们是怎么论证的呢?再来看下面这两段文字。




“红学”研究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倘若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乾隆身上。当年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皇帝在读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由此不难看出,至少在当时不少人的眼中,纳兰性德与《红楼梦》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纳兰性德父子和曹雪芹父子都生活在清初到清中期期间,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时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相处八年,感情很深。


据考证,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人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地融入到中原主流文化圈。一个是书香世家,把成熟的汉学带入旗籍。虽然角度不同,但同样都登堂入室,分别为满汉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贡献。


曹寅在任江宁织造期间,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并有酬唱应答文字,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纳兰性德写的《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曹司空手植树记》等文章。


康熙三十四年(1695)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庐江郡守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请当时的江宁知府施世纶(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烛夜话于楝亭。张纯修即兴作《楝亭夜话图》,然后三人分咏,主题就是怀念好友纳兰容若,此时距纳兰容若去世已经十年。


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


“楞伽山人”是纳兰容若的号,诗人怀念当年在明光宫当侍卫时,纳兰容若一表人才,大家在一起开玩笑的场景,而现在容若已经去世,因而感到分外伤痛。尔后他又痛心地写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虽然大家很喜欢吟唱优美的《饮水词》,但谁又能真正了解纳兰的思想?现在自己已是斑斑白发,空寂孤独,又有谁与我同在?寂寞宁静的诗坛也只能如此了。此外,曹寅还曾为纳兰词作序。


纳兰容若自称“痴情种”,他在十八岁时候几句词写道:“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与贾宝玉确实有颇多相似之处,难怪《红楼梦》问世后,有人认定大观园即为“明府”,贾政、宝玉即是明珠、纳兰容若父子,他们之间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家世经历几乎能重叠套合。


翻阅《纳兰词》满眼都是愁、恨、泪、惆怅、断肠之类的字眼,单是一个“愁”字,就用了九十次之多。《纳兰词》里面甚至还有这样的句子:“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由此不难看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无论是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是在创作基调方面,确实都受到了《纳兰词》的影响。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而且写的是他自己家的事,这无疑地成了定论。但是,文学上的事实,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事实,作者是可以任意增加取舍的。兴会是一种有羽翼的东西,不受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可以飞到任何时代或地点,只要是它所知道的。


历来,许多人相信《红楼梦》是写纳兰性德的家事,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浙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二笔》(即《燕下乡脞录》),以为金陵十二钗,都是纳兰侍卫所奉之上客。宝钗影高澹人士奇、妙玉影姜西溟宸英,盖妙为少女、姜亦妇人之美称。



俞曲园《小浮梅闲话》亦主此说。后来钱静方作《红楼梦考》,引申陈、俞二氏之说,以纳兰容若所著《饮水词》中,“亡妇忌日有感”《金缕曲》词句云:“此恨何时已,洒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黛玉葬花,即从此葬花二字引出。而张维屏氏作《诗人征略》,竟说:“贾宝玉即容若业。《红楼梦》所云,乃其髫龄时事。”


此说的由来,盖以为《红楼梦》所写,非候门宰相家,无此阔绰。而宝玉之潇洒,又颇似容若,所以附会上去。其实胡适之先生早已驳过,容若死时,年已三十一岁,那时明珠正在贵盛,没看见抄家后的调令情况,所以绝不是。而以十二金钗影射名士,尤属臆测,不足为信。


我们现在仅可从事实上反证这种说法的错误,但你不敢说纳兰性德的家事没有给曹雪芹一种引意或兴会。


纳兰性德的《饮水诗集·别意六首》之三写道:


独拥馀香冷不生,

残更数尽思腾腾。

今宵便有随风梦,

知在红楼第几层?


《于中好》一阕:


别绪如斯睡不成,

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

却忆红楼半夜灯。


又《减字木兰花》一阕咏新月: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三见“红楼”于几段词中。纳兰词出版于一六八七年(见《饮水词·侧帽词全稿》的顾贞观序),而其中之情思笔调,与红楼梦里黛玉之情思笔调又相合,加以曹雪芹家与纳兰氏往还甚密,不见得曹雪芹不受纳兰性德之影响。


虽说自来很多人相信贾宝玉就是明珠子容若,这武断自然也很可笑。但我们试以纳兰性德“饮水”词集来和红楼对照,则觉得过去的说着并不过分,他们实在太多相似之处:


雪芹的祖父寅曾为性德集作序,性德也曾为曹家所购之亭台题词,可知二家感情相当融洽,雪芹大概自小多读纳兰词,熟悉纳兰的遭际,性情受同化很深,对纳兰的同情也很大。


《饮水词》中表现着纳兰容若生平一幕婚姻不遂的恨事,和《红楼梦》中钗、黛、宝三人的关系及其想象:从《饮水词》中可以看出,容若的确有一近亲的恋人,密有婚姻之约,次女后被选入宫,容若乃娶卢氏。后卢氏亡,因此容若诗词中大半为悼亡此女而作。不但是这段故事和《红楼梦》主题相似,《红楼梦》中场写道“选材人”、元春回娘家省亲说:“送我到那个不见人的去处。”一段悲语,均不是无因而发。


《饮水词》中颇多咏竹,大概就是雪芹以潇湘馆处黛玉的根据。第五回《终身误》一曲“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段,和《饮水词》中“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绿萼花”的句子,也如出一辙。说明这对亡人无限的幽思,决非偶然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