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孤独的七旬老人在窗口贴出交友公开信(5章)丨浮城一刻

 全现在APP 2020-11-03

全文共 2699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01 ////

一个犹太女人花费数年将自己伪装成非裔

“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谎言,”杰西卡·A·库格(Jessica A Krug)说。她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非裔美国人历史教授,声称自己是来自北非、生活在加勒比海的非洲后裔,但实际上她却是堪萨斯州城郊长大的犹太人。

这不是体验生活,也和学术研究没有任何关系。她说,自己在年轻时造出这个假身份,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是童年创伤和心理问题共同造成的结果,”她归因。但她也说,这些并非撒谎的借口。

不过这位教授确实入戏很深,她声称自己是黑人社区瘾君子的孩子,今年还参与了纽约一场关于警方暴行的公开听证会,痛斥白种人没有“为她这样的黑人和土著人让出时间”。“她用严重的种族刻板印象来建立自己的主张,”一位黑人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说。

库格没有给出主动认错的理由,但她的一位过去的朋友说,这并非出于仁慈,而是因为她的秘密被别人发现了。一位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副教授评价道,这种行为令人厌恶,“她用谎言获得学术界的资源。”

杰西卡·A·库格(图片来源:纽约邮报)

在谎言被揭穿以前,她在学术领域已经建立起不小的影响力。她的著作《逃亡的现代性》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入围2019年哈里特·塔布曼奖(Harriet Tubman Prize,每年颁发给在美国出版的关于奴隶贸易、奴隶制和反奴隶制的杰出非虚构类书籍),在伦敦国王学院任教的历史学家托比·格林(Toby Green)称赞库格“超越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概念,从非洲语言衍生出思想”。

“如果她只是个白人女性也会很好,我选修了好几门白人教授的非洲研究课程,他们同样热情、博学,她教给我的东西,可以不用这种整人的吟游剧表演,”一位选修过她的课程的学生说。

02 ////

一个孤独的七旬老人在窗口贴出交友公开信

妻子过世了,孤独搬进来了。对75岁英国人托尼·威廉姆斯(Tony Williams )来说,老年生活里只剩下紧闭的门、不响的手机和一屋子老照片。

这个刚刚丧偶的退休物理学家没有孩子,附近也没有太亲近的亲友,再加上疫情蔓延,更是没什么人登门拜访。他尝试了几种“脱单”的办法,先是花240英镑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两则广告,然后在散步的时候向附近的人派发名片,但没有人做出回应。

于是,老人决定在自家窗户上贴一张海报:“我已经失去了乔,我可爱的妻子和灵魂伴侣。我没有朋友,没人可以倾诉。我发现一天24小时无休止的沉默是难以忍受的折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吗?”

老人在窗口贴出交友信(图片来源:Boredpanda)

“乔是我最好的朋友,”托尼说。他们常一起做饭,连续几个小时听音乐,但她在75岁时病倒了,在诊断出胰腺癌9天之后去世。在突然安静的房子里,他希望能时不时地接到一个电话。

03 ////

一场将在2640年结束的音乐演奏

2020年9月5日,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一场长达639年的管风琴演奏终于进行到了下一个音符。

作品的名字是《Organ2/ASLSP(管风琴/越慢越好)》,是世界上公认最慢的音乐作品,而这场演出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音乐表演。

第一个音符自2001年9月5日在德国哈尔伯斯塔特(Halberstadt)的圣伯查尔迪(St. Burchardi)教堂奏出,不过“演奏”这个词或许过于隆重,毕竟演出开始时的停顿一直持续到2003年2月,此后,单音符连续演奏了几个月,有时甚至几年,最近一次音符变化发生在2020年9月5日,而下一次音符变化则安排在2022年2月5日。

2020年9月5日,新的管子被装上风琴,演奏又推进了一步。(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曲子由约翰·卡治(John Cage)在1985年写下,最初是为钢琴写的,两年后又改编为管风琴。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改编出不同的速度,2009年2月5日,戴安·卢切斯(Diane Luchese)用14小时56分钟演奏,乔·德鲁(Joe Drew)进行过9小时和12小时的演出,2015年9月4日到5日,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基督教堂大教堂举行的通宵音乐会上有12小时的演出。

作曲家在1992年去世,9年之后,哲学家和音乐家们决定执行音乐“越慢越好”的指令。从理论上讲,一台保养得当的管风琴可以永远使用,于是,在全世界第一台管风琴诞生的德国哈尔伯施塔特,一台特制的管风琴被建造起来。

演出开始时,先是长达一年半的停顿,然后是长达两年的音符,音符将以从几个月到几年的间隔肆意变化。每当音符发生变化时,圣布查尔迪教堂都会组织一次活动,并有观众参加,管风琴的管子加装也会进行直播。而演奏时间被设定为总共演奏639年,只要管风琴还在,它就会继续演奏。

04 ////

一则为离世的獐子而写的讣告

“獐子紫金(雄性)于2020年9月16日早上发现食欲不振,不愿活动及采食。在工作人员对其检查救治时中途离世……我们很怀恋它,感谢它陪伴我们的时光。”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獐子展览区前挂着一份手写的獐子“紫金”的讣告,写讣告的是31岁的饲养员彭培拉,“这是我第一次写讣告来纪念动物,作为紫金的主管饲养员,我有责任把它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公众。”

图片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紫金离世前的细节,彭培拉都记得很清楚。它只是吃食、睡觉,不再追逐其它獐子,也不在喂食时避开人类。后来,它的头耷拉下来,变得更加虚弱。这不是彭培拉第一次经历动物的离世,而能陪着紫金走过最后一段时光,她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遗憾”。

04 ////

一个晒出真实居家办公环境的妈妈

周一,美国科学与民主中心的研究主任格雷琴·戈德曼(Gretchen Goldman)出现在CNN的新闻里,讨论对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任命任命情况。她穿着一件黄色的西装外套,背景是沙发靠背、白墙和相框。

但采访结束后,这位专家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真实的办公情况——地上摆满玩具,一张椅子架在茶几上成为临时办公桌,她的西装下是一条短裤和凉鞋,与《天下足球》的主持人段暄早年的搭配遥相呼应。

左图是戈德曼博士的出镜照,而右侧是她真实的工作状态。(图片来源:社交网络截图)

“这才是诚实,”戈德曼博士在照片写道,并添加了#SciMomJourneys(科学界妈妈之旅)的标签,目前这张对比照点赞超过22.1万次。

“如果只看到左边的图片,职场妈妈们可能会觉得沮丧,而右边的场景却会让她们会心一笑,”一个人评论道。

这位环境工程师借机讨论起父母在新冠期间面临的困难。“这几乎会使整个职业生涯脱轨,”她说,“科学界的妈妈们惯于同事承担工作和家庭的指责,而目前我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正在被撕裂。”她呼吁“政治领导、机构、雇主 “站出来,“确保父母不会受到惩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