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连载】热情与关注度

 桂林吴氏老中医 2020-11-03

晚餐吃的有点多了,半斤油条加一杯奶,先不谈是否好消化,就说说为啥要这样吃?简单的两个字:想吃,归结一个字:饿。

中午吃了一碗面,傍晚胃部不太舒服,牵扯的后背有点痛,像是饿的胃痛,抑或是那种空洞的痛,很多时候,身体的病痛是说不清楚的,它有时候还到处窜,一会胸痛,一会胃痛,没准到最后是吃撑了,拉一泡就万事大吉。

其实晚上吃多了不好消化,而且还长膘。美不美先放一边,惹上三高就不划算了。很多年轻人身体挺好,愣是减肥,把自己整的人不人鬼不鬼,浑身病,图了个啥。健康是根本,一时的美换不来一辈子的美,人活着,不就图个乐呵吗?瘦不是美,是病,得知!

做什么都不能图一时的热情。

有不少人想学中医,但不知从何下手。赵岩老师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值得推崇: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先把基础学好,这是第一步,也是必备条件。如果没有中医理论的基础,就如同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缺失指南针的轮船,虽然有时也能到达目的地,但是几率会很低。

中医各门基础课程学起来是很枯燥的,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而且由于古今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的差异,若要深入学习,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在这个追求效率的快节奏社会,即便有人明白这个道理,也很难去身体力行的。都在追逐一种简单的公式,想当然地以为按照这个简单公式,就可以应对天下所有疾病,可能吗?

中医临床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接诊一些现代医学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疾病,需要用到的中西医学知识太多。尤其是全科中医,更是要小心,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误诊。中医院校教材的设计都是许多位专家根据当代医学环境而拍板的,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现在许多人把中医的衰落全部归于中医教材上,个人觉得太过极端武断。虽然许多中医大学生毕业后不会开中药,西医学的也不好,医院也不乐意要,但是这个局面的形成与教材的优劣没有必然联系。教材是好教材,只不过学生们投入的时间精力太少而已,充其量只能单纯应付考试及格,很本达不到基础扎实的水准。学习中医不同于其它课程,考试不考的东西,将来上了临床疾病就会考你。与其将来临床尴尬,不如上学时多下点功夫,多花点时间把教材琢磨透。

学习中医,固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如果图一时的新鲜,别说中医学不好,任何事情你都做不好。学好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西医也是一样,每天停留在书本上,弄不好也会是纸上谈兵。一定要把基本功打扎实,结合亲自诊治,才能见成效。

因此经验,便是很重要的。有那么一句话:熟能生巧。

早先,一聊友说他的婶婶在当地医院检查出恶性子宫癌,需要切除,家里人商量,为了保险起见,上北京大医院治疗,即便是手术也想在大医院做,为啥?不就是大医院名气大,治疗方案多,设备先进,医生经验丰富嘛。

结果全家人带着愁容去了北京,专家看了看从当地带过来的片子,斩钉截铁的说:良性!那时候婶婶已经45岁了,也为了以后妇科少出问题,就让大夫直接把子宫端了。病例化验显示就是良性。

医生自身的基础好,加上看的病号多了,自然而然经验多了,治病起来得心应手。这大概就是你与专家的距离吧。

当你在某个领域有了一点名气的时候,关注度自然而然上升。

其实关注度越高,我就越诚惶诚恐。别人或许高兴的不得了,甚至还四处炫耀,我可不行。因为我清楚的很,自身的医术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只是跟随老祖宗的脚步,喜欢钻研,精益求精。从来没想过独步天下,看不起别人的地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因为我活着别的大夫也在喘气,我学习,别人也在学习,我能保持不退步,别人没准都在进步。患者与患者不同,病灶与病灶不一样,同样的癌症晚期,有的转移到骨头,有的转移到肺部,那么就要拿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同样的治疗态度。

多学学古人的经验,多学学身边的医生的从业经验,认真的研究每一本医书,我从不排斥西医,不但鼓励人们先去看西医,更要让人们懂得道医和佛医。任何领域的医学都是互通的。

经常有患者和患者家属称我为神医,其实世上哪里有什么神医,只是看的病人多了,脑子里记的东西多了,经验多一点罢了。反过来再想想,当你再向医学冲刺的时候,太多的专家学者也没闲着。

光靠热情和关注度是很难坚持下去的。随缘是挺好的事,人和人的关系太近,有时候会变成恨。不近不远,平平淡淡的关系,才能更长久。

这世上是人就有个性,有个性就会有生活习惯,思想角度的碰撞。既然是碰撞,难免有不和谐的声音。骂我的人,有。伸大拇指的人也有。这真的很正常。我总在想,不管那些人出于什么心理,我依旧做一个好大夫,认认真真的看病,正正经经的做人。用事实来说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做一个厚道的人,不卑不亢,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安身立命。

今天来说说一患者家属的留言

只一张简单的回复,我之所以不想写明是什么情况,换句话说不写患者得了什么病,和用的什么药等等,是不想让大家觉得我是在炫耀和卖弄。我就是想表达一分心情,记得有一句广告词: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有些事过多的赘述,也着实显得累赘,只几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便让人兴奋。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权利,就好比你去参加中国好声音,不参加,如何把你的才能展示,不入围,如何能得到自信?

生活需要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