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报告文学】谭奇勇《仁爱精神,在他们青春洁白的心灵中熠熠生辉》(中)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丨报告文学】谭奇勇《仁爱精神,在他们青春洁白的心灵中熠熠生辉》(上)

文/谭奇勇

【作者简介】谭奇勇,资深经济师,知名作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石柱作家协会顾问。作品见于全囯各地及澳门等数十家杂志报刊,发表各类体裁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出版传记著作《梅香自寒来》《岁月留痕》《敬之文集》等作品,并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其著作《敬之文集》,已分别被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部分院校,以及重庆市、石柱县等文博单位收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仁慈仁爱  展现了他们真心卫人民的高尚医德

该院的神经外三科,现在是医院的中坚力量,在医学学科建设上,也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而在日常临床治疗和救治重症患者生命方面,所承担的任务也是极其繁重的。

在我与该院院长助理、神经外三科主任任民的采访和倾心地交谈中,问到他对神经外三科是如何评价的,它在全院医疗业务中又处于何位置?这时,我注意到,在他那儒雅且平和的面部,就颇有些既充满了乐观的笑容,又略带一种苦涩地表情。但我知道,这个话题里面,一定藴藏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精彩而苦涩的故事。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艰难的过程,在医学方面也是如此。这也如同人们去旅游,每个人都想观赏到最优美的风景一样,而最优美的风景往往是在山峰的最高处,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嘛。然而,只有坚持不断向上攀登的人,才能到达理想的位置,这样才能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美景尽收眼底。

在该院,原本开展神经外科的诊疗也算比较早,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即开展了这项医疗业务。但那时科技和医学发展滞后,专业知识有限,设备也陈旧不堪。尽管如此,但每当看到处于昏迷中的患者,在医生们精心地治疗下逐渐清醒,并慢慢地恢复到能生活自理,他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由此,在他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一颗要攀登神经外科高峰的种子。他主动放弃了骨科进修的机会,决心转换专业主攻神经外科。在医院领导刘天虎院长的支持下,他到华西医院进修一年的神经外科专业,师从于国内神经外科泰斗游潮、毛伯镛等教授。他们那:“要行好医,必先做好人,只有怀有一颗慈悲之心,才能将医术施治于人”的谆谆教导,他时刻铭记于心,并奉为座右铭。而且,他在他的恩师们那里,不但学到了很好的医学理论和医术,更学会了如何做人。

2010年,医院顺应社会发展,决定从骨科中分设出来单独成立神经外科,即现在的神经外三科。科室建立之初,他作为业务负责人心情忐忑,面对专业人才缺乏,大多人员都是从普外、骨科、肛肠科等科室调来的状况,当时他一片茫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做好科室的医疗工作。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他按照他的老师——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李国平教授的点拨:“要想让科室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从教学查房做起,这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他严格从教学查房基础做起,把病人的病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发病的机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演变过程,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环节入手。

并适时开展术前、疑难危重病、死亡等问题讨论分析,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并身先士卒言传身教,以自已在临床和手术中的示范来带动大家。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对他们触动很大的事,在客观上也促使他下更大地决心,带领大家迅速学好医术,搞好神经外三科的工作。

2011年的一天,他在值一线班,突然送来一位卖锅盔的胡姓患者,以往有高血压病史,由于未能控制好而发病,致使其昏迷不醒,经检查属小脑出血所致。由于当时,他们科室还不能开展小脑血肿清除手术,为抢救他的生命,在向其家属阐明道理的情况下,及时送上级医院治疗。一周后,才从其儿子囗中偶然得知,患者刚到手术室门口即已无救了。这件事,使他的心里一直沉甸甸的,他想:“若是我们能够进行那样的手术,或许还能够抢救住他的生命呢”!

由此,他暗暗下定决心,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着想,他不但要掌握好这门医术,而且科室的主刀医生们更要掌握好这门医术。所以,从那以后,他们认真读书、查阅资料、观看手术视频,邀请著名专家现场指导,并在手术中不断总结提高。后来,他们做了多例这样的手术,也挽救了多个类似病症患者的宝贵生命。

后来,在大家基本掌握神经外科手术后,为了进一步培养骨干力量,他又改变了原先那种“传帮带”的方式方法,他自己由身先士卒退而让出平台,让医疗骨干上一线操刀,他在一旁观看指导。从而培养了一批以主治医师彭伟为代表的骨干队伍,使科室的整体医术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

事实证明,他这种带队伍培养骨干的方法,是十分有效地,他们的团队先后成功地完成了1000余例手术,也挽救了千余个患者活生生的生命。

从这种朴质的理想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以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为目的,时刻展现出的是胸怀宽广,情怀深厚,无私无畏,仁德仁爱的高尚医德风范。这是风清德正的行为,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医德,更是值得全社会尊崇的高尚精神!

精心呵护  展现了医护人员纯洁无瑕的心灵

该院的神经外三科医护团队,是一支团结、活泼、积极向上,责任心事业心都非常强的优秀团队。

她们在科室任民主任的管理,和毕业于成都中医大学本科,于2003年参加工作的蒯娟护士长的带领下。显得更年轻,更加朝气蓬勃,医护质量精细,服务态度热情,深受广大患者和亲属的欢迎和称赞。

走进该院神经外三科住院区,抬首望去,一个个宛如美丽的天使,犹如是上天特意派到人间,来执行一项安抚慰籍患者病疼任务的美人儿似的。她们虽然穿着白大褂,戴着护士帽,但这都难以掩饰她们那稚嫩、青春、活泼、靓丽的身材和脸庞。她们又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开口盈笑,说活温柔甜美,时常是张大爷,李叔叔,傅孃孃的叫,蛮是逗人喜欢的。

所以,也常给人以幻觉,好像她们是一束束刚出水淡雅的清荷,时而又像是一朵朵鲜艳的牡丹,还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风景啊!

这支年轻的医护团队,文化程度较高,全部达到大专学历,做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理想化,均有较强的医护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每天定时查血脂、血压、体温,遵照医嘱按时注射药物打点滴,服务及时周到。并且在巡房中主动与患者沟通,问寒问暖,给予患者热情的人文关怀,安慰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使其减少身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苦闷,鼓励患者增强抗病魔的决心和信心。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对于医疗行业,或者对于一名患者来讲,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而且事实证明也确实是如此。

例如,她们在医护过程中,恰遇一位已八十五岁高龄的男性患者,由于大面积脑出血,术前状况又差,其亲属似乎也丧失了信心。但经过手术后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与精神慰籍,使他增强了信心,不久神智逐步清醒,两个月后,语言功能也得到了很好地恢复。另一例,则是一位因高血压引发大面积脑出血的女性患者,经过手术及气管切开等治疗和精心的医护,在昏迷数月后,不但从死神边缘抢救回了她的生命,而且还恢复了神智,能正常的饮食。当然,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叙述至此,我自然无法就此搁笔,还得附带述说一下,那些临时性的,也不在编的编外的护工队伍。

这类编外的护工队伍,或许全国各地医院都有吧,但如若仅从性质上讲,他们是临时性的编外人员,甚至也可以讲,他们大都类似于农民工性质的护理工。

他们的护理工作十分辛苦,每天要给患者喂水喂饭,接屎接尿,翻身拍背,守护点滴等,经常熬更守夜的守护。干的是辛苦活,挣的却是辛苦钱,多数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一天24小时都要承担为患者服务的护理工作。但从行业的角度看,应当说,他们是各地医院医护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该院,也有为数不少的这样的护工人员,而在神经外三科护工中,尤以年近60,从事护理工作10余年,护理工作技能熟巧,各环节掌握精准,并带出了赵小惠、史小丽等熟练的护工,人称:“岳师傅”的岳正荣,他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这一批优秀护工,深受医院和广大患者与亲属的好评,这是值得全社会予以尊重和褒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