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报告文学】谭奇勇《仁爱精神,在他们青春洁白的心灵中熠熠生辉》(上)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赠书活动开始了!!!

图文/谭奇勇

【作者简介】谭奇勇,资深经济师,知名作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石柱作家协会顾问。作品见于全囯各地及澳门等数十家杂志报刊,发表各类体裁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出版传记著作《梅香自寒来》《岁月留痕》《敬之文集》等作品,并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其著作《敬之文集》,已分别被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部分院校,以及重庆市、石柱县等文博单位收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古言道:“仁者受之德,心之礼也”。

二0一七年的春夏季节,似乎比往年来得快,也善变一些,犹如川剧中的绝活“变脸”一般,又像突发急病的患者似的,总是让人瘁不及防。

当人们刚还沉醉于阳光和煦春暖花开的盛春之时,转瞬间,又转入到了热情奔放炽热如灼流火的七月,并不时还伴随着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的伏天气侯。而此时,这种既迷人又善变又昜发疾病的季节,自然亳不例外地来到了地处“天府之国”这座古老而美丽的鹃城,来到了竭诚为保障和服务于全区130余万居民生命和健康的,具有78年医疗辉煌历史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然而,一个多月以来,我因老伴突患重病,第一次随同众多南来北往患者的亲属,以患者陪护的身份而住进了该院。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该院各相关科室,并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到了许多感人肺腑震撼心灵的人和事,这不由得引发了我深深地沉思。在现今社会炒得沸沸扬扬所谓的:“医患关系矛盾突出”、“极力追求经济利益”的当下,到底他们是受社会舆论地影响,还是他们原本就养成所秉持的仁德仁爱的高尚道德风范?

多少天以来,这个问题始终环绕于我的脑海之中,总想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经我长时间地观察了解,也认真倾听了广大患者及其亲属向我反映的情况,又与该院部分医务工作者零距离接触,与之倾心地采访交谈。以及看到康复患者们赠送的,挂在各科室那些层层叠叠的锦旗,这就准确无误地证明,这绝非是前因,而完全是属后者。

由此,我自然与国际卫生组织颁布推行的全球医学会的标志和徽记——“蛇绕拐杖”,即人们称之为“蛇徽”的那种:“庄严、文雅、慈祥、仁爱”的精神所联系在一起。因而,骤然让我的思想和观点就更加清晰了,那就是: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卓越的表现,皆因在他们那洁白无瑕的心灵中,一直秉持了这种仁爱的“灵蛇”精神。秉持着一种广济天下大爱无私的胸怀,在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地在抢救生命,在救死扶伤。视患者为亲人,以全身心地投入和优质的医术和精心的呵护,去竭尽全力地为抢救广大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服务。以此,去实现他们心怀的那一份朴素的理想,为“中国梦”增光添彩。

从而,激发了我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并以一名患者亲属的身份和切身地感受,以一名作家的社会文学责任和良知,以我这支深受情感感染的文学之笔,来倾情地向社会和我最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真实地叙述和报告他们的感人事迹。

文中,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仅采访了解和叙述了部分科室及医护人员的事迹。但我以为,虽然这只是显现了该院之“一斑”,或许就是这“一斑”,即可真实地映现了该院的“全貌”吧?

显然,这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他们这一批,可敬可爱可亲可信赖的医务工作者,那种纯洁的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操守,而且,更能折射和彰显出该院党总支和董事会以及管理层,在这其中所发挥的强有力地领导作用。

下面,请随着我的视角和笔端,共同走进他们那一颗颗晶荧剔透的心灵,去真实地感受他们那璀璨的人生风采吧!

抢救生命  展现了重症医学外科永恆的主题

重症医学外科病区,又称:“重症监护室”,它是该院抢救外科重症患者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科室。

它设在第一住院大楼的五楼上,当您走近它时,它就会给人一种庄重、肃静、敬畏、神秘的感觉,犹如走进一所寺庙或教堂的心理感受一样。

只见整层楼上分布为:左边是手术室、麻醉科,右边为重症医学科外科病区,而重病监护室那两扇代表了生命的绿色大门,始终是紧闭着的,预示着定要将处于垂危的生命挽救回来似的,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和信心。门楣上方“重症医学科外科病区”几个白色的醒目大字昼夜闪亮着,或许是在提醒人们,这里是重危患者抢救区域的禁区,未经允许切勿擅入,更不能大声喧哗。在大门右上方,则挂有团县委授予的金黄色的“青年文明号”的牌子,而在左门上,则是书写的探视时间的规定。

在手术室与重症监护室之间,大约有100平米左右的空间,放置有两排坐椅,这是院方设置的人性化的候视区。人们偶见绿色的双扇大门开启之时,自然会引起日夜焦急守候在这里的患者亲属们一阵阵的骚动,都要急促起身围上前去探个究竟问个明白,生怕有任何与已有关的不幸事件的发生。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都是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由专业护工推着病人去手术室作手术,或者护送病人去住院楼附楼的一楼作CT检查。而病情的通报,则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在科室主任、主刀医师、主治医师们逐一仔细巡察后,他们都会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亲属详细通报病情状况,也会和颜悦色地与之商议下一步的抢救方案和治疗措施,以及需要患者亲属如何配合等等。

因为创作搜集素材的需要,经特别允许后,我才正式以作家的身份,对重症病室內部进行了实地查看和采访。这时我才完全看清,重症病室约有600余平米的面积,除重症病区占用有300余平米,摆设有病床10余张,以及必备的抢救设施设备及药物外,其余均作为抢救重危病人医生、护士、噐械、药物、更衣、卫生等用房。

而允许亲属进入病区探视病人的时间,则是每天下午三时开始的,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当您进入病区后,除了穿戴必要的防菌衣物外,重症监护病室的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尤其是高见主任、主刀医师彭伟、李倩等各主治医师们,以及医护士们都会主动热情地介绍抢救及医护情况,并分别陪同亲属一起,对病人逐一亲切地进行人文关怀,慰籍病人,鼓励病人,使其树立起抗病魔的意志,早日恢复健康的信心。这些,都是我和众多重症患者亲属们,在长达半个月之久的急迫等待和接触中,亲眼目暏,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到的切身体验。

这些举动,看似细小微弱,但它却温暖了广大患者和亲属的心。显然,从中更透露出了一种仁爱仁德的高尚精神,一种崇善为德,慈悲为怀,悲悯为尚,可厚德载物的深深情怀。所有这些举措,若没有博大的胸怀,仁爱的精神,高尚的职业操守,没有长期的修养和积淀是很难做到的。这不得不使人格外地感动感怀,感佩之心自然由然而生,尤其是在当今的时下,实属难能可贵!

下面,我转而向您详细叙述,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们,是如何与神经外三科、麻醉科、手术室密切配合,把抢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当着他们的第一要务的。

首先,在这里,我要隆重地介绍与抢救我老伴生命的三位重要人物。他们分别是:重症监护室的主任高见,神经外三科主刀(主治)医师彭伟,重症监护室的主治医师李倩。

高见,这位早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又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潜心深造,并已从事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10余年,是成都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专家库员。他不但身材伟岸,儒雅和善,颇具学者风度,而且也敢于担当,善于负责,能妥善处置重症医学上的疑难问题。凭借一流的急救技术,一流的生命监测系统,凭借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敬业精神,与死神争夺生命,确系该市重症医学方面的好专家。

彭伟,年仅36岁,2001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出身于四川省丘陵地区农村贫寒之家的他,一直保持着为人厚道、和善、谦卑、勤奋、好学、上进的本质。在科室任民主任的带动和自身的刻苦努力钻研下,早就从原从事的肝胆、肠胃专业脱颖而出,继任民“任一刀”之后,一跃而成为该院神经外三科又一把出类拔萃的“一把刀”,并被列入该院专家行列。

李倩,这位28岁的年轻女性医师,总是给人以善良、娴淑、精细、聪慧的美好印象。她2011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麻醉系,曾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实习一年,后又在华西医院进修重症医学半年。是一位能掌握icu相关操作、经皮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术、气管插管,以及熟练的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工作流程等医术,且具和善、人性、仁义、温柔、信赖,在重症医学方面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优秀主治医师。

医院在抢救急重病人生命中,具体工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当急救科接到求救信息时,会立即迅速派出救护车,赶到指定具体位置接诊患者。在途中,一边护送一边施行抢救措施,以免延误了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时间。待将患者护送到医院后,急救科会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立即作出处置,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接诊抢救。

然后,当重症监护室接到重病患者时,全科室严阵以待,立即实施抢救措施。在这里,为了叙述方便和详尽,我就以我的老伴傅女士和一位59岁的李姓男士患者为例吧。

他们先后相隔两天,同时患脑溢血病症,都分别来自区境内的三道堰镇和新民场镇。当他们到达重症监护室时,高见主任在第一时间率领科室的李倩、刘国成、张华等一批医务人员,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同时,迅速与神经外三科联系,及时将患者病情进行CT检查,根据CT图片和患者的病理症状进行会诊,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来控制病情发展,以挽救其生命,并进一歩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变化情况。

我的老伴傅女士与那位李姓患者,都是在随后三小时的CT复查时,发现脑部溢血继续增多,若不及时采取开颅手术,生命将无法挽救的情况下,他们及时与患者亲属沟通情况后决定手术的。

第二天凌晨,当东方的晨曦才刚露出丝丝霞光,古老的鹃城才欲苏醒,大部分的市民仍在安祥地眠睡中。但此时,麻醉科这个总是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室医护人员,更比其他科室早做了准备。随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主刀医师彭伟等一批医务人员,也在一丝不苟地认真做术前的准备工作了。

七点四十分,我们以无限期盼的眼光,目送着患病中的亲人,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陪护下,由专职护工将她缓缓推进手术室。手术室的大门即已关闭,而此时此刻,我们心里既寄予了无限地希望,同时,也在忐忑不安之中焦急地等待......

按医院严格的制度规定,手术时患者的亲属是绝对不能入内观瞻手术全过程的。但手术进行了近八个小时,这时已是下午二点三十分了,当医护人员将患者推出手术室进入重症病房时,我们才从彭伟医师那略显疲惫,但仍保持了神采的口中传出:“手术很成功”的亲切话语。随即,我出自内心感激地说:“彭医生,你们辛苦了”!彭医生回答说:“辛苦倒没什么,这也是我们当医生的职责,只要手术成功就保住了病员的生命,这样我们也就放心了”!

是啦,我们固然是已将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可这种“放心”,不仅仅是我们广大患者和亲属,对医院寄予的极大信任和期望所换来的。更是医院的相关科室、医师、医务人员,以对生命的敬畏精神和仁德仁爱之心,用精湛的医术,精准的麻醉和手术,细心的操作,熬更守夜。甚至有时在手术台一站,就全神贯注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更是他们用劳心劳力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所以,在现今的新时代,难道他们不是一批可敬可亲可爱可信赖的人吗?!

据彭伟医生对我讲:像这类的手术,他配合重症监护室操刀已有1000多例了,而且几乎例例成功。尽管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也非常的辛苦,但在他看来,这似乎已是习以为常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凭心而论,我真实地向您报告和叙述的,他们这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的精彩故事。难道还不能激起您心中的涟漪,难道还不能引起您强烈地共鸣,难道还不值得社会和人们去感佩和赞赏吗?

我以为,大凡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中国人,都应当为这种具有理想和职业操守的高尚精神而喝彩,都应当引以为学习的榜样,都应当去大力地彰扬和褒奖!

随后的一周,文中提到的那两位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和相关医护人员精心地治疗和护理下,和大多数患者一样,逐渐清醒恢复了神智,以及语言、进食等部分功能。而且在半个月之后,也告别了重症病室,平稳地转入到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继续后期的康复治疗。现在,他们正在往能自主生活方面转化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