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世成:老首长|小说

 作家荟 2020-11-03

毛颖:军号(21)下|剧本

/补世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中央百万大裁军那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有一位已经在部队服役多年的老首长,主动响应中央号召,要求转业到地方去工作。上级首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就根据他本人的申请,联系地方政府部门,将他安排到了当地一家知名的国有企业,让他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这家企业的党委书记和经理,在接到上级领导部门的通知后,虽然很乐意接收这位老首长来企业工作,但是在如何安排他的工作时,他们却又感到很有些为难。因为虽然他是一名老同志,但是他又是一名军人出身,要说带兵打仗,那他肯定是一个行家。据说在部队,他还立过一次赫赫有名的战功。但对地方的工作就不用说了,那肯定是要略逊一筹。尤其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是要略逊一筹,而且还肯定比较生疏。因此如果把他留在企业机关,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那么他就很有可能难以胜任。何况现在的市场竞争又愈演愈烈,若是这样势必会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但是如果把他安排到车间去当工人。让他一切从头做起,那么这样对于一位老同志,尤其是对一位曾经立过赫赫战功的老同志,于情于理怎么都说不过去。因此这让时任企业党委书记和经理的他们,思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最后还是企业的党委书记有办法,而且他的这一办法想得也比较周全。所以在开会研究如何安排这位老首长的工作时,他就主动站出来说,还是把他交给我吧!由党委来安排他的工作,这样最好,也最合适。
因为根据我们现在的工作需要,也正缺乏这样有经验的老同志。虽然他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可能不怎么在行。但是让他从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我想那应该没有话说。更何况他曾经在部队,还立过赫赫战功。我们现在正需要像他这样的老同志。让他成为我们企业职工的榜样,让我们企业的职工学习他那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奋斗精神。从而大力弘扬我们企业的正气,充分调动我们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

这位党委书记曾经也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同志。他完全是为企业的长远和大局着想。说过之后,他心里又感到有些担心。他担心这位老首长,是否愿意接受党委对他的安排。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那位老首长来单位报到后,他这才发现,也这才知道,原来他的这种担心纯粹就是多余。
这位老首长,虽然行政级别与他不差上下,但是年龄却比自己小,在基层去多历练历练也好。还有像他这种有资历的老同志,按理说把他安排在公司机关,任一个什么副职是完全可以。但是党委书记为了考验一下这位老首长的素质,也是为了检验一下他的意志和毅力,让他多了解一些基层的情况,然后再根据他的工作表现,以及企业的工作需要,再给他委以重任也不迟。所以老书记没有多想就把这位老首长,安排到车间去了。而且只让他当了一个车间党支部书记。
车间是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不但工作环境艰苦,就是机器不绝于耳的轰鸣声,那也够让人喝上一杯。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心里肯定就会觉得难受。尽管如此,这位军人出身的老首长,心里虽然十分明白,知道基层工作比较辛苦,但他却仍然无所畏惧,不但不觉得自己委屈,反而还很高兴,也很乐意地接受了党委对他的工作安排。
仅凭这一点,就充分反映了,这位老首长的综合素质,那确实不是一般。他不但有军人一般的坚强意志,而且还有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到了车间后,他除了继续保持自己军人一般意志和精神外,还保持了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工作作风。心里好像自己仍还在部队里当首长那样,对待工人的态度,也总还像过去对待自己手下的兵。他不但要求工人们,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车间严明的组织纪律,还要求工人在行动上,也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根据工厂的实际,实事求是开展工作。

虽然这一做派,就像过去用制度管人的老式方法那样,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老式管理方法早已过时。现在的企业管理,都比较推崇和讲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管理,才更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才更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何况车间的工人还没有经过像军人那样的严格训练。车间工人的工作,也不像军人在战场上打仗那样。两者之间虽然存在有一定的共性,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本质区别。
比如工人在车间的工作,虽然也需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但是工人在车间的工作,是长时间、有规律地进行。而军人在战场上打仗,不但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而更需要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更需要有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所以用对军人的态度,来要求工厂车间的工人,他们不但在行动上会有些不适,而且在心里也一时难以接受。只是因为他是领导,所以车间的工人师傅们,虽然在上班工作时,都能服从他的领导,听从他的指挥,严格遵守工厂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车间的劳动纪律。但是在下班以后,还有在平常的生活中,所有工友们对他都总是近而远之,心里好像隔得有一堵墙,也像是遇见了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样。
这位老首长对工人的要求虽然十分严格。但他心里也十分清楚和明白,如果不尽快改善与工人师傅们的关系,就很难把工人师傅们团结在一起。如果不能把工人师傅们团结在一起,那还怎么去调动工人师傅们的工作积极性?还怎么努力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呢?所以他很想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与工人师傅们建立像战友一般的密切关系。但是他又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该从哪里做起。
其实要明白这个道理很简单,要改变这种状态的方法也不难。最关键一点就是不论任何人做工作,只要环境和任务一变,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也要随之改变。这就叫不但要求真务实,而且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努力创新。如果墨守陈规,用老一套方法来管理,用老一套方法来做工作,那就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那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身为领导就必须做到要人人平等,领导者要尊重被领导者的人格。因此在管理上也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做到严管厚爱。尤其是一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同志,不论自己曾经有多么伟大,随着工作的性质和工作任务的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也要随着改变。要善于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要从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入手开展工作。而不能单纯地制度去约束人。
不知这位老首长是否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来从偶然间他做的一件小事开始,慢慢地就彻底改善了他和工人师傅们的关系。
有一天,天气比较热,他准备到一家电器专卖商场,去买一把电扇来吹风纳凉。可当他刚刚走到那商场门口,就看他们车间的工人小张,买了一台185升的双门冰箱。大概是因为商场不包送,而他一个人因为个头比较小没法搬,所以就现场东张西望,很想找一个人来帮忙,但附近却又一个棒棒都没有。
这时老首长不顾自己家里正等着要电扇,马上就过去对小张说,小张别看了,这么热的天,到哪里去找棒棒哟,走!我俩来把它抬回去。他一边说一边很老练地用小张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将两头打了一个套连接起来。然后兜在冰箱底部,两人用手扶着冰箱,用单肩一人挂一边,这才将那沉重的冰箱搬回家。

到家后小张就像遇见了雪中送碳的老翁一样,心里非常感动。这是一位曾经在部队立过赫赫战功的老首长,转业到地方来才当一个车间党支部书记。这已经够他委屈了,他不但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还尽职尽责。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还这么热情主动地来帮助他。
他坚持要留老首长在家喝茶,可老首长却怎么也不同意。并且还很热情、很随和地对小张说,小张不客气了。我也还想买一把电扇,家里正等着用呢!于是他连气都没喘一口,就马上又回商场去。小张见留不住他,又跟老首长说,那好!走!我陪你一起去。老首长听了很快回答说,不!这么一把电扇,用不着两个人去,我一个人就行了。小张只好作罢。
老首长是冒着高温,帮工人小张抬冰箱。这件事后来不知怎么的,不仅在他们车间,而且在全厂都传开了。工人师傅们都在议论,说这位首长,虽然资格很老,但却大丈夫能伸能屈。不但朴实无华,而且对人还很热情。
随着消息的传开,老首长与工人的关系,渐渐就变得越来越亲密。再也没有人拿他当陌生人看了。随着干群关系的改变,工人师傅的工作热情,也变得越来越高涨。车间的生产任务,不用说也完成得越来越出色。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完成生产任务出色,所以两年后老书记履行诺言,根据党委的工作需要,就把这位老首长,从车间调到了党委机关,并安排他先在机关任组干部副部长,后又提升他为组干部部长。在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因为老书记要退休。上级党委根据对他的审查和考核,在老书记退休后,就委任老首长为本企业新一届党委书记。全面接任了前党委书记的工作。
但是不论是在车间当党支部书记,还是在机关当组干部部长,以及再后来接任企业党委书记工作,虽然职务变了,岗位也变了,但老首长与基层的工人,始终都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工人师傅们也把老首长一直当着知心朋友看待。个个职工都觉得,他真不愧是从大熔炉锻炼出来的老首长。情深意重的事实也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只要领导心里有工人,工人师傅们就一定会真心实意地归顺企业。难怪人们都说,人心齐才能泰山移,这话真是言之有理。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