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红霞:我写《万年荒漠下八户的桑田巨变》 |散文

 作家荟 2020-11-03

韩雪丽:青春的故事,有些甜蜜,有些苦涩|故事

文/毛红霞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盐碱滩
多年来,一直为生计奔波忙碌,没有多余的心情做其他。如今退休,一个埋藏多年的愿望从心底泛起:我要写文,以记叙父辈们的垦荒经历,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当年,他们那一代人远离山明水秀世代居住的故乡,不辞万里来到这里,在这块荒凉了亿万年的土地上,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经过60年的坚持不懈,和艰苦的努力奋斗,终于把一个原始的荒漠改造成如今风景如画土地肥沃的万亩良田,这世纪创举里饱含了多少汗水和艰难,唯有他们才知道!
为了收集资料,我于今年5月动身,只身从重庆出发,赴新疆往湖北再返回重庆,历时一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采集到大量的影音资料,一气呵成写下这近2万字的篇章,文章结束后仍难平息心中的激动!
火车到兰州的时候,我想起幼年时跟随父母第一次回故乡黄梅探亲时,父亲每到一个车站,就如数家珍跟我们提及并介绍,好似这些地方跟他很亲切,我当时很疑惑父亲为何熟悉这些地方,为何对这些地方很有感情。在采访那许多人后才明白,他们当年在这条路线上一直走了20天。离家乡愈来愈远,这沿途的一切也愈深的刻进父亲的脑海,以至于15年后重走这条路回故里时,那所经过的每一处,也好似家乡般亲切。
嘉峪关一过,沿着秦岭脚下一路向西行。
我观望着那断断续续的城墙遗迹,想起幼年经过这里时,父亲指着窗外对我们说:这是城墙,是延伸到内蒙古的。如今我再经过这里时,心里便有了许多思绪:这就是塞外,就是边关,几千年来那无数离人充满惆怅的诗句也一齐涌上心头:……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出阳关是故乡。这满目荒凉戈壁给别人带来无限惆怅却给我带来无限亲切,这久违的景象充满呼唤,我想起小时候在这土地上奔跑、游戏、捡柴禾,在沙包上数马蛇子,想起连队的菜地,想起幼时跟着小伙伴去菜棚子偷豆角子,包谷抽穗时趁大人午睡跑去地里偷掰甜甜的包谷杆吃,去小伙伴家趁人不注意把她家里的剪刀掰错位而偷偷跑掉,几天不敢去玩后来去了还念念不忘又去看那把剪刀时已经复原。
列车奔驰在无垠的戈壁滩上,一路蜿蜒一路向西,百里无人烟。望着那布满砂石的盐碱荒滩,心里无限感慨父辈们当初西行的壮举。
石成明叔叔是看着我长大的,我跟他的孩子们一起成长,后来由于我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两家便分开。再后来由于我的变迁,至今已经有44年没有和他见面了,今次之行第一个要走访的人便是他。这令我期待,也忐忑不安:44年的岁月,时光带走了很多东西,但是带不走从小便扎根心底的情感,我担心怎么和叔叔相认。
刚到哈密,叔叔便来电告知:他已经和儿子到了火车站,等我!
父辈的殷切之情使我无比激动。
终于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
阔别44年,叔叔已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耄耋老人,我也从少不更事的小丫头进入不惑之年,彼此的相貌的改变,怎么相认呢?我困惑着这个问题,在大厅里四下张望,想从那一个个陌生的身影里,搜索我印象里的叔叔。只见右侧栅栏外,有两个人使劲向我招手,他们大喊:这里这里!我不敢贸然过去,也不好盯住他们看,就向自己周围查看,看是否招呼的是别人,结果大厅里只剩我一人。那边又大声喊:就是你,这边走!我这才向那边走过去。
出来时细细打量二位,叔叔的儿子和我一起长大,尽管几十年已经过去,面庞轮廓依然可以辨认。“姐姐”他声音里的亲切,依然仿佛小时候,我感动,潸然泪下……叔叔的相貌已经变的无法跟印象里的人相比,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他的声音!叔叔对他儿子说:她长的像她妈妈,要不然,我也不敢认!
44年的别离,今天终于得见!我仿佛见到亲人,仿佛回到亲切的家!幼年时,我家和叔叔家,虽然是两个家庭,但并没有分彼此,两家的小孩在一起长大,甚至两家的工资都是放在一起花。后来我家调走,叔叔也要蹬了脚踏车来我家走动,载我去他家小住。他边蹬车边跟坐在身后的我说话的情景,深深刻进我脑海。
到石河子,已是83岁高龄的宛刘英姨姨,硬生生站在火车站外的骄阳下2小时,等待我的到来。她陪我去军垦博物馆,回121团部,带领我见还健在的叔叔阿姨们毛冬芝、石菊芳、宛志华,等等。这些看着我长大的父辈们热情欢迎我的归来,仿佛迎接自己经年在外的孩子回家。见到他们,我亦仿佛见到自己的父母般亲切激动!
原本计划请健在的老人们重聚在团部门口合个影,就像当年他们刚下车时照一张相片,但是已经做不到。
郭有为病重体虚的只能坐起,不能移动;毛冬芝刚住院回家;宛志华头晕的已经几天没有下楼;石菊芳的双腿站立困难,更别说走动。更有消息说有人癌症晚期已经时日不多。60年过去,这群当年133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如今不仅体弱多病,更有许多人已经故去,现在已经连50人都不到!他们当中,很有一部分人自从离开故乡就没有回去过!
我来到121团部陵园,望着那一大片坟茔,心里翻滚无限感慨:他们奉献,他们建设,他们最终埋葬在这里!每一座坟茔都朝向东南,朝向他们的故里!
我在心里默念他们的名字,他们都是我熟悉的名字,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叔叔阿姨,我自幼便听着父母时常念叨他们的名字,那是他们在共同理想与奋斗里结下的深厚友谊和情感,那情感刻进父辈们的生命里,也传导给他们的后代。我此行不能一一在他们坟茔上撮一杯土带回故乡,唯有倾我深深的情感记下他们的事迹,记下他们的名字,以兹纪念他们,表达我对他们的情感!
由于年代变迁,许多原始的景物已不复存在,我来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寻找痕迹。

戈壁母亲雕像
这雕像是那样熟悉,仿佛母亲的身影,她唤起我幼年的记忆,我也这样被妈妈背在背上去地里劳动过。

背砖

地窝子
那一幅幅图片和场景是如此熟悉如此亲切,这地窝子仿佛是我的家。我忆起幼年时,总爱趴在低矮的门槛上,把爸爸去团部出差带回来的五颜六色的小糖豆倒在那里,尔后一颗一颗捡起来吃;想起爸爸买的宝塔糖,他嘱咐我一天只能吃一颗,吃两颗要肚子痛,我等他前脚出门去上班,后脚就全部拿出来吃光。
博物馆里详实展现了新疆兵团的发展历史和建设历史,看着那一件件实物,仿佛回到了从前,站在那场景前,我感慨万千!

1966年兵团人员构成图
这份资料告诉我们,当年有多少优秀儿女意气风发奔赴这里参与建设。

军垦丰碑
矗立在石河子广场的军垦丰碑,直刺蓝天,傲立挺拔,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光芒,那威武的雄姿使每个伫立跟前的人心生崇敬和敬畏!她真切表达着军垦儿女的不朽精神!
走在石河子街头,看着眼前那宽阔整洁的道路,高大茂盛的树木和繁华的市区景象,再看着广场上休闲娱乐的人群,他们是那样安逸惬意,怎么也无法跟60多年前的戈壁荒滩联系上。

石河子市区道路
石河子市是军垦人在荒原戈壁上建起的一座城,这座城市教科书般的记录了是怎样从戈壁沙滩,华丽蜕变成一座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的,她是新疆兵团发展的缩影。这座军垦城市,为新疆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六十年逝去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
黄梅青年支援边疆的经历,是当年千千万万个奔赴边疆参加建设的众多人的缩影。我写下此文,既是纪念颂扬他们,亦是作为礼物献给我敬爱的祖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