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起点再低,只要努力,也能逆袭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杜登龙,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无题》

    在中华民族风起云涌的历史进程中,曾有无数英雄拔剑起,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面这首诗的作者朱元璋,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从乞丐到皇帝,一生充满传奇。

    他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决心,一步步改变着坎坷的命运;高明地利用天时地利,在乱世中纵横捭阖;最后登峰造极,坐稳江山。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不存在碰巧的成功。只有吃得苦,干得实,得人助,走正路,沉住气,才有机会翻身。

    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闪光的人生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曾经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见证他,从一介草莽布衣,在人生低谷中完美逆袭,广聚人脉,飞黄腾达,开国称帝的故事。

    起点再低,也要努力仰望星空

    话说元末年间,中原大旱,荒灾不断。一时间饿尸遍野,民不聊生。

    而至正皇帝,却不顾国运凋敝生灵涂炭,依旧日日饮酒作欢,夜夜歌舞升平。

    那些蒙古统治者,借机横征暴敛,仗势欺压百姓,鱼肉乡民,无恶不作。一时间,狼烟四起,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1328年,朱元璋在安徽凤阳一个贫农家庭出生。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第八,所以起名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由于家徒四壁,没钱读书,为了混口饭吃,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砍柴。

    他的少年时光,就是在这吃不饱,穿不暖,在地主的欺凌打骂中忍辱偷生。

    1343年,凤阳地区发生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相继去世。为了活命,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就投奔皇觉寺,剃度为僧,做了个小沙弥。

    本想入寺求得一碗饱饭,谁知才两个月,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去云游天下,托钵化缘。年仅17岁的朱元璋,也只好离开寺院,四处流浪。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伸长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野卧》

    这首名为《野卧》的诗,就是他在风餐露宿的乞讨期间所作。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虽出身卑微,却心怀远大的志向。

    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但别无他法。只有毫不退缩的勇气,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功夫,才能在一次次命运的磨砺中,脱颖而出。

    亦舒在《我们不是天使》中,有段话说:

    生命从来不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要靠那个多少做到最好,努力的生活下去。

    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人,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

    即使生活在阴沟里,要想在以后活得不那么费力,依然需要努力仰望星空。

    即使你有很多期待扑了空,你有很多愿望还遥不可及,但请多一点耐心,人生虽不完美,只要你无时无刻去努力改变,那你的生活就会一直充满希望。

    扛得住苦,一切才有无限可能

    生活实苦,唯有自渡。

    沿途叫化的日子,飘蓬逐风的流浪生活,朱元璋经历了三年多,其中的艰苦辛酸,不言而喻。

    他曾写过一段话,记录自己亡命天涯的凄凉:

    众各为计,云水飘扬。

    我何作为,百无所长。

    依亲自辱,仰天茫茫。

    既非可依,侣影相将。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朱元璋周游了皖西豫东的州郡府县。一路晓行夜宿,餐风饮露。但再苦再难,他都苦苦硬扛,并伺机不停地寻找出路。

    七堇年说过:也许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得成熟。

    三年多来,朱元璋虽一路坎坷,历经千辛万苦,但也了解到很多社会现实,丰富了自身认识;结交了很多江湖志士,增长了英雄义气;也扩大了狭隘短浅的视野,锻炼了坚毅勇敢的性格。

    人生本来就充满坎坷,哪有什么轻轻松松的平安顺遂,不过是都在背后咬牙死撑。没有创伤的珍珠贝,怎会有闪烁迷人的晶莹。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受的苦,跌几次跤,摔几次跟头,是经常的事。也许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才为日后的崛起,夯实了基础。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有段话说: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当觉得实在撑不下去了,就逼自己一把,再咬牙挺一挺。也许把这一段熬过去了,一切都有转机。

    生活没有低谷,只有蓄势待发。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希望每个人,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在苦难中学会坦荡。

    广聚人脉,定当海阔天空

    1351年,不堪忍受蒙元统治者剥削、压迫和歧视的广大人民,纷纷起来斗争。

    其中声势最大的,是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1352年,朱元璋接到起义军同乡汤和的信,无望中的他,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了一缕黎明的曙光,在洪流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就义无反顾地投奔到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中来。这一年,他25岁。

    珠玉总有蒙尘之时,皓月也会被乌云遮掩。只有不畏低微的起点,不怕遭受的苦难,跨过崩溃的边缘,总会迎来新的明天。

    从这首《咏菊》中,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壮志: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由于他勇武过人,颇得郭子兴的赏识,很快便升任红巾军中的统兵大将。

    为了拉笼朱元璋替他卖命,郭子兴还慷慨地把养女马秀英许配给朱为妻。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想要成大事,就必须学会借助别人的帮助,这一点,朱元璋心知肚明。

    于是他凭着过人的胆识,不断扩充自己的人脉。这期间。徐达、常遇春、李善长、汤和、蓝玉、常茂、胡惟庸等一大批有识之士,都被他收在麾下。

    这些人,为他日后浴血疆场,成就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河山刘伯温。

    神一般存在的刘伯温,胸怀谋略,善于笼络读书人。靠着他的加入和宣扬炒作,让朱元璋的部队,在天下声望大增。

    而他的结发妻子马秀英,一次次帮他化险化夷,荣登皇位,更是他的福星和贤内助。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王小波说:在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屈服,就会永远沉沦。

    那些成功的人,绝少是天禀异赋、狂妄自大的人,更多的是朋友遍天下、行走可借力的人。

    挖掘人脉潜力、聚拢无穷人气,提升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能成就非凡人生,获得成功。

    抓住机遇,世界才是你的

    英雄不惧挑战,成功有赖机遇。

    公元1356年,朱元璋歼灭元水兵,胜利进入应天府,从此,他才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当时,他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他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的实施下,才一步步瓦解元蒙统治,完成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的。

    1364年,朱元璋自封为吴王。接下来,他伺机而动,大败陈友亮,消灭张士诚,诛杀韩林儿,不断巩固和壮大自己的势力。

    公元1359年,朱元璋微服到访紫金山禅寺,主持感知到他身上的煞气,意欲以禅道替其化解,于是问他姓名与来历。

    朱元璋笑而不语,当即在寺院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愤题和尚诘问》: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恁哓哓问姓名。

    短短四句28个字,字字见杀气,令人不寒而栗。

    1367年,他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

    1368年正月初九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至此,元朝灭亡,中国大体上统一。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咏燕子矶》

    托·富勒曾说: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机会是偶然的,选择是必然的。如果偶然的机会和必然的选择擦出火花,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并伸手抓住它。

    汪国真有首诗,叫做《学会等待》: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

    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走过漫长的黑夜就是黎明。

    人生,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

    平凡与伟大之间,差的就是那么那么一点努力。越努力,才越幸运。

    只有持之以恒炼化自己,才能水到渠成完美逆袭。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平凡且想华丽转身的你~

    -作者-

    杜登龙,甘肃会宁人,自由撰稿人。笑看江湖风云,书写快意人生。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