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开1800多年前三国四大疑案之一:华佗死因之谜!!

 冬不拉拉 2020-11-04

编者按:一代“外科鼻祖”死于牢狱之中,所著医书也大多数失传,仅留下一套五禽戏和“医者天下心”的传说流传人间。但是华佗为何会有牢狱之灾,曹操又为何要杀他,因为正史之中多种描述,以致后世多种解读,也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华佗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关于华佗的生平,人们了解的都是来自演绎小说《三国演义》,而在教科书里也把华佗当做“医者天下心”道德至上的医者来对待。

华佗是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被誉为神医而闻名后世,但在当时只不过属于方技,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江湖郎中。

同是安徽亳州老乡,权倾朝野的曹操为何容不下一个江湖郎中,而且为此落了一个千古罪名,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华佗是因为想做官要挟曹操被杀的么?

“反弹琵琶”的文化解读在当下十分盛行,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很有意思:“华佗凭借医术为手段,希望获得高官厚爵,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是被害的直接原因。”

上述观点不是乡野轶闻,是在国家著名杂志发表的论文,代表一部分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有徐少锦教授、林振清先生和尹韵公先生等。

认为曹操诛杀华佗的原因在于华佗深入儒家思想影响,入仕做官才是其 人生目标,有弃医从政的欲念,而且他“为人性恶”,因此就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但曹操看他没有为官的才能没有加封,华佗对此耿耿于怀,就故意延误曹操的病情,辞家不归,触怒曹操,结果被杀。

陈寿《三国志·华佗传》说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所以判断华佗本是读书人,也是想做官的迷儿。


华佗死的时候按照正常推算是68岁,等于说做了一辈子的医生,而其兼通数经的说法,这本来就是个人涵养的事情,游学也是当时学子本该有的态度。作为读书人,后来学了医,做了方技,医治天下人,他研究出“五禽戏”,还在史书中留下了多处医治穷人的事例。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为荣。而华佗则不然,其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社会环境正是其放弃仕途重要原因,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立志弃绝仕途,以医济世。

 “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这一句就能看出,对于做官这件事情,华佗在内心里是拒绝的。

东汉时期,除世袭之外就是举荐制,而且都是从孝廉做起。华佗如果热衷于仕途,他怎能错过这样的机会。由此可知华佗对功名利禄是不屑一顾的, 绝不是那种企踵权贵、投机钻营、图谋仕途之人。

“佗之绝技,皆此类也。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这句话在范晔《华佗传》中是在“曹操闻而召佗,常在左右”之后。也说明了为什么华佗会有悔意,一个读书人,以天下为心,救治天下,却现在做的奴仆的活,心里肯定会有不快活的情绪。

当然不能把这些话当做华佗心眼很坏,一心想当官的凭据。不但如此要挟曹操,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推断,也缺少了本应该有的学术态度。


华佗是因为曹操多疑的性格而遭到诛杀么?

《三国演义》有一番描述,虽是演绎之说,但是也将曹操多疑,恐华佗有不臣之心,所以杀了的意思表达出来。

曹操砍树,得罪了梨树之神,一夜噩梦,头痛非常,遍求良医,均不见效,于是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

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沸散”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这真是找死,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但事实上,关羽疗伤刮骨确有其事,但是已经是华佗死后,而中风的曹操也确实需要华佗的医术治病。

华佗借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持才放狂。曹操后来说, ‘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但不给他治愈,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

曹操疑心华佗这是故意不给自己治病,便已“不征召”的罪名将他下狱处死。

罗贯中的说法看上去,有道理,但是按照文学的处理是让大家可以接受的逻辑性,却没有事实依据。

后人推断,符合人之常情,但是却没有历史的依据,只是这样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罢了,何况曹操完全可以将他扣押在宫中为自己治病,何必处死呢?


曹操没有把华佗当“人”来看?

王立群先生认为:不仅是曹操,当时所有当官的人都没有把官员以外的人看作是人,更谈不上是人才。

华佗的死因只有一个,就是冒犯并触怒了曹操,而曹操并没有把华佗当成一个“人”来看待。笔者非常赞同王立群先生关于“人”和“才”的观点,在封建社会,统治者确实没有把老百姓当“人”来看待,曹操也确实没有把一代名医华佗当人来看,而是看成“鼠辈”。

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曹操诛杀华佗的原因。荀彧,曹操首席谋士,任职尚书令。彧初为袁绍所用,“度绍终不能成大事”,遂奔操,操闻荀彧来投,抚掌大悦,谓“吾之子房也”。荀氏叔侄结果被曹操逼死。

杨修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孔融字文举,东汉末文学家,孔宙第三子,孔子的二十世孙。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曾被封为太中大夫。

这些人官位都比较显赫,不能说曹操没有把他们当“人”看待,但结果都被曹操逼死或诛杀。可见,是否被当作“人”看待, 并不是被曹操诛杀的主要原因。

冒犯政治权威才是真正的死因!

华佗辞曹归乡的真正原因就像王立群先生所说的一方面是不愿当侍医,另一方面是思乡心切。这就为奉召不至找到了原因。

官渡一战之后,曹操平定了北方, 朝中的大臣劝他进封为魏王。这使曹操的自尊心权力欲得到了极大满足。他和多数封建统治者一样,在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 就想在各个方面来突出自己的威严。

他的意见就是铁律,下属必须无条件执行,否则必须严惩。正因如此,他的属下绝大多数对他是尽心尽力、尽忠尽勇,久而久之,他的实际地位远远超过了汉献帝。 


华佗从小饱读经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作为一名医生,他身怀济世救民的理想。在曹操成为实际统治者之后,就驾空了汉献帝,华佗自然就会有不愿与曹操为伍的想法。

在曹操“使佗 专视”情况下,他就以“妻病”为由,返回家乡。即使是曹操多次下诏催促,华佗仍不理会。因此,华佗违抗了曹操的命令,欺骗了曹操,使曹操的政治权威受到了否定,使曹操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这对于曹操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华佗犯了“不从征召 罪”和“大不敬罪”,即便是苟彧以“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来为华佗求情,但曹操还是依据汉律处死了华佗。 

曹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曹操的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实用主义精神。他注重的是收获、效果和事实,而不是原则、范畴和假设。用曹操自己的话可以概括为:“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对于华佗也是如此,在曹操看来“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华佗不愿意给自己“专视”,返乡不归,有能力治好又不治好自己的病,让自己饱受病痛的折磨。在曹操看来,对自己成为无用的“鼠辈”

这其中从祢衡身上就能看到影子了吧?


一代“国手”,本欲医治天下,但却因为政治原因飞来横祸,麻沸散和《青囊书》也已经失传,仅留下五禽戏。不禁令人惋叹。

总之,曹操诛杀华佗,既有华佗的不谙时事,但更是因为曹操个人的私利。虽说现在都在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曹操,但我们也不能把华佗被诛杀的责任完全归于华佗。 

在今天后世看来,很多观点不但没有还原历史人物,反而不断抹黑历史人物,提出的新颖观点也缺少了学术的严谨和对前人的珍重。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