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茂林之家 2020-11-04

中国古代的科举历史上,状元数不胜数,为功名癫狂痴呆者更是多如牛毛,可是有谢启祚这样命运轨迹的书生,还是屈指可数。

大龄考生谢启祚家境殷实,穷尽一生追求功名,皇天不负有心人,世人哪里能料想老谢的人生开关在98岁开启,102岁还得到皇上恩典提拔,长寿活到120岁。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康熙出行

谢启祚生于肇庆,那是岭南名郡,有山有水,临海有江,物质丰富,生活富饶,是粤西咽喉要地。自古以来肇庆就是文房四宝端砚的主产地,传说包拯掷砚成洲,他在肇庆为官,立志"岁满不持一砚归"。

在任职期满后,他乘船离开肇庆,在羚羊峡附近,包拯意外发现当地百姓偷偷赠送的端砚,包拯执意不收,遂掷出,化成了现在的砚洲岛。

端砚被视若珍宝,是那个年代里当地人物质和精神崇拜的集中体现。文人的物件是最珍稀的,即使是包拯这样的大人物也舍不得用上一盏端砚,可见当时全社会对读书人的推崇和礼遇。

肇庆古处蛮荒之地,在中原文化的作用下,对读书人十分尊崇,读书做官这是跨越阶层的改变。作为肇庆人的谢启祚,深受科举文化影响,衣食不愁,只求光耀门楣,入仕登科。

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肇庆远离京城,京城的神秘感和官员的威仪感是凡夫俗子难以接近的,而科举制度是沟通这顶峰的天梯,站在地上的人总看得到爬山顶端的人。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谢启祚(影视形象)

奇幻人生

1、家庭基础

查阅史料,大部分记录都集中在谢老先生高中以后的故事,对于家庭的描写甚少。但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大龄考生谢启祚家里是真富。一个是娶亲养子,古代娶亲门第观念、等级观念如鸿沟,非富贵之家,没有大片田宅哪能养活这么多的老婆孩子。

二个是终身科考,古代脱产读书考进士是一件很需要经济实力和家族积累的事情,沉浸在功名,不治家事,地主家没有余粮哪里有任性的资本。

我们常说穷酸秀才,都没有说穷酸举人。因为中举相当于进入体制内,通常也是多年苦读,能中举鲜少穷人家,若能年少得名也绝对是超越常人的智商和能力。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穷酸秀才(影视形象)

2、高中之难

科举制度是沟通权贵阶级和普通民众的桥梁,这座桥梁被统治者设计得恰如其分,每年都有状元及第迎娶公主这样的故事吸引着民众。

这样的制度稳定了劳动人民的心灵,在繁重的生活的时候抬头看看,也总能望见青天白云。这种强烈的刺激在每一个书生极其疲惫和怀疑的时候,像细针一样刺着太阳穴,瞬间就让人重新打起精神奋起继续努力。

乡试是三年一次,举人的名额是有严格规定的,大省100名左右,中省70名左右,小省40名不等。一旦中举就是官老爷了。

我们嘲笑历史上范进中举,迂腐可笑,事实上范进当年位列第八,相当于全省第八名,现代人没有换位思考是无法切实体会到范进激动的心。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三甲画像(状元、榜眼、探花)

3、中举升官

98岁的谢启祚得知高中举人后十分兴奋,当即写了一首《老女出嫁诗》,诗里以娇羞的老女出嫁为自喻,写出了喜不自胜的心情和难为情害羞的样子。

这首诗真是写出了水平,敢于自我嘲弄,敢于表达心声。这与当时压抑的时代背景,读书人唯唯诺诺清高自傲的状态截然不同。能写出这样的诗可见其心态阳光开朗,才能长命百岁。

第二年,京城会试,谢举人竟然不顾年老,奔赴京城参加考试。朝野上下讶异震撼,乾隆皇帝深感其德,特批于他国子监司业的职衔。

102岁的谢启祚在那一年又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乾隆皇帝当年筹办80岁大寿,为了庆祝皇帝寿辰,要在翰林院寻找一位寿者为皇上点蜡烛,寓意皇上福寿绵长。

可是翰林院找不到比皇上还长寿的老者,于是人们想到了谢启祚,把作为举人的他提升为翰林院职位,获赐封翰林院检讨一职。由他为乾隆皇帝寿诞点燃寿烛后,而皇帝也写诗夸奖他是"人瑞"。

谢启祚直到一百二十岁左右才去世。回顾他的一生娶过几房夫人,生了许多孩子,五世同堂,这真是多子多福,有一个人生的终极梦想并最终得以实现, 有一堆子嗣,有好几个老婆,真是令人艳羡的人生。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康熙出行图

年"老"有为

骆宾王七岁写诗,康熙帝八岁登基,孙仲谋九岁出使,年少有为者才华早露。大部分人都是中年咸亨发达,几乎没有一个垂暮老人还在谈坚持理想的话。

谢启祚这样的故事是统治阶级盼都盼不到的榜样经典,这是一个人的自嗨,也是一个王朝的自嗨。统治阶级需要这样的老而不衰的人作为标杆,对王朝的耳提面命忠心耿耿。

孔儒之道、理学之道,凡是拿来可以对统治有力的东西都需要,而且这些东西要僵化植入普通人的脑子里,骨髓里,血液里,王朝不变,这些象征着王朝统治的文化也不能变。

年老有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耐心和坚持的表彰。没有谁愿意像蜗牛一样一一步一步慢慢地爬完长城,大家总是希望能跑,甚至飞起来,但抱歉的是,大部人只能慢慢地爬,只要不放弃目标就更近一点。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清朝科举系统简表

命起运行

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5个妻子相伴,逍遥活到120,这等奇异的命运轨迹终归只能四个字:好命好运。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一次屡试不第的时候,清廷高级官员要将谢启祚的名姓列在申请恩赐举人出身的名单上时,谢启祚都会极力制止。

他的说法是:人各有命,你们怎么能知道我的文笔已经老旧枯朽了呢,我就是想为跟我一样的老秀才创造奇迹。真是充满了读书人那拗不过的劲头啊,真是可爱的老爷爷。

老谢的一生真是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人生。科举考试不单单需要文笔,还需要体力和意志力。他一生执着于科考一件事,足见其毅力之深,这肯定离不开殷实的家庭的支撑和他夫人的打理。

做官98岁,102岁获得提拔,寿元120终,无论是放置哪个朝代,甚至是现代,都是不可思议的故事。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科举放榜

总结:

老谢是个好命人,长命百岁好折腾。一方面他年岁大,看着这个世界的变化云卷云舒,身边同龄的亲戚朋友大都比他早亡,甚至活得比孩子久。除了他自己本人,外部的世界旋转更替的目不暇接,他有心也无力去跟变化的事情较劲。

一个人,一辈子,一个目标,就是科考。外部在变,内心如一。当内在的这个一守恒的时候,迸发的能量是无可想象的,一生万物,当量变聚集成质变的时候,总能突破常规发生许多难以想象的事。

命起运行,该来的挡都挡不住,在面对12岁小儿与自己同进举人的时候,谢启祚也是非常得平常心,仿佛自己也化成12岁小儿的心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大概就是长寿的境界。

清朝大龄考生谢启祚:98岁中举102岁被提拔,逍遥活到120

清代科举考场

如果老谢没有中举呢?这个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单凭借长寿一条,应该就能进地方志了,还有他勤勉努力的例子也会挂在墙上教育后世。

但是大多数看客应该都只是笑笑,把他当成是只会科举的呆子。

努力还是需要结果来证明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再多的努力也只是感动自己,世人的眼睛还是只盯在顶峰的人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