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人”爆红网络、打工人一词被多家公司注册商标引发三点思考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0-11-04

“打工人”的梗突如其来的火爆甚至火登上热搜让人猝不及防,阅读量7.5亿、评论超16.9万条让“打工人”一时风光无限。而“打工人”一词也成为商标界的新宠,目前已经有两家公司先后注册了带有“打工人”字样的相关商标,另有6个“打工人”商标正处于等待受理阶段。面对打工人一词的火爆以及打工人商标注册的热捧,将引发了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什么是打工人?为什么打工人会火爆网络?

说起打工人,你会想到什么?春运的民工潮?还是街道的环卫工人?抑或是家政、保姆、保安和餐馆服务员?

说到打工人就不能不说“打工宣言”。这是继“保安日记”后,又火爆的“打工宣言”,不仅仅是展现的当代黑色幽默,更是反映的当代打工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打工宣言》是: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有生活的无奈,但也有对生活的主动选择。赤裸裸的现实,但也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写照。

另一个《打工宣言》则充满着打工的王道,“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记住,打工才是王道,我们都要做打工人。”

在“打工人”眼里,打工并不是丢人的事,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自强、独立的标志。不自哀自怨、不自轻自贱,挺起胸膛、堂堂正正,靠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人生。

因此,“打工人”的火爆正是目前社会现实的写照,生而为人、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心怀理想,但为了生活也只能燃烧自己,照亮公司;虽然心中有诗和远方,但更需要生活的苟且。

打工不是贬义词,更不是下贱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生而为人,我要打工的理直气壮;特别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人想创业、人人想当老板的社会,打工是不是更接地气的现实主义?

第二点思考:回归打工心态,让一些人的思想归零?

说起打工人,肯定很多人想到的是蓝领的工人。实际上,从广泛的意义角度看,“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如果再精确地定义,那么,打工人就是与老板相对应的名词,无论是工地搬砖的工人、食堂和餐馆的服务员、街道的保洁、家庭里的保姆,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企业的中层领导、甚至一些管理者,都应该是“打工人”。

以前我们对职业按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划分,但实际上,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打工者。

现实中一些人不再承认自己是打工者,如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习惯和喜欢员工叫自己老板,以为别人叫自己老板自己就真的成了老板了,只有在被免职、退休时才真正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打工者而已;有的人一从事管理工作就走向了打工者的反面,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甚至想方设法欺诈普通的打工者,最后反而受制于自己制定的制度。

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企业的人事经理姓李,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对员工不利甚至坑员工的管理制度,并在这一制度之下解聘、裁员了很多员工,很多员工在解聘后得不到任何的补偿。这位人事经理自然是很得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换来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李经理想不通,自己为公司兢兢业业、费尽心机却换来如此的下场,因此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给予补偿。劳动仲裁人员与李经理很熟,告诉李经理你们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在你手里制定的,以前很多员工被解聘也都是你代表公司打得官司,结果公司都赢了,你再打官司有什么意义呢?这时候,李经理才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上一个打工者,而以前自己看不起那些打工者。

打工人一词的火爆,让那些所谓的伪老板、真打工者回归了心态,认清了自己的地位,改变了高高在上的习气,回归民间的本源,不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

第三点思考:火爆即商机,蹭热点是有效的,但更有限。踏踏实实努力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火爆必然带来商机,要不为什么会有蹭热度之说呢?“打工人”的火爆也必然带火了商标圈。

目前,已经有两家公司先后注册了“打工人”相关商标,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打工人小卖部“,经营范围为食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等;广州执品贸易有限公司成功抢注下“早安打工人”的商标,主营商品批发贸易、文具制造等。还有6个“打工人”商标正处于等待受理阶段,申请人的主营业务分别为知识产权服务和商标代理等服务、机器和机床、马达和发动机和科学、航海和摄影类以及办公事务和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

打工人的商标固然因为与众多打工者的关系密切而让人觉得亲切,从而可能会有助于业务的发展。但是,针对“打工人”商标注册问题,可能面临因不符合商标注册规定,不具备显著性,不可注册的尴尬。即使成功注册,真正能够发挥多大的效应也是一个未知数。“‘热词’商标的确会带来新鲜感和好奇心,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商品质量和服务能力才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打工人的火爆有其特定的现实意义和文化的内涵,但是真正强大的是打工人自己,也许一首《活着》道出了众多打工者无奈的心声和积极的理想:“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许生活就应该这样。难道说六十岁以后,再去寻找我想要的理想,我不想这样活”。(麒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