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复工,亲子关系得救,轮到祖孙关系了…

 历史探奇 2020-11-04

近日来,假期余额充了又充,亲子关系崩了又崩

好在,疫情新增降了又降,企业终于复工啦!亲子关系有救啦!

然而这样的快乐,并没有持续超过两分钟,便被同事之间的一个热门话题瞬间击溃。

一时复工一时爽,忘记神兽仍在手,

双双复工怎么办?只能老人帮忙带。

老人带娃真硬核,心存感激又忐忑,

延迟开学真焦虑,隔代养育矛盾多。

小时候一根冰棍都不舍得

给我们买的他们

给孙子(女)买起车厘子

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他们

但其实老人更为难啊……

神兽砸手太难带,出钱出力还生气,

父母要求多又多亲子任务真难办。

父母双复工,老人带孩子,同时让孩子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延长假期,真的不能两全其美吗?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5

1

放宽心态,享受假期不“抢跑”


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
玩儿就是最好的学习,
不存在落不落“课”。

在玩儿的陪伴上,

老人往往在无意中就比父母做的更好。

他们能“容忍”孩子更多的自由,

也绝不会吝啬自己的夸奖和鼓励。

他们也没有父母同时要工作的负担,

陪小孩能更投入。

2

父母角色: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不要把幼儿园亲子任务交给老人做。

哪怕我们完成的少一点,

也要坚持在下班后自己带孩子做。

父母至少有一方要树立家庭的权威。

做规矩、给予有理性的爱,为孩子规划学习活动,都是父母要做的工作。

3

准备好孩子各项活动的材料


不要指望老人安排孩子丰富的活动。

这些活动要由家长准备。

我们要保证家里至少有以下材料:

1、一个画画盒子,里面包括画纸、水彩笔、蜡笔、胶棒、儿童安全剪刀(孩子已经会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纸黏土等材料。

告诉孩子想画画和做手工的时候,可以随时到这个盒子里取材料。

2、可以为中大班的孩子准备皮球、跳绳、蹦蹦圈等。

告诉老人,要保证孩子每天至少半小时以上的体能运动。

3、分类整理好家里的所有玩具。

尽量多为孩子准备一些搭建类和过家家类的玩具,这类玩具孩子能自己玩儿,也适合跟老人一起玩儿,不容易玩腻还非常益

4

周末和下班后的亲子活动


周末和每天下班后,就让老人休息,自己全程接手吧~

周末让孩子和你一起铺床、洗衣、摘菜,一起听音乐晒太阳讲故事,一起完成幼儿园的亲子小任务……

每天晚饭后带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和家务活。(紫荆“游戏时光”里有好多好玩又助消化的饭后亲子游戏哦~~~)

每天睡前半小时以上亲子阅读。

这些就是最好的教育活动。

5

注意与老人的沟通方法


不当着孩子的面给老人提意见。

不要用指责的语气提意见。

可以借自己的缺点说。

比如告诉婆婆:“我妈惯着我吃糖,所以现在牙齿老疼。”

对老妈说:“你看孩子爸懒得啥也不干,都是小时候给惯的。

注意别说反了……(自行理解)

5

1

对孩子的要求上与父母保持一致


孩子到底归谁管?

相信很多家庭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孩子越来越难管。

孩子当然归父母管。

关于孩子习惯养成,家里一定要统一听父母的。

比如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等,哪怕孩子做的慢一点,也要等待孩子自己做,不能搞双重标准。

2

保证孩子的规律作息


孩子在家只要有规律的作息,高质量假期就做到了一大半。

时间表不需要很精细,保证三餐两点和午睡时间基本按时就可以。

☑ 早餐后可以让孩子做些安静的活动,画画,玩玩具等。

☑ 天气好就带孩子下楼,让孩子小范围运动半小时(看小区疫情管控情况)

☑ 中餐后,玩半小时,午睡。

☑ 上午下午各定一个时间给孩子吃水果和点心。

很多老人喜欢随时给孩子喂些零食和水果,这样不好,零食水果最好定点吃。

3

孩子专注游戏和活动时不打断


当孩子画画、玩玩具或者自己一个人玩儿的时候,我们不要觉得他会无聊和孤单,一会儿上前喂口东西,一会儿问句话聊聊天,这样会打断孩子的专注力。

喝水小便等在孩子活动停下来时定点提醒,孩子自己玩的时候不打断。

4

做好电视管理


☑ 孩子每次的电视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一天内可以安排1-2段电视时间。

☑ 电视时间全家要达成一致,固定下来。可以安排在上午和两段大人做饭的时间。

☑ 其他时间不能开电视。如果老人要看电视,最好在孩子午睡时。

☑ 要特别注意,有些老人听力衰退自己感觉不到,习惯将电视声音开得比较大,长期以往会对孩子的听力有损伤。

父母要告诉老人将电视声音控制在多少音量左右是合适的。

手机上的视听资源,尽量在父母下班后,由父母伴使用。

5

有兴趣爱好的老人不妨带个小徒弟


如果您喜欢唱歌跳舞、画画书法、吹拉弹奏、戏曲评书,完全可以把孙子孙女当成小徒弟带起来啊。

没准儿,孩子的天赋导师,就是您呢~

虽然我们常常“吐槽”老人的带娃方式,

但我们从心底感激他们。

他们的带娃方式跟我们不一样,

但他们对孩子的爱和关怀,从来不打折。

有一种娃是老人带大的,也有一种幸福,

叫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大!

带娃,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

但老人们为了让我们能安安心心上班,

能按月领回薪酬,能去实现自我,

把辛苦都留给了自己......

他们也许并不懂怎么表达爱,

可他们却舍得把自己整个人给了我们!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感谢一直帮助子女带娃的老人;

有你们在,我们的生活

少了一些慌乱无措,多了一些从容不迫。

让我们对满头银发还在奔波操劳的父母

真诚的说一句:

“谢谢,幸好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