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宝月 老师 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家长教育专家 点上方卡片,听我们为您讲述 “你翅膀硬了,跟我抬杠” 一个妈妈要出门,儿子问她干嘛去?这个妈妈说出去买水果。当孩子看到妈妈买回来的一桌东西,不仅有水果,还有西红柿,就对妈妈说:“你不是说要买水果吗,那干嘛买西红柿呢?”妈妈说西红柿也是水果。孩子和妈妈杠上了:“西红柿实际上是属于蔬菜类,不应该跟水果混为一谈。”这个妈妈瞬间火冒三丈,大热天我出去给你买水果,给你买蔬菜,你还跟我矫情这个西红柿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妈妈觉得孩子翅膀硬了,怎么可以公然顶撞自己!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让家长觉得“难管教”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希望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想要父母“指点江山”,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希望自己把握人生。家长管得越多,孩子的反抗就越强烈,于是便用叛逆的行为来唤醒父母,渴望因此得到父母的理解。而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撼动,不希望自己在这场权力争夺中失败。 我数123,再不关电视我就收拾你 孩子在看电视,妈妈觉得孩子看了这么久,恐怕耽误了学习,就不让孩子再看。可孩子根本不为所动,继续跟着电视里的节目乐乐呵呵。妈妈忍无可忍,对孩子说:“我数123,数到3你必须把电视给我关掉!”可没等妈妈数到3,孩子就接过话茬,把3456789都数了出来,然后得意地问:“妈妈,我从小到大都听你数123,你还有没有别的招?” 青春期孩子思维能力的增强,让家长招架不住 过去能让孩子乖乖听话的方法,现在不管用了,为什么?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越来越成熟,深谙父母的教育之道。孩子很清楚什么事能惹怒父母,对问题的看法也越来越透彻,随着内心逐渐丰盈,孩子开始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表达不满。 憋出“内伤”的爸爸 有一个不苟言笑的爸爸,读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书籍,从不轻易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遇到什么事都是一副笑脸。他有一个爱调皮捣蛋的儿子,每次孩子惹事他都忍着不发火。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的他痛骂了孩子一顿,还动手打了孩子。 家长不善于情绪管理,导致亲子矛盾 很多家长对情绪管理有一种误解,觉得情绪管理就是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负面情绪,明明内心已经“翻江倒海”,却还要装成“风平浪静”的样子。其实愤怒不等于“拳头”和“毒舌”,通过正面的语言也可以平静地表达愤怒。如果不善于情绪管理,遇到事的时候情绪总是大起大落,反而会影响关系,激化矛盾。有些家长遇到事就焦虑,还把这种焦虑情绪传染给家人,搅得一家不得安宁,起到了错误的表率作用,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1. 家长调整认知,不要把“叛逆”当做洪水猛兽 家长的误解:
由于观念上的错误,导致家长对孩子产生了误解,造成过度干预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抛弃上述三种对“叛逆”的误解。 压制的家庭教育模式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家长并非“全知全能”,孩子不听家长的,有时是因为父母的家教模式需要升级。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给孩子赋能。 2. 告别“负情绪沟通”,家长与孩子平和沟通 负面情绪下的沟通误区:
正确的表达:
比如,孩子把脏袜子扔在客厅,母亲希望孩子可以主动整理干净。该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描述事实:儿子,我看到茶几下的两只脏袜子 描述感受:我不太高兴 描述需要:因为我看重整洁 描述期待: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放进洗衣机? 3. 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呼吸、语言、声音等身体上的信号察觉自己的情绪,比如攥紧了拳头、皱眉、语速加快、声音变大、脸发热等。 当察觉到自己有了情绪,可以通过3W法进行调整和控制: What——我现在有什么情绪? Why——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How——如何有效处理情绪? 通过3W法,问自己3个问题,分析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从而使情绪发逐渐消退。 4. 当“情绪上头”,家长如何调整 第一,离开现场,防止情绪升级,换个环境放松一下;第二,通过倾诉、反思、放松身体等方式缓解情绪;第三,把“情绪管理”当做自我提升的重要功课,认真对待。 小结一下,按耐不住脾气,急于批评和管制,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也会让亲子关系充满火药味。叛逆是孩子成熟的表现,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提升教育智慧和沟通技巧。还要懂得情绪管理,只有心态平和、耐心教育,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