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问之22:我之所以过这样的人生,真的都是父母害的吗?

 怀众心理 2020-11-05

问:开始学心理学,开始接触自我疗愈,好像都会触及到我们的原生家庭。发现现在的很多模式都是小时候留下的,于是开始怪父母:都是你们害的!但心里也隐隐觉得不安,真的是这样子的吗?到底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少?

答:认为“我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父母害的”,这个在心理治疗领域是很典型的。“我之所以会受这些创伤,就是因为你们当初那样对我!”这是我们在接触心理学了以后经常有的声音。

在早期疗愈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走过这样的路,非常痛苦。我跟我妈的关系势如水火,想到她我就恨,当初要不是她那样压抑我,我今天不会这么不开心,不会如此不敢提要求、不敢去争取自己,我今天这样都是她害我的!也有很多理论会告诉我们,童年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一辈子。确实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证据,太多的个案,被卡住的地方都是童年时候的一些事情。也有人说六岁定终生,最早的时候还说三岁定终生。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六岁定终生,我们这辈子就完了!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到六岁以前了,我们的这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我听到这个非常沮丧。更惨的是自己回头一看,我的孩子已经超过六岁了,他也完了!谁害的?我害的。哎,我这辈子完了,然后我也害了我孩子,那种内疚真让人痛苦。那我为什么会那么对待我孩子呢?因为我父母这么对我,所以我这么对我的孩子。我把责任都推到我父母身上,那时候想到他们,我的绝望和怨恨就如滔滔江水。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来上课干嘛呢?我们这辈子都已经定了,那大家聚在这里,充其量就是一起来抱怨自己的父母而已。所以,认为“我们变成什么样,都是父母害的”的讲法可能有道理,但是太绝对了,也过度简化了。通常,孩子长大以后,父母也老了。父母在变老的过程中,自己会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和孩子小的时候不一样。尽管如此,为什么很多孩子还是一直跟以前一样呢?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模式是一样的,那么大部分孩子可能会有某一种倾向,但并不是所有被那样对待的都会变成一个样。那么差别在于什么呢?

其实,这里面的差别是每个孩子在小时候自己做的决定。这个决定,叫“早期决定”。这个早期决定是不容易看到的,因为孩子当初在做决定时,通常不是很有意识地说:“哦,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做决定时是暗中进行的,更多的是潜意识在主导。在认真观察以后,我发现早期决定对一个人的影响确实是很大很根源的。

我有很多亲戚,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小时候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去。一堆孩子在一起,就有可能被欺负。被欺负后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决定随它去,欺负就欺负吧,忍气吞声;有的孩子决定逃跑,只要一有可能被欺负就立马逃避消失;有的人决定反击。为什么不一样,其实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决定不一样,也许是被迫,也许是无奈,但是那个最早的决定就决定了他后来走的路。其中有一个女孩,她小时候都是被表哥表姐欺负。后来有一天,她决定不要再受气了,然后他表哥欺负她,她就一拳打上去了。她表哥比她大,一下子被吓到了。所以,从那以后,她就决定以后再也不要让人欺负她了,谁要是敢动她一根寒毛,她绝对要反击。当然,反过来她就变得攻击性比较强,只要一感觉到威胁,就想要对抗和反击,这变成她的一个主要模式了。

我也是一样的情况。小时候我妈也会要求我这个该怎么样那个该怎么样,我虽然很想反抗但也都被我压抑下去了,这些我都记得。可是她也常跟我说,我很小的时候,每次出去,我要是看中一个玩具,她又不买给我,我就会赖在那边不走。她很气,恐吓我说她要走了,然后她就真走了。那时候坐的是三轮车,她坐着三轮车走再回头看我,我就站在那里不动,没办法她只好再回来了。我听到这件事时就在想:原来我小时候是那样的啊!我是多么的坚持!我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怎么到后来我变成不敢要了呢?我妈对待我的方式没变啊,她小时候就这么逼我恐吓我啊,但是我坚持不就范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没有我自己的意见呢?

然后我再想是不是有什么重大事件,没有诶。直到后来我想起来:有一次,外公带着糕点来分给小孩子,最后剩下一块巧克力时不知该怎么分。弟弟妹妹都说他们要他们要,我看着这情形没办法解决,就拿着这块巧克力给外公说:“这块爷爷吃。”就这样一下子成为美谈。我听到大人们在旁边夸奖我,有的说这孩子就是孝顺,有的说这孩子就是聪明。我大概记得就是这样的情景,后来我就想:“那我来做个听话的孩子吧,大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做了这个决定以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下去,发现听话还不错啊,大人都是一番赞美,接着继续听话,没想到就这样做了一辈子。

说到早期决定,在我继续观察以后,我发现这个决定有以下几个特质。

第一,它是全面性的。当我说我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时,我不会说我要去听谁的话,类似爸爸的话听,妈妈的话不听,爷爷奶奶的话可以考虑,叔叔阿姨老师的话放一边这样,我不会这样。孩子做的决定是全面性的。我要做个顺从的孩子,就是谁说的话我都会听。同样的道理,当我说我要做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不会说我国文很优秀,数学差一点没关系,不会,我就是一定全都要优秀,去参加考试我就要考100分,去比赛我就要得第一名,那才叫优秀,不管大小比赛,不管什么考试,反正就是要第一名!

第二,它是没有底限的。什么叫优秀?我们刚刚讲的,国文英文100分,优不优秀?优秀。数学考95分,不优秀。好,那我国文英文数学什么考试都100分,优不优秀,够不够优秀?不够,你演讲比赛没有拿第一名,你画画比赛没有拿第一名,你还不够优秀,它没有底限的。当我们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也就注定了我们永远达不到那个标准。当我决定做个孝顺的孩子时,我就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孝顺。不管别人怎么跟我说我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别人都比不上我了,我还是觉得不够。这个早期决定就是影响我们最大的决定。

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后来的人生肯定有影响,但是影响更大的部分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如果没有看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就走入死胡同了。我们也把我们的权力都交给父母了,因为“父母不改变,我们也改不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做了这个决定后会忘记呢?我们会一直认为是父母害我们变成这样的。***就有讲到:小我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做了一个决定然后忘记了。为什么要忘记呢?因为:如果说是我决定的,而我的生活、事业等呈现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那我要怪谁?怪我自己啊。但是我们生来都是想当受害者的,所以为了怪到其他人身上,为了证明是别人害得我变成这样,我们就忘记了是自己做的决定。每个人都一样,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早期决定一般是暗暗下的,所以我们真的不容易一下子看到。在学习和疗愈的过程中,也不要一下子就用这个理论套自己,明明很怨恨父母,但一想到这个理论,就跟自己说:这都是你自己的决定,还去怪别人!只能怪你自己!这样就陷入了更加压抑和攻击自己的痛苦之中。那怎么样去改变和处理它呢?就从当下开始,从当下的感觉开始。我就是怨我的父母,我就是气他们,我就是很无奈,就从这里开始。这些处理完后,下面的东西自然会浮现上来。下面的东西解决了,更下面的东西就会浮上来,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所以,虽然理论是这样的,但理论只是一个地图,更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走到尽头发现结果原来真是这样。而不能一下子直接跳到最后。

当然,如果现在已经是父母,也不能因为觉得“反正孩子的人生都是他们自己决定的”来放弃对自己的疗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而且父母也会影响到孩子如何做一个早期决定。还是那句话:父母的疗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回答者:王敬伟

> 完形治疗师

> 《***》资深讲师

>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企管硕士

> 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硕士

其将完形,***,次人格等治疗方法整合成的“宽恕疗愈”,深入,彻底,有效,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自己内在的力量,走上自在、喜悦的道路。

从2009年开始在大陆带领疗愈工作坊,每年约50余场,每年均受益数千人,疗愈效果显著。从2013年开始开设宽恕疗愈导师班,培养心理治疗师和工作坊带领者。越来越多的导师班学员成为了宽恕疗愈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