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搜: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你怕不怕?

 怀众心理 2020-11-05
昨天是教师节,打开微博热搜,比教师节流量还大的标题:全球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看了之后有点难过,这个数据不断刷新我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认知。

很多网友也都纷纷发表了他们对这条新闻的看法。

有的人说,为什么会那么想不开,连都不怕死,难道还怕活着吗?他们理解不了这个群体的痛苦,是有多大的痛,能想到死?

这个微博名叫Sixxxlong的留言:抑郁症,满手疤痕。

在心理咨询中心的这些年,也看到过很多抑郁症的来访者,有些中重度的来访者,不仅意志消沉,很多身上都有自残的伤痕,不断自残是他们缓解痛苦的方式之一

看了上面几条留言,我特别赞同这几个网友说的: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笑。抑郁症的群体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他们也寻求过很多帮助,只是他们的呼喊不被身边的人理解,甚至不断被误解,漠视,遗忘。所以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也别一味地劝他们想开。

“没那么严重”,“有啥大不了的”,“想开点”,“我经历的比你难得多”,“挺一挺就过去”......诸如此类的安慰的话不仅没能帮助到他们,反而成为了他们问题加剧的推力

第一眼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一颤,不仅想到自己,也会想到身边的人,想着自己是否能够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合适的出口,也想着当别人向我寻求帮助的时候,我是否能够及时发觉,并且给与更多支持和引导。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则新闻会有什么感受,是否也会有些震惊,紧张或是害怕?作为生存在这个当下社会的个体,我们能够为自己,为父母家人做些什么?怎么做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加平安,顺遂?
1、什么是抑郁症?
上面是一则公益心理短片,呈现了当一个人在各种情况下得了抑郁症时,他的内心会有哪些变化,该如何关注他。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
抑郁症和自杀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只要得了抑郁症就会马上自杀?是什么导致了死亡?

抑郁症并不会直接导致自杀,轻度的抑郁在及时干预后会有良好的预后,自杀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个体特质都有关系。
如果出现厌世情绪严重,悲观,失望,对社交失去兴趣,伤害自己,有自杀想法等,并且时间持续两个月以上,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作为家属,别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挺一挺,熬一熬就能过去。只是心结没打开,打开就好了......这些会让当事人感受不到任何支持,而逐步放弃自我。
3、什么样的群体需要专业的干预?
其实抑郁症并不会一下子就到重度的程度,抑郁症初期会有很多讯号,如果我们足够敏感,是能够一开始就发现问题的。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专业力量进行干预。

1、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比如离异、出轨、丧失亲人、裁员、性侵、产后、孩子休学等。
当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会出现应激反应。有的群体应激反应严重,久久无法消退,总是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且越来越严重。那么这类群体需要专业的干预。否则长时间拖着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2、出现自残行为或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如果出现上述行为,应马上寻求专业的帮助,这些伤害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容易越来越严重,如果自杀成功,那么一切就为时已晚了。

3、其他的严重心理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既有的错误的观念一直在引导我们,所以导致很多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1、心理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淡,变好。

2、做心理咨询或去医院看心理问题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3、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

4、花这个钱去治疗,不如买点实际的东西。

5、他说的自杀就是吓唬一下家人,引起家人的注意。

6、年龄小的孩子不会有心理问题。

7、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

8、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9、一次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当然,类似的误解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警觉,避免悲剧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