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现在就是这样啊。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觉察日记 14

 怀众心理 2020-11-05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1

上周三开始的五天,我参加了王敬伟老师带领的“深度疗愈个案班”。当轮到我的个案时,我又一次触碰到了和父亲相关的议题。

其实从上周一开始,我的内在就开始酝酿了。在和我的分析师谈的时候,在我参加的朋辈团体中,我幼年时和父亲的议题就呼之欲出了。

但我也是有疑惑的。一个是我在一年多前有处理过一次比较深入的和爸爸的议题,以及再早以前的很多年,我也一直有在处理。我自己的生活也因为处理了这个议题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以为我和父亲关系的这个部分应该差不多了;一个是我真的还是觉得自己的内在有被卡住,这种卡住也会体现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而我隐隐约约地还是觉得和爸爸的关系有关。

后来在深度疗愈个案班里,在我的个案过程中,果然做着做着,就又到了和爸爸的关系上。

不过这一次这个处理比之前更深入了一些。上一次处理的是对爸爸的很多情绪,抱怨,委屈,愤怒;而这一次,面对的是,我无法靠近爸爸。我如此渴望,却不敢去靠近。而爸爸的代表也觉得他其实想和我靠近,但因为自己性格等原因使然,就是没办法。

在个案中,我开始尝试去靠近。也感受到了真正靠近后的不习惯,不自然,甚至想要逃跑。王老师说到,平安的四大障碍之一,就是对爱的恐惧和抗拒。这个部分,其实是很深很隐微的。

当然,我还是让自己在这个爱中呆了一小段时间。那种感觉,额~挺陌生的,但也挺好的。不过还是不习惯。也许这个是我接下去要练习的功课。

个案结束后,王老师说,一个议题,很多时候处理一次两次是没办法透彻的。每一次的处理,都可以更深一层,会碰到不同的深度。

个案结束后的几天,我也能感受到自己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个是真的更能和别人亲近了,我老公都说我疗愈有效果,能感受到我不再那么暗暗地抗拒他;一个是我的腰部好像重新找了回来,开始有了酸痛感,而我过去一直觉得腰部这一块是消失的,我的身体是被割裂的。

现在好像有了一种联通感。也许,是因为连接到了爱的根源。

插画来自SnezhannaSoosh

2

做完自己的个案,我在助人工作上,也有了一些新的体悟。

我更能理解到,有一些来访者,ta就是会停留在现在这个阶段,ta就是没办法跨越一些议题的原因。

很多时候,同一个议题,真的需要反反复复地去经历。如果没有够,如果没有触碰到越来越深入的一层又一层,就是没办法完全不受其影响。

过去我对自己还没办法走出来还是有点不满的。觉得自己怎么要一直沉迷于此。但好像这次个案后,我对自己,以及对别人,又有了更深一层的宽容。

我现在就是这样啊!而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这只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呆着,充分去经历,也会自然到下一个阶段的。

这个部分,在个案前,我也一直在感受。或者说,这些年我其实一直在越来越放松自己,一直在对自己越来越宽容。这次个案后,我会更有感触。

在我带领的书写营里,我就很能体会到这一点。

书写营的主题是:书写疗心。我会鼓励大家真实、自由地书写自己的内在,为内在各种各样的声音做逐字稿。很多学员在书写的时候,都受不了自己翻来覆去就是对一件事情,对一个人放不下,对自己有很多批判。同时,他们也会对阅读反馈他们书写的我,有一些愧疚和不安:你真的受得了我这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吗?

而我在读着他们内在声音的时候,真的会觉得,他们现在就是这样啊!这个也不是谁喜欢不喜欢,谁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而是,他们的内在,就是这样。

我们只要看到,并给予不带评判的反馈,对他们就很有意义。

很多时候,他们在允许的环境下,尽情地释放了自己的内在纷杂的各种声音,也就自然能到达下一步了。因为,真的觉得够了,满足了。

3

上一次王敬伟老师在《爱和美渐次显现》读书营里直播时,说过这样的话:我现在已经很温和了,我以后也会越来越温和的。

那天老师说了很多,但我独独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

于是某一天晚上大家聚餐时,我就问了老师,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因为王老师给人的印象,更多时候是比较犀利。很多学员经常会被他戳得很痛。所以一些人会有点害怕老师。王老师也说过他比较喜欢上导师班或者深度疗愈。因为学员们有基础,他也能更直接更放心地去和学员互动。而刚开始来上课的学员,他经常要想一想,怎么说才能让他们更能接受和承受。

但老师说他会越来越温和,是否以后他也会不再那么犀利呢?

老师回答我说:一个是他现在没有那么累了,所以也会更温和一点;一个是他这段时间的修习,让他对成长疗愈也有了更多的视角和方式。现在比以前更能允许了。而且,是真的在心里觉得,ta现在是这样,那就是这样啊!而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确实,我现在真的越来越觉得,老师像一个慈祥的智者了。他的修习,会非常直接地显示在外在。以前我真的觉得,如果我成长了这么久,还是这样,有点对不起老师。但现在,他周身散发出来的气息,让我真的感受到,其实就算我啥都没有成长,啥都没学习,老师也一样接纳我。就算我做了什么我自认为错了的事情,老师也一样接纳我。

他不仅接纳我,他接纳所有的人。

插画来自Melani Sie

4

说到接纳,我就想起我儿子核桃的一件事情。

我儿子在吃东西的时候,那是一个疯狂的狼吞虎咽。他可以瞬间把所有的水果塞到嘴里,两手抓满,不管我怎么在他身边提醒:慢慢吃,这些都是你的。

有一次他和一个小朋友一起分享一盒大草莓。他三个都进肚子里,要拿第四个了,那个小朋友还在努力吃着第一个。

平常大人看到,也就嘻嘻哈哈过去了。但我确实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核桃面对食物的惊慌。甚至面对玩具也是这样。

匮乏。我在心里想着,核桃好像很担心没有,很担心不够。而这,真的是我从小到大的感觉。

但我为了让他没有这些感觉,真的在生活中非常努力地创造了一切丰裕的景象了啊!他的玩具多到数不清,衣服鞋子也非常多,吃的也是变着花样给他。

当然,我心底深处也很清楚,其实就是因为我内心的匮乏感,才会给核桃这么多这么满。而外在用力的多和满,反而再一次证明了我的匮乏。

所以,底下有什么,不管外面做多少努力,都没有用。

某一天早上,我想起自己认为的对核桃的影响,有点自责:哎,就是因为自己,孩子才要这般“要”。我这样真的不好。

但,也就在同时,我另外一个声音响了起来:但我现阶段就是这样啊!我就是还没办法摆脱“匮乏感”。也许以后就没有了,但现在就是有。我需要接受这个现实。

一下子,我的内在松了。我接纳了自己的现状,也接纳了核桃的现状。然后,不管是我的匮乏感还是核桃有可能的匮乏感,在我看来,都没有什么了。

都挺好的,就这样,也挺好。

5

记录下关于接纳的部分,也是对近期状态的一个整理。

当然,也想和看这篇文章的你分享。当我们真的对自己充满不满和指责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对自己说:嗯,我现在就是这样啊。我要不要试试,接受现在的我?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