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收藏家494期:张絅伯,民国第一金融大案就发生在他身上

 七烟 2020-11-05

交易担保 大藏嘉微拍 卫敏书法册页《陶渊明诗》 小程序

大藏嘉微拍,点击上图立即参拍!

张絅伯(1885-1969) ,名晋,炯伯是其字。浙江省宁波市人。民国时期上海大收藏家、钱币学家、银行家。 

张絅伯

少年公子

1885年9月4日(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张絅伯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位绅商家庭。父亲张美翊(1856-1924),号让三、骞叟,清朝末年学者、古文学家,“浙江三杰”之一。张美翊是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创办人之一,曾两度担任南洋公学提调兼总理,还曾任清政府外交官薛福成的秘书,随薛出使英、法、意、比等国。

张美翊(1856—1924)

张絅伯少年时就读私塾,20岁考入南洋公学,23岁(1907年)毕业,为冬季高等预科第三届毕业生。次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宏文学院,攻读商科,一年后因母病回国。此后,他自学英语及经济、法律等学科,均达一定水平。

1910年至1920年,张絅伯先后在宁波第四中学、海关学堂、商业学校及杭州浙江专科学校、浙江省立高等学校执教英文、经济、金融等学科。

1921年,张絅伯经父亲的学生、北京政府财政总长、同乡李思浩的介绍,赴哈尔滨盐务局稽核处任副稽核员。一年后随李到天津任财政部秘书。

年轻的银行高管

1922年10月,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在青岛开设分行。1923年,经李思浩推荐,张絅伯兼任该行经理。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开办于北京(1920年),此时在天津、上海两地已设分行(后总行迁至上海)。

明华银行青岛分行选址在河南路,后迁至中山路,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因得到“接收胶澳善后督办”王正廷的关照,再加上张絅伯活动能力极强,经营手段高明,很快后来居上。明华银行能在青岛站得住脚主要依靠三样法宝:

一是高息,明华银行的存款利息总是会高出其他银行1到2厘,而且还有纪念品赠送,这样一来就吸引了大批中小储户。

二是一元起存、零存整取,这种形式很受社会底层人群的欢迎,其绝大部分储户是职员、工人、商贩、家庭妇女和保姆,甚至乞丐等下层群众,户数多,存额小,存款千元、百元、数十元不等。

三是服务,张絅伯一贯信奉“和气生财”,他经常告诫员工称“客户大如牛”,无论对方身份地位都应和气相待,凡与顾客争吵的行员要受处分。此外,为了方便客户存取,早晨开业之前、晚上下班之后,银行都有专人值班,周末及节假日都可以存取款项,这些可都是其他银行没有的服务。

至1935年,明华银行青岛分行的储蓄存款已达350余万元,储户高达15000余家,居当地私营银行的首位。在明华银行5个分行中,以青岛分行存款最多,获利最大,其他分行望尘莫及。故早在1927年,张絅伯就升任明华银行上海总行的经理、董事,仍兼任青岛分行经理,所以他还常驻青岛,形成事实上“明华总行虽在上海,而重心实在青岛”的局面。

南北朝 宋元 铜印四方 张絅伯自用印

民国第一金融大案

张絅伯经营策略大胆,但也不乏违规操作:青岛分行利用制度上的漏洞,非正常向上海、天津转移巨款,投资房地产和实业,并与美商滋美满在青岛合资兴建东海饭店(但经营不善),还向政府放款、个人非法挪用,这就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1934年,美国开始实施白银政策,高价收购白银,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一场金融危机随之而来,国内金融业出现严重的流动资金短缺危机,众多金融机构难以为继。据统计,1935年一年中,仅上海一地受此影响而停业倒闭的中外金融机构就达30余家,其中中资银行有13家。1935年初,上海金融风潮波及青岛。5月上旬,青岛中鲁银行首遭波及,储户挤提兑风潮突起,并迅速延及明华银行青岛分行、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等多家中资银行。

张絅伯不是没有准备,1935年初他在上海度春节时,就曾通过关系得到上海四明银行的支持,即用不动产抵押向四明直接透支贷款。但千不该万不该他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当时正在上海的青岛中国银行经理王仰先。王仰先满口应许帮他凑款,劝张絅伯放弃了与四明银行的合作,然后转身就将明华银行的实底告知了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宋认为机会不可多得,正可利用明华空虚,趁机将其吃掉。

当明华银行挤兑风波真正来临时,5月21日,张絅伯由上海飞回青岛,正式向青岛特别市政府和同业求援,提出以东海饭店抵押40万元应急。为保社会稳定及青岛的金融业不受更大影响,青岛市政府连夜邀请各行负责人一起商讨对策,但各同业银行却依违两可,均坐等观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