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7特辑 | 一大波机器人“入侵”厨房 上菜喽~

 IT时报 2020-11-05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对于机器人进入家庭,无论是影视界还是科学界,都曾有过美好的预言,而现实中,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让机器人炒菜、扫地、洗碗,甚至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定位于情感交流、初期服务的家庭机器人正在兴起。而正因为有了市场需求,不少机器人研发公司也正朝着“服务机器人”的方向前进。

一个机器人能抵两个人

“您好,您要的餐给您送来了,请您自己端一下。”“请您给我让个路吧,我在工作,谢谢您。”这一句句听上去貌似餐厅服务员说的话,实际上是从餐厅的机器人服务员口中说出的。在黑龙江、浙江、上海等地都已开出这样的餐厅。

金海峰在宁波盘了一家100平米不到的店面,和老婆做起了快餐生意,生意好时,夫妻二人忙不过来。在此之前,金海峰曾雇过一个服务生,每个月包吃包住,还要付3000元工资,人工成本太高,于是他萌生了请一个“机器人帮手”的想法。

今年春节过后,金海峰花4万元买了一台餐饮机器人,主要做送餐服务。“我一次性付4万元,差不多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但一个机器人能抵两个人的服务量。机器人的使用寿命是5年,平均每天可以工作10多个小时,支出除了保养费就是电费,每天大概2元钱。”

说起使用后的感受,金海峰告诉记者,机器人的准确性比人工要高,只要指令输入正确,它就不会送错。现在夫妻俩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考虑经营了。据介绍,机器人的“心脏”是一块电脑芯板,只要有人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设定程序下命令,机器人就能沿着轨道,根据座位编号,准确无误地把菜单、饭菜送到餐桌前,到达指定座位后,它会停下来几分钟,直到顾客拿走菜肴。

给金海峰带来的意外惊喜是,不少顾客慕名而来。“听说以后会有炒菜机器人,我们做快餐生意,每天就固定几个菜,应该比较适合机械化。”

一部炒菜机器人不到2万元

如果说送餐是一门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活,那么炒菜、包饺子等这类需要精细动作的活机器人能干吗?

在哈尔滨,有一家能容纳百余人就餐的机器人主题餐厅,有18个机器人为客人服务,除了送餐之外,有煮水饺的、煮面的、炒菜的、空中传菜的、迎宾的等,每个机器人的“身价”在20至30万元。它们长相色彩各异,个头1.3~1.6米,有胖有瘦,还带有10多种面部表情,会讲简单的语句。

哈尔滨海鹰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研发“攻占厨房”的机器人,包括餐饮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据公司负责人刘哈生介绍,炒菜机器人可以制作40道菜,除了标准功能之外,炒菜机器人的身上还有触摸屏,用户可以调整调味品的量。“预计上市后,一台炒菜机器人的价格在1.8~2万元。”刘哈生说,这种机器人不仅能进入饭店,也能进入家庭,把人们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经济发达地区对于餐饮机器人的需求量很大,现在公司月产机器人100台左右, 2个月后,我们会投入专门生产线,明年年产可达4万台。”刘哈生告诉《IT时报》记者。

但是,现在此类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普及率还不高。刘哈生表示,一是价钱较高,二是现在的机器人从本质上来讲只能按照指令完成单一工作,只能满足老百姓的一部分需求。

时报观察

物美价廉的家用机器人快来了

近年来,机器人正在全球范围内点燃人们的热情。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中国机器人特别是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依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产业,仅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4.5%。

家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一直是行业讨论的重点,家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装备集中了新兴传感器、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核心关键技术。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高峰告诉记者,国内从事机器人制造的企业越来越多,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传感、通信等方面的专利申请较少。并且,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专利申请量少。“相比工业机器人而言,智能化的家用机器人对技术要求更高。国内企业只有拥有了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高峰说。

虽然在核心技术方面处于劣势,但在高峰看来,未来,包括家用清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在内的家用机器人将逐步普及,但前提一是实用性,二是降低成本,让家庭机器人更便宜,大众就更能接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