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未来的钱, 在今天买、买、买

 IT时报 2020-11-05

2016年,第八个双十一落幕,天猫全球狂欢节的总交易额刷新全球纪录,交易额(GMV)终破千亿,定格在1207亿的新起点。从“消费至死”到“全民狂欢”,数字背后是电商行业历经八年来的沉浮与变迁。


滚雪球般的消费数据随着每年双十一疯狂攀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两幅镜像,明面是亿万消费者释放出的巨大势能,而隐面则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的“新五通一平”。

在马云所提的“新五通一平”中,“新金融”是重要一环。实际上,今年双十一堪称是年度最大“新金融”试验场,蚂蚁金服已不再像过往那样仅仅是为了保障支付宝交易峰值时不宕机,而是聚合了信用消费、消费保险、网商贷款等金融服务功能,从而提升供给侧积极性、刺激用户消费需求、保障购物体验。

现象一:

信用消费“刺激”网购者

一天花去了一个月工资

不算账不知道自己有多“壕”,今年是上海白领许念(化名)毕业后碰到的首个双十一,一出手,就花掉了一个月工资。“双十一的前半个月,我就开始逛天猫和京东,一晚上剁手近7000元,是去年的10倍。”许念告诉《IT时报》金融观察员,因为所有商品都是用蚂蚁花呗及京东白条支付,还能分期付款,这次的大额消费并未给生活带来压力。

江苏镇江的周女士则将她的蚂蚁花呗额度提升到了3.5万元,云南昆明的大学生刘旻的花呗额度则提升到1.1万元,这是蚂蚁花呗在双十一前做的提额活动,为超过1500万人提升了超过300亿元的额度,目的就是有更多的花钱空间。

尽管这只是蚂蚁花呗第二次参加双十一,但表现十分抢眼,为双十一承担了20%的支付量。统计显示,消费者在使用蚂蚁花呗后,月度消费大约提升10%。月均消费1000元以下的人群,在蚂蚁花呗的拉动下,月度消费金额更是提升50%。于是,今年双十一,蚂蚁花呗成了商户的“卖货神器”。


“自从去年引入蚂蚁花呗,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分期支付,在vivo商城首发新机期间,超过50%的用户线上购机用的是花呗分期。”vivo商城业务负责人宋树佳透露,新机上市前一般有预定环节,需要支付全额或一定比例的定金,蚂蚁花呗的引入有效降低了门槛,原来2500元的手机,现在先支付200多元就可以拿到手。

珠宝品牌TSL谢瑞麟也可用蚂蚁花呗分期进行购买,TSL谢瑞麟商城业务负责人杜贤孚介绍说:“分期选购珠宝的消费者不是钱不够,而是她们希望让钱发挥更高的效用。”TSL谢瑞麟并非珠宝行业的个例,在天猫的整个珠宝类产品销售中,近三成的交易是通过分期完成。

双十一期间的品牌优惠及分期服务,极大程度地刺激消费,在消费金融方面,上海消费者似乎更摸得清。从城市排名看,双十一当天上海人用蚂蚁花呗消费了18.4亿元,全国排名第一;甚至从省市排名看,这个数字也能排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浙江和江苏。

京东白条及苏宁任性付也在双十一期间,通过提额、优惠等方式助推平台销量。截至11月12日零时,天猫交易额达1207亿元;京东交易额同比增长59%;苏宁易购全渠道增长达193%,线上增长达210%。

现象二

网商银行解决贷款难

商户备货不愁资金无着落

按照马云提出的“新金融”理念,未来的新金融必须支持新的八二理论,也就是去支持80%的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去支持以前没有支持到的人。“新金融”落实在双十一,除为许多没有信用卡的人开通蚂蚁花呗,助力消费外,还要为商家提供资金备货,缓解商户在传统银行贷款遇到的“开头申请难、中间评估难、最后审批放款难”的尴尬。

两年多前,做医疗行业的杨炜回到家乡临安,做起了当地特产鲜竹笋、天目小香薯的生意。没干多久,杨炜就碰上难题,跟当地农户的合作需要预付费用,因为收到现金后老乡们心里才踏实。

“做农业必须顺应农时,小香薯4月孵苗,接着是育苗、跟农户签苗、培植、收割、上市,一环扣着一环,过期不候,所以能贷到钱至关重要。”银行贷款复杂、放款速度慢让杨炜急出一头汗,无意中发现的网商贷款入口,帮了他的大忙,很快就获得1万元贷款。两年多来,他在网商银行累计贷款笔数近300笔。

对于30岁的彭金东来说,按照他之前的设想,今年双十一一天预计销售50万件男装,对应的备货资金要高达4000多万元。从2007年开始,彭金东先是在淘宝上做服装生意,后来转向天猫平台,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服装品牌。去年9月份,为了备货双十一,彭金东从网商银行拿到了150万元双十一大促贷款,“天猫店铺页面上有一个网商银行的申贷入口,点击进去填一些资料,几分钟后钱就到账了。”彭金东说,用这150万提前备足了货源。今年的他更加幸运,在千牛与网商银行的贷款路演直播中,他获得了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发放的300万元贷款,金额是去年的两倍。

“9、10两月,为了帮助商家备战双十一,网商银行给商家提供了近500亿贷款,帮助他们提早备货,户均贷款是3.74万元。”蚂蚁金服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金融观察员。


现象三

消费保险越来越多

为买卖双方解烦

每年双十一,各种因素导致退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年电商平台都玩出了新花样,消费保险进入更多普通市民的视野。

蚂蚁金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双十一当天,有6亿笔保单在蚂蚁保险平台上诞生,多家保险公司为 “剁手党”们提供了总计224亿元的保障金额。这些保险大都由卖家赠送,包含退运费险、物流破损险、食品保质险等在消费过程中被大家所需要的险种。在这次双十一中,上海就有近591万人享受到了消费保险的保障。

7年前,家装卖家“环球卫浴商城”开始在电商平台上做买卖。环球卫浴商城的总监夏维君透露,50%以上难处理的纠纷,都出现在签收后发现破损的问题上,发货时没问题,路上碎掉了,物流不赔,店家也很冤枉。去年6月,他们加入了“极保障”保险计划。再碰到上述情况,卖家先行承担相关费用,买家确认退、换货完成后,再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这很大程度缓解了用户不敢下单陶瓷等特殊性商品的情况。”夏维君说。

据了解,加入“极保障”后,“环球卫浴商城”月平均销售额增长了140%。

京东则在今年上线了“送货龟速险”。京东工作人员介绍,从11月1日到10日期间,在京东商城购物下单的消费者,就可以获赠“送货龟速险”,用京东配送的快递送货时间超过3天管赔,赔付金额为5元。

消费保险本身就是为解决消费里各种矛盾而诞生的,从退货运费险,开始迅速扩充到各个商品类目、交易的各个环节,但效果如何,仍需双十一热浪褪去后的检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