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怪错了腾讯

 IT时报 2020-11-05

“这个挨千刀的游戏机房老板,将来肯定不得好死!”大约二十多年前,母亲大人面对放学后一头钻进街机房的淘气男生,怒火中烧地“诅咒”着她眼中“罪魁祸首”。

许多年以后,熟悉的剧情再度上演,这次腾讯扮演了“游戏机房老板”的角色。腾讯出品的《王者荣耀》游戏成为舆论谴责的靶心。两者招来“全民讨伐”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沉迷其中,都或多或少花掉了爸妈口袋里的银子,都成了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看似“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几乎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娱乐方式”,怎么不该骂!

《13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被骂从4楼跳下,刚醒就想登游戏》《杭州老师发文怒怼“王者荣耀” 手游成了新时代“黑网吧”》……一篇篇新闻报道将这款游戏推上风口浪尖。《王者荣耀》太火了。报道网络游戏影响孩子成长的新闻很多,但如果标题里加上《王者荣耀》,那么就等于抱上了社会热点的大腿,没准还能上头条。

就在这周,声讨大军中终于迎来了带头大哥。《人民日报》撰文《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称,这款游戏面向社会,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而大多数网民也选择站在批评者的一边,“是洪水猛兽”“民之毒药,要抵制”等观点得到了60%人以上的支持。

面对潮水般的批评声,腾讯股价也应声下跌,一天之内一度流失市值1100亿港元。段子手调侃:《人民日报》发了一条微博,腾讯立马跌了一个“微博”的市值。

一时间,舆论为刀俎,腾讯成了鱼肉,成了众矢之的。

这让人不禁有些诧异,不就是款游戏吗,“腐化”青少年的电脑游戏多了去了。从《红色警报》《帝国时代》《星际争霸》,到《传奇》《魔兽世界》《英雄联盟》,没有一个不让玩家为之沉迷,而与此同时,PC游戏、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也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起来。

2000年前后,青少年和大学生们窝在网吧里通宵达旦地对战《星际争霸》,这成了不少人考试挂科直接原因,但《星际争霸》仍然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载入史册的游戏之一,并将PC游戏带到了电子竞技的高度。

而随后的《魔兽世界》更是承载了更多人的回忆。有人说,《魔兽世界》跟任何一款网游一样,升级、打怪、任务、副本,弄一身华丽到耀眼的装备;更多人说,魔兽世界是真实的,因为他们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收获了难得的友情、无数的欢乐,以及现实中无法体验到的感动。

我们不能玩一辈子游戏,却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曾经美好的,或者不那么丑恶的游戏世界,为什么在《王者荣耀》面前就瞬间崩塌了呢?

在这背后,腾讯要反思,网易等其他游戏公司要反思,国家行业监管要反思,家长们要反思:如果一款游戏真能妖魔化地演进成一种精神鸦片,那么整个游戏产业链都需要谨慎地重新审视自己。

所以,之前舆论的口诛笔伐,并不算“错怪”了腾讯。因为综合来看,《王者荣耀》算不上一款优质游戏,光作践我国历史人物这一段就很Low,腾讯也该为目前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担上一定责任,甚至被打上几板子。

其实,我们是“怪错”了腾讯,我们不该怪腾讯带坏了我们的孩子,耽误了他们的学习,诱导孩子误入歧途。因为从游戏开发商和运营方来说,套用腾讯自己辩解的一句话——腾讯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国家规定”。

我们该怪的是,腾讯作为全球和中国最顶级的游戏公司,却只开发出了最赚钱的游戏,而没有开发出高品质的游戏。这就好比好莱坞如果一味拍摄些低俗、打斗、情色的电影来吸引观众,那么好莱坞就连一个商业电影成功者都算不上。

我们该怪一些不作为的爸妈,过度地推卸了责任,常常坐在麻将桌前愤怒地控诉腾讯或是其他游戏公司的“恶行”。青少年儿童过度使用手机是全球都面临的问题,哪个国家爹妈的段位高一些,他们的孩子可能也就少受些祸害。

我们该怪从监管自上而下的整个社会环境和产业链都没有肩负起更多的保护孩子的责任。在中国,防沉迷系统能起到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这就好比,如果一个10岁孩子去便利店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就可以完全无障碍地买走两包香烟和一瓶二锅头,难道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该管一管!

现在的不少90后,已经会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打着游戏长大的一代人”,网络游戏从一开始就完全融入他们的生活,这些90后不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他们活得好好的,工作得好好的。

游戏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童年记忆中快乐的那部分,《王者荣耀》也不例外。

我们无法否定这个时代,谁也不会被《王者荣耀》毁掉;如果你真的不幸因为玩这款游戏而“堕落”了,相信我,那绝不仅仅是《王者荣耀》的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