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低调了!年度全球最大IPO——铁塔公司上市了

 IT时报 2020-11-05

今天上午9:30,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股份代号“0788”,IPO发行价1.26港元,发行431.14亿股, 是本年度全球最大的IPO,中国铁塔香港目前公开发售已超额认购1.36倍, 净筹资534亿港元。远超小米此前上市240亿港元。尽管如此,媒体舆论对此反应相对平静。

截止今天上午,中国铁塔市值为2190.23亿,与三大运营商港股,特别是电信、联通港股市值相比,稍显落后——中国移动1.43万亿,中国电信2921.66亿,中国联通2912.94亿。

根据中国铁塔官方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站址数量方面,中国铁塔在中国通信铁塔基础设施市场中的份额达到了96.3%;2017年,在收入方面,中国通信铁塔基础设施市场中的份额达到了97.3%。

但同时,上市后的铁塔也将面临挑战。


中国铁塔董事长佟吉禄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铁塔既是成长型又是价值创造型的公司。

资金紧缺?

中国铁塔成立于2014年7月15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企业按照4:3:3股比出资、增资,通过市场化交易操作存量资产。2015年底与三大运营商完成存量铁塔交割,交易对价达2035亿元。中国铁塔从最初定位就是,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017年,塔类业务中的宏站业务带来的营收占到中国铁塔公司总营收的97.3%。其中,多达99.8%都是来自于三大运营商。

近两年来,铁塔整体收入增长较快,2018年上半年,室分和跨行业业务收入等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4%提升至3.6%。截至2018年6月底,其跨行业业务租户数量从2017年的1.9万增至5.7万。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铁塔累积了铁塔资源统筹能力、通信铁塔运维能力、基站选址建设能力及数据资产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不仅可以服务于三大运营商,也同样可以向全社会辐射,通过跨界合作,开拓蓝海。

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中国铁塔的上市,也是为募集资金用于偿还短期债务。截至2018年一季度,中国铁塔负债累积1964亿元,流动负债净额达1470亿元;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仅57.91亿元。

根据招股书,中国铁塔通过上市所融到的资金:60%用于资本开支,包括站址新建及共享改造,配套设施更新改造,预计2019年年底前全部用完;30%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年利率在4.35%至4.75%之间,于2018年至2020年到期;10%用于运营资金及其它一般公司用途。

如何改善业务结构?

 

招股书显示,中国铁塔依据单个站址中三大运营商租户数量,向参与站址共享的三大运营商租户提供不同折扣。此外,对单个站址中的锚定租户给予5%的额外共享折扣。比如,2018年起,两个租户共享时给予第二名租户折扣30%,三名租户给予第二第三名折扣40%,两名租户给予锚定租户35%,三名租户给予锚定租户45%折扣。

 

中国铁塔的租金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根据NewStreet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铁塔租金750美元/月,全球排名倒数第三,美国铁塔租金2000美元/月,居于第一位。

据了解,在国际市场上,铁塔公司毛利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比较高。以北美铁塔为例,其毛利率在近十年维持在55%到80%之间,AMT稳定在75%左右。具备较高的、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

  

这种情况下,上市后,中国铁塔如何改善资产状况?

  

近年,中国铁塔也在不断寻找新的业务方向。招股书就提到,发掘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多元化业务给予,促进“通信铁塔”向“社会杆塔”转化。未来两至三年,计划在政企通信网市场、视频监控市场以及数据采集市场探索业务增长点,拓展基于站址的信息服务。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探索多元化投资方式,稳妥寻求拓展国际市场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铁塔正在探索“一塔多用”,集传感器、气象检测仪、监控摄像头等不同功能;“物联网+互联网”集中监控平台;探索环保、国土、水务、农业、消防、园区、楼宇等多领域解决方案。以寻求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实现非塔类的新业务营收增长。

  

同时,中国铁塔之前一直规划、设想的街边塔、“基站+充电桩”在获得相关批准后。能否真正展开业务,形成良性循环。

  

在国际化业务拓展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铁塔的数量是,排名第二的印度铁塔IndusTowers的13倍,排名第三美国铁塔AMT的15倍之多。不过中国铁塔塔类业务均处于国内,而美国铁塔公司AMT业务广泛分布于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印度等十几个国家,通过资本收购实现业务、收入结构的多元化。

  

对中国铁塔公司而言,国外扩张的成本远远高于铁塔的实际收入,受限于资金成本问题。不过,在短时间内,中国铁塔向海外进军的可能性不大。

  

招股书显示,中国铁塔在研发方面成立了研发部门进行自主研发,同IMT-2020(5G) 、ITU等合作,并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诸如4G、5G与物联网多种技术的发展需要。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国铁塔拥有151个研发与技术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1%。上市后,是否会进一步扩展研发与技术人员数量,由此来丰富业务结构,都是铁塔未来多元化业务发展重要方向。 

  

5G如何为其助力?

招股书提到,4G商用依赖,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主流通信网络。2014年至2017年,4G基站数量从84.3万台增至328万台,复合增长率为57.3%。预计2017年至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7%,运营商站址的部分新增需求可以通过共享已有站址满足。新增站址需求将逐渐减少,基站建设较之前逐步放缓。

  

随着5G商用提上日程,将会带动新一轮大规模组网需求。5G的速率、频段比4G高,意味着需要增加基站覆盖密度。不过,在5G前期,需求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且优先利用已装在的铁塔站址装载5G基站。除了5G宏站,更多的体现在利用微站和室分进行补盲补热。

  

在室内分布系统业务这块。三大运营商在2015年10月14日,签署了关于铁塔资产收购有关的若干协议。该协议其中一项规定,原则上三大运营商不再自建重点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

  

室分业务是中国铁塔塔类业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是铁塔基础业务的延伸。2017年中国铁塔微站业务总营收占比不足0.4%,室分业务不断小幅增长,总体占比不足1.2%。招股书在此项业务中提到,相较于传统的宏站业务运营,中国铁塔在微站与室分的运营上积累的人才、技术储备以及经验相对较少。5G移动通信网络布局对微站与室分将会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明朗。因此,铁塔需要足够的人才及技术储备发展微站与室分业务。

  

无疑,中国铁塔在发展和扩张微站和室分业务方面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直接来自于三大运营商、中通服等多家企业链条。在这部分领域的竞争中,铁塔公司能够分食到多大的“蛋糕”?同样是铁塔上市后需要面临的挑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