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最光荣(十)

 zzm1008图书馆 2020-11-05

  文学起源于劳动,诗歌也是从劳动中产生的。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民族,在劳动中获取了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和收获劳动果实的快乐,创造出了不断进取,开拓生活的新境界。积累了许许多多歌颂劳动的诗篇。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记载着古人的生产劳动,描述着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和追求。

  《魏风·十亩之间》先秦.佚名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译文:

    十亩田间是桑园,采桑人儿真悠闲。走吧,与你把家还!

    十亩之外是桑林,采桑人儿笑盈盈。走啊,与你携手行!

  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的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的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这就是《十亩之间》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桑园晚归图。

  《伐檀》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伐檀》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平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

第一章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时,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河水,赞叹大自然的美,给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和愉快。但是看到劳动成果归属于不劳而获的人了,自已又整天的劳动,没有自由,从而激起了心中的愤怒。

    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是从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都被剥削者占有了,自已则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无法压抑,提出了严厉的责问!

     这三章的重复咏叹方式,表达了伐木工的无休止的劳动,也通过变换猎物名称,来说明剥削者对猎物的全部占有,揭露了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和贪婪本性。

  《周颂·良耜》是当时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全文: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镶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桎桎,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译文: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像,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米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推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这是一首全面赞美农业劳动的颂歌,从春天耕地播种,种籽孕育发芽,到夏耘薅草沤肥,妇女儿童挑筐挎篓送饭送水,到田间地头的欢快场面;从小苗青青到谷穗飘香,挥镰收割,谷垛上场堆成小山,成百个粮仓一顺排开,收粮入仓,妇女儿童嘉气洋洋的大丰收场景展现出来。人们载歌载舞,宰牲畜大黄牛,祭祀先祖以庆丰收。

  在《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用智慧与大自然斗争,与剥削者斗争的诗篇。如《卫风·硕人》《幽风·七月》《魏风·硕鼠》等等,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揭露和反抗。

  在唐诗宋词中,赞美劳动,赞美田园风光,颂扬劳动人民的诗歌处处可寻,有的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贪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撤。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首。他成功地塑造了卖炭翁啲感人形象,通过“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准确地描画出老人的形象和焼炭劳动的艰辛。同时通过老翁卖炭一事,深刻地揭露了剥削阶级社会的黑暗,和对劳动人民的压榨。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隐居归乡村山林居住,写下了许多反映劳动生活的诗篇。《归田园居》有五首,本篇是第三首。译文如下:

     南山坡下有我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长的很稀。早起天亮到田里锄草,晚上披星戴月扛着锄头回家休息,草茂密覆盖田间小路,露水打湿我的衣服,衣裳湿了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这就是他弃官归田,亲自劳动得到的快乐!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白自然,毫无粉饰,流畅清新,诗中说出了他弃官归隐,远离尘世,亲自参加春种秋收,写出了赞美田园风光,赞美劳动人民的诗篇!也造就了他平淡醇美的艺术风格。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的这首诗,通过养蚕妇人到城里卖絲的感受到城里不劳而获的人,穿着绫罗绸缎,而终日养蚕,却穿不上絲绸,感到了社会的不合理而哭诉。作者表达了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剥削阶级的愤恨和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是一首描绘巴东山区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但又是表现巴东人民热爱劳动的美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员水,长刀短笠击焼畬。”本诗后两句,就是描绘佩戴着首饰的女子们,正在山下挑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在烧荒准备耕种。远就是一幅古代人民,男耕女炊各自劳动的画面。

  还有许许多多赞美劳动的诗篇,如:阮元的《吴兴杂诗》中“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宋代徐照《促促词》中:“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特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秋日田园杂兴》诗之八:“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句,我非常喜欢,写的细腻真实。读起来即倍感亲切。小时候,我家种了一点黄豆,秋天收回来在院子里打豆子,用的那个连枷是借用邻居家的,硬柞木的把杆很长,那枷片是用牛皮条缠绑上的。我不会用,一打一崩地弹回来,使不上劲,至今记忆犹新。

  劳动似一枝神奇的画笔,用劳动的果实,把那山山水水绘制,让你看得发呆,让你看得出奇,只有劳动才这么美丽!

  劳动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久远的过去,还是在今天,我们都不能离开劳动而独活。这么多古诗对劳动的描写和赞美,更加激发了我们对劳动的热爱。将此美篇献给热爱劳动的人,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最美丽!

感谢古诗文网资料和图片。2020年5月4日

发布于 05-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