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7)

 徐子曰 2020-11-05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1)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2)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3)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4)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5)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6)

识气

一瞎子双目不明,善能闻香识气。有秀才拿一《西厢记》与他闻。曰:“《西厢记》。”问:“何以知之?”答曰:“有些脂粉气。”又拿《三国志》与他闻。曰:“《三国志》。”又问:“何以知之?”答曰:“有些兵气。”秀才以为奇异。却将自作的文字与他闻。瞎子曰:“此是你的佳作。”问:“你怎知?”答曰:“有些屁气。”

【注释】

善:善于,擅长。

闻:用鼻子嗅。

《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著名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等人的重重阻挠,最终结为眷属的故事。
与:给。
何以:凭什么。
《三国志》:晋朝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写作的一部史书,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事情,属于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后来裴松之给此书做了详细的注释,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明朝的罗贯中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以为:认为。
将:把。
【拓展】
六才子书:清朝的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称为“六才子书”。
【译文】
有一个瞎子两只眼睛视力不好,但他善于用鼻子闻味道识别气味。有一个秀才拿了一本《西厢记》给他闻。他说:“这是《西厢记》。”秀才问:“你是凭借着什么知道它是《西厢记》的?”瞎子回答说:“里面有些脂粉气。”秀才又拿了《三国志》给他闻。瞎子说:“这是《三国志》。”秀才又问:“你是凭借着什么知道这是《三国志》的?”瞎子回答说:“里面有些兵气。”秀才认为很奇特,就把自己写的文字给他闻。瞎子说:“这是你的好作品。”秀才问:“你怎么知道的?”瞎子回答说:“里面有些屁的气味!”
【本课知识要点】

 
掠缘簿
 
和尚做功德回,遇虎,惧甚,以铙钹náo bó一片击之。复至,再投一片,亦如之。乃以经卷掠去,虎急走归穴。穴中母虎问故。答曰:“适遇一和尚无礼,只扰得他两片薄脆,就掠一本缘簿过来,不得不跑。
【注释】
做功德:请僧众诵经念佛来超度亡灵。
甚:十分,很。
以:用。

铙钹:寺院法会时使用的法器。
复:又,再。
亦:也。
之:代词,指前面的情况。
掠:抛,扔。
走:跑。
故:原因。

适:刚才,刚刚。
得:能够。
【拓展】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

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译文】
有个和尚做功德回来,路上遇到老虎,十分害怕,用一片铙钹打老虎,老虎(躲闪过去了),又扑过来;和尚又投一片(铙钹),老虎也像之前一样(躲开又回来)。于是和尚用经卷向老虎扔去,老虎急忙跑回到洞里。洞里的母老虎问它为什么(慌乱跑回洞里),老虎回答说:“刚才遇到一个和尚不讲礼,只吃了他两片薄脆,他就丢一大本化缘簿过来,我不能不跑回来。”
【本课知识要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