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人败在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牢记王阳明这一天规,人生越来越顺

 石莽 2020-11-05

多少人败在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牢记王阳明这一天规,人生越来越顺。这一条天规的原文是:“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王阳明认为,与人相处,做到“常见自家不是”这一点,是真正成熟的表现,人缘也越来越好。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常见自家不是,也就是说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动辄推诿他人。来看一个历史故事:

夏朝的时候,诸侯有扈氏率兵背叛,入侵夏朝的领土。面对这样的情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

伯启的部队素来以战斗力强著称,面对失败,他的部下非常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然而,伯启却说:“不必了,失败后,我进行了自省,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但却输给了他,这肯定是因为我的品德不如他、我带兵的本事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反省,完善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击败他。”

从此,伯启每天都很早地起床,吃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后来,伯启的做法被有扈氏知道了,有扈氏深感恐慌,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打了败仗,大多数人都会找客观原因,什么敌人太过强大,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没有达到,等等。然而,伯启面对失败的战局,却勇于寻找自己身上的不是,最后,他的自省甚至推动了敌人主动向他投降,足见“常见自家不是”之功效。

然而,在与人相处中,又有多少人能达到伯启这样,做到“常见自家不是”呢?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小镇中,有两座庙,一个在小镇东边,一个在小镇西边。东边庙中的和尚经常吵架,动不动就互相埋怨,和尚们过得非常痛苦,修为没有什么大的提高;而西边庙的情况却正好相反,那里的和尚相处得很和睦,个个笑容满面,他们的修行提升得也很快。

于是,东边寺庙的主持便到西边寺庙去寻找答案。这日,东边寺庙的住持到了西边的寺庙,见到一个小和尚正在大厅中擦地,便问道:“你们庙里的气氛怎么这么好,你们的修行怎么进步得这么快呢?”小和尚摸了摸头,回答说:“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但我们能通过自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东边寺庙的主持正感到疑惑不解时,一个和尚匆匆从外面跑进来,一不小心却被大厅门口拖地用的水桶给绊了一下,那个和尚一下子就被绊倒了。正在拖地的小和尚赶紧跑过去,扶起他说:“都是我的错,我把水桶放得太靠近门了。”

此时,站在大门口的和尚也跑了进来,他懊恼地说:“都怪我,没告诉你大厅里正在擦地,才导致你摔倒了。”

摔倒的和尚被扶起之后则惭愧地说:“不、不,怪我自己,是我跑得太快了才摔倒的,不怪你俩。”

看到这样的一幕,东边寺庙来的主持一下子就明白了。西边寺庙的和尚之所以能够相处和睦,提高自身的修为,正是因为他们遇事总是先自省,先责备自己,而非他人。”

虽然,故事中的讲述的只是一个寺庙中小和尚之间的相处,可是我们在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与人发生摩擦时,如果总是一味地指责被人的不是,难免会小事化大,甚至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会觉得,生活的氛围真不好,人的戾气实在太大了;而当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如果常见自家不是,那么,势必就会相互谦让,获得相互间的平和与体谅,我们自然会觉得,生活的环境分外温暖,人心还是美好的。

与人相处,“常见自家不是”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秘诀,一个不会从自己身上寻找错误的人,永远也不会真正的成熟。在社会中生存,难免会摔跤跌倒,也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琐事,我们都要学会“常见自家不是”,这样,你的朋友一定不会止于三两个,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