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火葬其实很自私,死亡是一场生命大爆发!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0-11-05
人的一生,从一个细胞开始,经过不断分裂增殖,形成骨骼、肌肉、器官、皮肤等组织,在这个世界走上一圈之后,最终会油尽灯枯,归于尘土,唯一留下来能够证明你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可能只是一堆白骨。那么,一个人,一个动物,死去之后尸体是如何变成白骨的呢?
经几十年的观察、实验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死亡实际是一场生命大爆发。尸体的分解可以分为5个阶段,昆虫和微生物们通力合作,将一具温暖的尸体在短时期内转化为一堆白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命在盛宴中狂欢,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的生长力量。
第一个阶段是新死阶段,从生命死亡的那一刻开始,到尸体出现最初的肿胀结束。这个阶段人或动物的身体似乎没有任何物理变化,就像没有呼吸地睡着了一样,但身体内部实际已经有新的生命在萌蘖了。昆虫会在死亡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之内赶到,蝇类会在嘴巴、鼻孔或有外伤的地方产卵,这些湿润的区域和软组织,是它们孵儿育女的理想栖息地,尸体内部的细菌也开始占领阵地。
第二个阶段是肿胀阶段。由于不再有氧气供应,体内的厌氧微生物开始狂欢,在各种组织上大快朵颐,消化后排出硫化氢和甲烷等气体。这时候尸体腹部开始肿胀,表面开始变黑,发出难闻的味道,吸引更多的昆虫前来就餐,甚至可达几公里之外。蝇卵开始孵化,大量蛆虫开始盛宴。被气味吸引的其它昆虫,比如各种甲虫会兴冲冲地赶来,加入疯狂的宴会。
第三个阶段是腐烂阶段。由于昆虫幼虫的啃噬,尸体上会出现很多小孔,内部积聚的气体会被慢慢释放出来,就像车胎被钉子扎破一样。软组织开始液化,尸体变得潮湿并发出强烈的恶臭。这时候甲虫大部队会赶来,开始以腐肉和蛆虫为食。
第四个阶段是晚期腐烂。当大部分的组织被吃掉后,尸体进入晚期腐烂,恶臭气味开始消失,大多数蛆虫会离开尸体,躲到下面的土壤中化成蛹。这时候专以各种较为干燥的材料,比如毛皮、羽毛、植物纤维等为食的鲣节虫会赶来收拾残局并产下大量卵。
第五个阶段为干腐阶段,由鲣节虫来最后完成。这时候的尸体对苍蝇已没有什么吸引力了,鲣节虫将剩下的尸体变成骨头、软骨、干燥的皮肤和毛发,腐臭的气味也基本消失了,鲣节虫的幼虫孵化出来,继续把骨骸上残余的组织完全清理掉。很多时候博物馆清理标本就会用到这些昆虫,非常高效。
盛宴过后,昆虫会慢慢离开,去寻找新的尸体,重复这一过程。尸体下面的泥土则变得更为肥沃,养分被植物吸收,长得更为高大茁壮。


放眼所望,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的物质是无法用于构建生命的,碳、氮和磷等元素在环境中极为有限,所以会被各种生命充分循环利用。人类烧掉或埋掉自己的尸体其实是很自私的行为,把无数生命辛辛苦苦转化而来的生命基础物质付之一炬,只向自然索取,到死也不为自己生存的生态系统做贡献。
当然,我们是智慧生命,已经了勘透生命的真谛,需要对死亡表示敬畏,所以无法将尸体送给苍蝇和甲虫们享用,很抱歉。大自然可能也并不缺人类尸体这一点材料,只是要辛苦植物和微生物们费更多的功夫,把人类焚烧尸体排到大气层的碳和氮转化为能量,重新进入这个生态圈。这其实也促进了生命的爆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只是希望人类不要砍伐太多的森林,让更多的生命无法生存,让更多的碳无法转化,累积在大气层里,导致气候变暖,最终很可能把自己都玩完。
所有生命都由碳构建,所有生命都是一样的,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很多不平等,但死亡一定是公平的。
参考:
Paul Manning:Life after death: How insects rise from the dead and transform corpses into skeleton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