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七、昨日重现

 笑谈中 2020-11-05

从大泽乡起义开始,陈涉就是反秦革命军的精神领袖。陈涉死后,项梁荣膺革命领袖的地位。定陶大战之后,项梁被章邯杀死,谁是下一任革命领袖?故事变得有意思了。

当时反秦革命阵营当中,成型的革命力量有燕国韩广、赵国赵歇、魏国魏咎、齐国田巿、楚国熊心。此外还有一个在楚国建立流亡政府的齐王田假。

燕国韩广跟赵国有仇,为了在江湖立足,韩广决定跟楚国站在统一战线,毕竟江湖上就楚国自己是正宗的故国复辟,实力最强。

赵国大事小情都是丞相张耳说了算,张耳过去是陈涉的部将,陈涉死后,所有家当基本上都被项梁继承了,从名义上讲,赵国也是楚国册封的。

魏国情况和赵国相似,丞相周巿是陈涉部将,所谓魏国也以楚国马首是瞻。

自从田儋死后,田荣驱赶了田假兄弟,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巿当齐王。由于楚国和赵国均不配合田荣诛杀田假兄弟,所以齐国不跟其他革命军联系,自成一派骄傲的进行不结盟运动。但是楚国也不鸟齐国,毕竟血统纯正的齐王田假在楚国,楚王熊心也不把田荣、田巿放在眼里。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反秦革命阵营中,楚国是领导诸国的地位。而楚国的实际领导项梁死后,楚王雄心就成了楚国的真正领导。同理可证,熊心实际上是整个反秦阵营的精神领袖。

熊心是不甘于仅仅当个精神领袖的。环顾四周,燕、赵、魏三国以他马首是瞻,后来齐国也派出使者跟楚国修好。原陈涉的部将都紧紧围绕在熊心周围,上柱国陈婴也捡着有地位的人效忠。熊心又收了项羽的兵权,那感觉真是活活美死。

熊心很快就要发布他的第一条政令。

章邯自从在定陶杀死项梁之后,大家都以为他会往盱眙方向推进来诛灭楚国。不过谁都没想到,章邯不按套路出牌,竟然掉头北上攻打赵国。

对于赵国来说,这是一场灭顶之灾。章邯忽然调兵北上,并不是脑子一热的行为。此时的章邯大权在握,能调动王离配合作战。秦军又有当年武臣的部下李良做向导,别说章邯了,就连张耳都感到了末日到来。

张耳没有跟秦军交战,保着赵歇就往东跑。赵军刚到巨鹿郡(今河北邢台)就被秦军团团包围,在这个战场上,秦军名将云集,除了章邯之外,还有王翦之孙王离、蒙恬的爱将苏角、涉间等。简单说这次兵围巨鹿的秦军,除了章邯从七十万囚徒中精挑细选的二十多万中央军,还有当年北却匈奴七百里的精锐边军十几万。张耳、赵歇陷入绝境

张耳不想就这么死了,强大的求生欲让张耳低下高贵的头颅,派人杀出重围到楚国求救。考虑到楚国山高路远,张耳派人去找自己的生死之交陈馀求救。

从法律的角度讲,张耳是赵国丞相,赵歇是赵国国王,陈馀是赵国将军,张耳和赵歇下令陈馀救援巨鹿,陈馀必须得来。从人情的角度讲,张耳和陈馀不但是河南老乡,还是生死之交,陈馀必须得来救援张耳。虽然大家都知道,张耳这次死定了。

生死关头,张耳和陈馀两兄弟的情谊,得到了最大考验。张耳感性,陈馀理性,这两个人的根本区别也在于此。在张耳看来,陈馀能救出自己最好,救不出来大家死在一起,也全了这场兄弟情。陈馀恰恰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张耳必死无疑,自己去不去都是个死,与其自己跟着陪葬,不如将来替他报仇。

两种观点,没有对错。只不过是两种人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我们不能武断的说张耳临死拉上陈馀垫背,是个小人。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说陈馀见死不救,是个没义气的人。

陈馀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派了五千人马去援救巨鹿,结果这五千人都不够秦军塞牙缝的,第一战就被团灭。再加上项梁英灵不远,秦军散播的恐怖气息,让革命军喘不过气来。

张耳决心跟秦军拼了,事到如今,张耳已经完全无所谓了。绝对是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难看。

就在张耳抱定一死的决心时,楚王熊心迅速作出战略部署,分别调集精兵增援巨鹿和攻打秦国本土。攻打秦国本土的大将是刘邦,至于救援巨鹿的主力军,熊心任命的上将是宋义。

高陵君说过宋义精通兵法,又能准确的预判项梁必败,这是个人才。有了宋义这个总指挥,还缺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没得挑,楚国武功最好,性格最愣的就是项羽。项羽被熊心封为鲁公,编为宋义的副将。老成稳重的范增被封为末将,专门做后勤。

熊心热烈的期盼着,如果项羽也能战死沙场该多好。为了激励将士们玩命,熊心下令,先攻破咸阳的封王。

按下刘邦不表,单说楚军开拔,宋义作为主将,那端的是志得意满,沿途各义军争相归附,宋义心花怒放。他是开心了,项羽那边心里还骂着街呢。论资历,项羽比宋义老。论战斗经验,项羽比宋义足。论人望,宋义就一个粉丝是齐国的高陵君阿显,项羽以前就是网红,比宋义强多了。论武功,项羽打宋义这样的能打十个。论颜值,项羽也比宋义强。

但是哪哪都不如项羽的宋义,却是这支队伍的主将,是项羽的顶头上司。项羽对这位项梁以前的参谋极其不满,同样项羽对熊心也是极其不满。

可是不满归不满,活还得干。楚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之后,宋义下令就地驻扎,全军休息。

从项羽的角度讲,他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宋义。他和宋义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宋义一直是项梁身边的谋士,地位在范增之下。项羽连范增都瞧不上,更别提宋义。在项羽的理念里,谋士是没有用的,这帮家伙上不得马拉不开弓,舞不得剑持不得戟,连胆怯都能引经据典解释的清新脱俗。这也不是项羽针对谁,他是觉得在座的各位谋士都是垃圾。

如果从宋义的角度讲,姓项的都是垃圾。项梁死在临头不自知,结果让人家章邯杀死。项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适合冲锋陷阵,干点出力的活还行。项伯、项庄更别提,缺的心眼拿蜂窝煤都补不上。姓项的凭什么当领导?现在姓项的被自己压一头,绝对是苍天有眼,楚王圣明。

那你想这俩人都是这心态,军队还能好的了?其实章邯此时有种围点打援的意思,张耳插翅难逃,就等着叛军们来救援巨鹿。自古以来,救援被围困的城池,也就项梁解东阿之围是用了力战的方式。宋义看不上这样的战术,所以他走到南阳就按兵不动,风轻云淡的看着张耳垂死挣扎。

楚军大帐,上将军宋义和鲁公项羽激烈的讨论战术。项羽认为,兵贵神速,大军多拖一天就多消耗一天粮食。宋义说打仗要讲究方式方法,就应该坐山观虎斗,如果章邯胜,则楚军趁机攻打疲惫的秦军,如果张耳胜,则楚军赶紧袭击咸阳,则秦朝可灭。

项羽觉得宋义简直是在搞笑,张耳危在旦夕,根本不存在让秦军疲惫或者打赢秦军的可能。宋义简直就是个斗地主的高手,可惜不记牌,张耳手里根本不可能有炸弹了。

你说宋义和项羽两种战略方式,到底哪个对?张耳犹做困兽之斗,到底能给秦军带来多大伤害?我们不得而知。这就像三国时期,魏延向诸葛亮献计子午谷奇谋,到底魏延的计划能不能成功?不知道,因为这招没用过,所有结果都是猜测。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项羽跟魏延一样,属于军队的刺头。作为主将,无论是宋义也好,诸葛亮也好,必须压制这种人。因为刺头的计划一但成功,队伍就没法带了。

宋义和诸葛亮不同的是,诸葛亮压的魏延没脾气,还得干活,还不落好,还翻不起浪花来。宋义差远了,他根本驾驭不了项羽。

宋义的总结性发言,深深的刺痛了项羽傲娇的内心。宋义说项羽冲锋陷阵可以,谈及谋略比他宋义差远了。

当然这是客气的说法,要是不客气,这句话就可以精炼为:你懂个屁!

话说到这个份上,项羽无话可说,扭脸走出大帐。这还是当年项梁身边的那个碎催吗?如今敢这么跟自己说话,可见他对项氏的成见不是一天两天了。项羽还没走回自己的大帐,宋将军的军令传来: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猛如虎、贪如狼、强不可使都好理解,我简单说一下“很如羊”。很,意思是执拗、固执、一根筋的意思。羊就是这样,平时温顺,脾气一上来谁也牵不走。

回顾这个军令,那就是说给项羽一人的。简单说就是项羽猛、贪功、不听话,这都是死罪。哪怕他假装的像羊一样,哪天耍脾气也是死罪。总而言之,项羽是死路一条。

对此,项羽没有任何异议。

因此,宋义没有任何收敛。

事实上宋义这个人,像极了明末的左良玉。对他来说救赵也好,灭秦也好,都是说给人听的。宋义的目的是佣兵自重。当初项梁让他去齐国求援,他就跟齐国高陵君勾勾搭搭,把项梁忘到了九霄云外。高陵君向熊心推荐了宋义,宋义把自己儿子宋襄送到齐国当丞相。宋义实力越来越大,号称卿子冠军,俨然成为了继熊心之后的第四位革命领袖。

宋义在送儿子去齐国赴任的路上,天降暴雨,宋义大宴宾客,比陈涉腐败的还要早。

就在宋义推杯换盏的时候,项羽召集众将吐槽,说将士们连饭都吃不饱,他还大排筵宴,忒不是东西。而且这货拿出一堆理由不去救赵,分明是要搞事情。

当然了,有两点项羽不能说,一是要赶在刘邦前边攻下咸阳,杀掉宋义自己才能称王;二是宋义要杀自己,这是个你死我活的斗争。

项羽博得大家同情之后,转过天来一大早,项羽去了宋义的大营。此时的宋义还没醒酒,俩人四目相对,真没啥可说的了,项羽拔剑斩了宋义,跟当年杀会稽郡守一样干净利落不论证,项羽提起宋义的头走出大帐,向全军宣布宋义勾结齐国造反,楚王密令项羽诛杀叛逆!

将士们才不管宋义有没有谋反,早看这孙子不爽了,杀的好!

就这样,项羽夺回兵权,开启了自己的人生巅峰,至于项羽的巅峰人生有什么隐患,下节再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