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穴位,膏肓穴。 以膏肓命名,说明这个穴位适合那种虚的人。 我们平时形容一个疾病比较危重了,会用病入膏肓来描述。 按古代的描述来看,膏肓是在心脏的下面,膈肌的上面,疾病跑到这个位置是真的不好治了。 而我们讲的膏肓穴不在这,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这边也不太好扎,因为你第四胸椎旁开三寸的话,一般都已经超过肩胛骨内侧缘了,你要是直直地扎,就扎到肩胛骨上了,一般都是在肩胛骨内侧,往外方平刺或斜刺。 ①针体穿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斜方肌外侧缘以及大菱形肌止端→肩胛骨内侧缘的内侧→第五肋间隙→骶棘肌外侧缘→肋间肌。 ②膏肓穴严禁直刺或深刺,否则易伤及胸膜和肺,引起气胸。 膏肓经常会出现劳损,疼痛,还可以艾灸,按摩。 膏肓穴主治咳嗽,吐血,盗汗,喘息,肺结核,健忘,遗精,脾胃弱,诸虚百损等。 讲讲具体的运用。 膏肓穴治因虚损而致诸证甚效。如肺痨虚瘦、咳嗽哮喘、自汗盗汗、健忘不寐、神经衰弱、遗精梦泄、久病体弱。 膏肓配足三里、关元,常灸为强壮身体之穴对。 因膏育穴具益气补虚、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宁心安神之功。 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有健脾和胃、理气消胀、强身健体之功。 关元为任脉之腧穴、小肠之募穴、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又为三焦之气生发之处,具培肾固本、回阳固脱、暖宫散寒、固精止带之功。 三穴相伍方名“膏肓无所不疗灸方”,验诸临床,则诸虚损得调。 《千金要方》云:“膏肓俞无所不治”。 《明堂灸经》谓灸膏肓“无不取效”。 《行针指要歌》有“或针劳,须向膏育及百劳(百劳即大椎穴)”之验。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这里了,欢迎关注,每日一起打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