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25位创业明星成功的秘密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7年102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只赢不输》。

这本书是由“唤雨人”的联合创始人马丁·本耶格嘉德和牛津大学的演讲嘉宾乔丹·麦尔纳所写。不要觉得生活和工作无法两全其美,作者走访了25位新生代创业明星,发现他们既有时间和精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时还能拥有幸福、完满和平衡的生活。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都和他们正确使用大脑有着密切的联系。

今天,我们分享锻炼大脑的三个好方法,分别是间歇使用、精准预估和涉猎冷门知识。

间歇使用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很想找到一个东西,但是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放哪儿了。绞尽脑汁后放弃思考,转而去做别的事情,结果突然灵光一现,答案就在眼前。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在健身房练习,教练会跟你说“俯卧撑十个一组,做五组,每组间隔一分钟。”抛开做什么不说,大家相同的感受是让肌肉歇一会再开工,效果更好

但在如何使用大脑这个问题上,人们却总在犯错。我们要么习惯于在大脑疲惫时“再加把劲”,妄想提高效率;要么想通过充分休息给大脑“充好电”,然后在接下来的12个小时里高效工作。人的大脑可真不是这样设计的,它不能高速连续运转好几个小时。就像肌肉一样,使用大脑的最好方式就是高频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短暂放松。只有适时地给大脑叫个“暂停”,它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作者提醒你在间歇使用大脑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陷阱。一方面你的休息不要被外界牵着走。只有你感觉疲惫主动停下来休息才算真休息,而不是同事找你或者快递到了。另一方面,休息意味着完全停止思考,不要在休息时虽然不想手头的任务,却又开始琢磨点别的什么。

精准预估

科学家发现人对于颜色的感觉并不来自于眼睛,而是大脑。眼睛只是接受光谱的通道,最终对颜色产生概念和判断的是大脑细胞。时间也是如此,人们花费在任何一项任务上的时间都是大脑在感知。如果你无法判断完成一件你经常做的事情需要多久,说明你大脑的时间敏感性着实比较低。

“一天过得好快啊!”发出这样感慨的人,多半有着模糊的时间概念。由于他们平时做事很少进行时间预估,因此大脑在处理问题时难免混沌。想要让大脑变得敏感清晰起来,能够精准把握任务进度,让每一天都有条不紊,你需要给大脑做如下三项训练。

001预估。处理每件事情前,最好在心里(记不住就写本上)做个时间预估。大到搞定一个项目,小到刷牙洗脸,根据自身实际和经验估算花费时间,帮助大脑对时间有相对具体的概念。

002比对。待事项完成后,把实际用时和预估时间做个比对,简单分析原因,然后保留结果,并以此为标准作为下次实验的预估时间,让大脑能够在比对分析中变得敏锐起来。

003积累。在一定量的训练积累后,你就能精准预估出自己用在每项日常事物上的时间。这样不仅提升了大脑对时间的掌控力,而且能够让你的时间和精力管理有章可循,不流于表面。

涉猎冷门知识

人们的趋同心理也影响到了信息接收。可是,如果你跟随的是常规“讯息流”,那你花时间和精力得到的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大脑运作的底层机制是信息点之间的互相链接。没有更大的知识版图,你就难以获得真正有优势和独特的洞见。

丹麦著名时装品牌Hummel的拥有者克里斯蒂安·斯塔迪尔在绝大多数同行都不了解冥想和佛教等和服装无关的知识之前,他就对这些主题有所涉猎。之后,他把在这些领域获得的灵感和产品相结合,很快成就了他的商业帝国。而类似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

另外,几乎所有的思想领袖也都偏爱这个套路,他们拿出一部分精力去探索那些并非人人都了解的冷门知识上,最终激发了新的思想。因此,你要抛开已经习惯的讯息频道,着手追寻崭新的、很少有人关注的领域。这些信息在交互中能够帮你产生和别人不同的“信息联系”。大脑皮层在持续新鲜的信息刺激下,就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不只有你在学习。获得相同的信息意味着同频成长,想要领先一步,就要着眼于冷门信息。你可以把你的知识想象成一个圆圈,他人的知识是另一个圆圈。你要做的就是减少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去了解一些他人不知道的东西吧,机遇就在那里。

总结一下,牛人总是与众不同的,成就背后必有原因。希望读者大人们能够在读完今天的晨读后,赶紧让你的大脑操练起来。首先借助间歇使用帮大脑找到运转节奏,其次通过精准预估让大脑轻松安排任务时间,最后凭借涉猎冷门知识让大脑获得全新的洞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读后,让你的大脑歇一下再去做别的事情,效果更好哦!

参考书目:《只赢不输》[丹麦] 马丁·本耶格嘉德、[加]乔丹·麦尔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