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这样做,别人怎么会听你的?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本书作者凯文·霍根是美国著名的人际沟通专家,他研究了大量的心理科学相关实验后,总结出了简单实用的心理学影响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说服他人。

在之前的晨读中,我们分享了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来看看如何消除阻抗,成功说服对方。

001 价值不是说服成功的唯一因素。当你有好产品、好创意或者好文章时,对方就会买单吗?不一定。书中有个例子,威廉要把价值1800美元的金币以900美元的价钱售出,他随机敲开某高级住宅区六户人家的房门,结果没有一个人接受这笔诱人的买卖。

为何会这样?因为在让对方看到价值之前,还有一个必须要攻克的难题——消除阻抗。阻抗就是对他人影响的抵制,比如当威廉出现在6个房主面前时,房主的内心会冒出很多需求和想法,既有“你快走开”的嫌弃,也有“这是个骗子”的怀疑。如果不是处于阻抗状态,开门的人是很愿意用900美元换枚金币的。

等消除了阻抗,才极有可能成功地施加影响。

002 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些户主为什么不理会威廉?来看其中一位户主约翰逊的故事你就明白了。当时约翰逊正在和朋友看电视,完全不希望被打扰,连电话都静音了。没想到门铃响了,约翰逊忍住不悦,没理会。过了一会,门铃又响了,约翰逊只好去开门。此时,他只想快点把门口那个令人讨厌的推销员赶走,不想卷入任何谈话。

发现门外是个陌生人,会让阻抗多一分,听陌生人连珠炮似地说个不停,阻抗又多一分,看着陌生人尽力表现得热情亲近,阻抗又多一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阻抗经历,比如忙着赶路突然被发传单的人拦下、玩着手机突然接到推销电话,或者读着文章突然看到广告时,心里都会很排斥,没有耐心听对方介绍。

说服之路坎坷万分,作为说服者和推销者,该怎么办呢?

003 改变情境,创造合适的场景。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说服失败,是因为身处错误的情境里。因此,我们要创造适当的场景来施加影响,否则还没来得及开口,门就关上了。

本书作者认为,一个能够施加影响的人总是优先考虑情境,其次才是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如果你总是随机地去碰运气,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最简单有效的情境是,找一个共同的朋友作为介绍人,恰如其分的介绍能够消除大部分阻碍,让对方不再那么抗拒。就像现在很多人想找某个人合作时,会先找到共同的朋友,然后拉一个临时微信群,让朋友牵线搭桥,代为介绍,这样成功的几率更大。

但我们不是总能找到共同的好友,找不到的时候怎么办呢?

004 把当前情境下的阻抗降到最低。我们在路上被发传单的人拦下时,心里充满抗拒,但如果对方给我们一把精致的扇子或者一个漂亮的杯子,我们是不是就更愿意花两三分钟听对方介绍了呢?

这就是消除阻抗的妙招——送小礼物。当我们想消除或降低某些情境中的阻抗时,可以给对方一点有现实价值的东西,要么对方喜欢,要么对方能用得上。比如请对方吃饭时,要选他喜欢吃的食物,否则吃得再丰盛,对方也不会为此感到兴奋。

除了送小礼物,还有一个能克服或者越过阻抗的方法——门槛效应。

005 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迈进门槛。门槛效应的精髓就是,先从很小很小的要求开始提起,当对方回应后,我们就可以“得寸进尺”,提出更大一点的要求。

比如小李对顾客说,“先生,我需要您帮个忙,能花20秒为我打一个五星好评吗?”当这个小请求得到回应后,小李进一步说,“先生,能再麻烦您帮我写两三句评语吗?”其实小李一开始就是想让顾客既打五星好评,又写评语,不过写评语比较麻烦,所以先用简单的五星好评吸引顾客帮忙。

任何能让对方的注意力为我们多停留一会的事情,都可以产生门槛效应。我们的每一个小要求,都能让机会之门多敞开一会。

总结一下,心理学影响力不是增加对方说“是”的概率,而是降低对方说“不”的可能,知道对方为什么会拒绝,才能见招拆招,达成己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