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拾金不昧”,孩子最有感召力|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0-11-06

荆江评论:

“拾金不昧”,孩子最有感召力

荆州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近日,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学生彭子煌、吴萧何将经过步行街时捡到的200元现金交给警务综合服务站值班民警的故事,引起广大网友点赞。(人民法治网11月2日)

小学生拾到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不禁勾起人们对儿歌《一分钱》的温暖回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彭子煌、吴萧何两个小学生的故事,就是儿歌最生动的“现实版”。
岁月不居,无数的孩童唱着《一分钱》度过童年,慢慢长大,“拾金不昧”的美德被镌刻在心里。而今,一分钱的硬币已淡出人们的生活,“一分钱”的儿歌却并未成为“绝唱”。每每听闻身边“拾金不昧”的故事,总是令人心生温暖。充满拜金主义和逐利欲望的现实世界里,小学生拾金不昧,更是给当下的社会上了一节鲜活的“道德课”。
孩子拾金不昧,闪耀的是赤子之光。孩子的世界,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孩子的世界,拾到金钱要交给警察叔叔。“拾金不昧”的道理和美德,已内化为孩子的一种“生活常识”。这就是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最是纯结,也最为宝贵。
孩子拾金不昧,树立的是道德标杆。钱的多少无关品德的高低,一元十元是美德,百元千元也是美德。拾金不昧,体现的是道德的高度,是时代的风向标。从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道理讲千万遍,不如身边的榜样站一站、同龄人的故事讲一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美德,来自身边,来自孩子的故事最有说服力、感召力。
孩子拾金不昧,照亮的是成人的世界。路上捡到200元钱,是占为己有,还是寻找失主?在成人的世界里,或许还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小学生拾金不昧之举,就似一面高高举起的“镜子”,令成人们停下来反观自己,提醒自己;孩子拾金不昧,也是一杆无形的秤,丈量着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孩子拾金不昧,更是一道耀眼的光,照亮成人的世界,影响和触动更多的人凝聚诚信的力量,化为善举大爱。
拾金不昧,德润人心。如何讲好小学生拾金不昧的故事,也是我们作为成人的重要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