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厂: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自由书画谈 2020-11-06

标题的绝句,是唐代诗人王维《西施咏》五言古诗的句子,全诗云: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亦名先施,“先”、“西”古音相同,又称西子。越人。樵夫女。民国版《辞源》“西施”辞条曰:

(西施)传说越人败于会稽,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进于吴王夫差,吴王许和。越王生聚教训,终得灭吴。西施范蠡,从游五湖而去⋯⋯西施以美著称,后常作绝色美女的代称⋯⋯

若用现在的话说,西施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充当间谍,把吴王夫差调戏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越王勾践的东山再起起到了掩护作用,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弱女子的高尚情操,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沉鱼”是西施的典故。讲的是西施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被迷得忘了游泳,渐渐地沉到了河底。另外,“落雁、羞花、闭月”分别指的是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亦“国母”级的美女。

至于东施效颦,六零后上小学的时代教科书中收有此故事。《庄子·天运》有曰:“故西施病心而矉其理,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白话是说,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西施的样子,但却丑得可怕。后人把这个丑女称作东施,比喻盲目模仿,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宋代词人吴潛《浣溪沙》词述及“东施效颦”:

宫额新涂一半黄,蔷薇空自效颦忙。淡然风韵道家妆。可惜今宵无皓月,尚怜向晓有繁霜,何妨手拈一枝香。

因为西施是极有故事的美女,故历代画家多有为汝写照者。远的不说,近代著名者有晚清任伯年《浣溪沙图》,齐白石的《西施浣纱图》和徐悲鸿的《西施图》。下面要说的,是一帧清代晚期著名仕女画家胡锡珪所作的《西施浣纱图》尺页(23X36cm)。

胡锡珪《西施浣纱图》23X36cm

图上西施,背着两手,右手提着一只藤条编的篮子,站立在石边古杏树下。篮内一捆一根直棒穿着的纱线,似是浣过了。西施神态静凝,面带甜美的微笑,可谓“肤如凝脂,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的似如花照水。有这般回眸一笑,自然要媚得吴王夫差神魂颠倒,而误国丧国了。同样是“弱女子”,西施的结果就比较理想,吴王夫差亡,西施则随着“老情人”范蠡泛游五湖了。

画上未署名款,只在题王摩诘诗下钤“锡珪”长方形白文印,这种方式是胡氏仕女小画中常见者也。

此帧仕女得静娴淑丽之致,笔墨纤细匀逸,多用秀美的曲线,极其生动,上抚唐寅仇英,近师改琦,画迹辄呈现出清雅细丽的风韵。在传统的单线白描手法基础上,对仕女的刻画主要运用高古游丝描,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纤弱雅逸的病态意趣之美。人物线条勾勒细致,富有变化,颇动人心魄。全图弥漫着清雅娴穆,亦有几分幽冷,甚觉高蹈出尘,超妙欲仙。


胡锡珪(1839-1883)原名文,字三桥,号盘溪外史、红茵生,室名盘溪小筑、红茵馆。江苏苏州人。布衣。“大典”称其:

幼习丹青,落笔便有致。及长画仿诸家。花卉学恽寿平,人物学华喦,工画仕女,水墨白描尤静雅,临碑帖,用力最劲,秀逸迥出。尝为元墓诗僧诺瞿绘一蒲团外万梅花图,运笔不让改琦。卒年仅四十五。


可叹胡锡珪天不假年,否则又会有更多的美女出世矣!

2020年9月25日于空厂晨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