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嘉鸿:除了测血压和吃药,高血压患者还要做些什么?

 我来看书滴 2020-11-06

媒体:健康财富

专家:许嘉鸿

许嘉鸿:除了测血压和吃药,高血压患者还要做些什么?

高血压是当代人很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浑身无力和胸闷气短等情况,带来的痛苦感往往比较大。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如果不注重生活习惯,就很有可能患上高血压。

作为高血压患者,除了要坚持定期测血压、按时服药,还有哪些科学的应对措施呢?

0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高血压患者平时有熬夜、吸烟、喝酒和不爱运动的习惯,就很容易导致自身的血压升高。而血压一旦升高,对身体很有危害。为避免这一危险情况的出现,高血压患者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要按时睡觉,要戒烟戒酒。另外,体重增加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也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一环。

02 坚持健康的饮食方式

饮食情况对血压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高血压患者没有坚持健康的饮食方式,比如暴饮暴食,或者不按时吃饭,也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査,高盐低钾饮食、饮酒和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实际上,肠胃受损也很容易影响血压情况。我们推崇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注意坚持健康的饮食方式,从而帮助身体更好地平衡血压。

03 注意保持心态的平和

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出现血压瞬间升高的危险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必须注意保持心态的平和。只有这样,患者才能避免高血压突然升高。至于具体的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自己的调节心态的方法,以获得足够好的降压效果。

04 坚持适量强度的运动

运动能降压,但对于早期高血压而未服药的患者,千万要先服药,在控制了血压的基础上,再开始长期坚持一定的运动量,以增强降压药的疗效。一般来讲,单次运动时,血压会比运动前升高20~30毫米汞柱,运动后2~3分钟时降到运动前或稍低。此外,运动不仅可以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更重要的是调节糖脂代谢平衡,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

专家名片

许嘉鸿:除了测血压和吃药,高血压患者还要做些什么?

许嘉鸿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一、周五下午

擅长领域:冠心病支架介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顽固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综合诊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内一党支部书记,院纪委委员。兼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上海市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委员、虚症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心血管常见、疑难和危重疾病的临床诊治和抢救能力,擅长心血管疾病微创介入诊治。1999年开始从事心血管微创介入诊断治疗手术,先后到法国马赛St.Joseph心脏中心、美国Vanderbilt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心脏介入手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4000余例。曾赴德国学习起搏器安装手术,能独立完成永久起搏器、CRT、ICD各类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累计完成1000余台。

主要从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项目(重点)、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参编专著5部。指导研究生23人,包括外国留学生3人。

曾获得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甘泉路街道优秀共产党员、同济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同济医院中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

文 |心血管内科

编辑丨宣传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