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星陨落!陈灏珠院士逝世 系中国提出“心肌梗死”第一人

 名天 2020-11-06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号消息,10月30日凌晨3点09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奠基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灏珠因病逝世,享年96岁。作为院士和教授的陈灏珠,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在推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临床方面的建设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更是多次获得奖项,在1997年就被评选为了中国工程院士。
 
一辈子潜心研究一颗“心”
 
陈灏珠,1924年11月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县。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前一年,他被学校推荐到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实习一年期满毕业后,他应聘留在中山医院内科工作,成为一名住院医师,从此踏上了从医生涯。曾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从1949年,直到94岁因身体健康原因不得不离开临床一线,陈灏珠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一次例行查房,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达71年。
 
陈灏珠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的医生,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率先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腔内超声检查诊断冠心病;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达国际先进;完成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首例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奎尼丁晕厥并取得成功;对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不仅是心血管病学家 还是优秀的医学教育家
 
陈灏珠从1949年起开始担任内科学助教,1957年担任讲师。受“文革”的影响,1978年才晋升为副教授并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81年又被定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在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9位。
 
2007年,陈灏珠和夫人韩慧华、女儿陈芸捐赠1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致力于医疗扶贫工作,并资助经济困难医学生完成学业。截至2019年,已有150余位医科学生获得院士基金的帮助。
 
几乎每一个医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学习过陈灏珠编写的《实用内科学》。从医以来,陈灏珠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他文章300余篇,主编书籍12本,参编书籍30余本。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内科学》第3版、第4版,《实用内科学》第10~14版,《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第4版,《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第1版、第2版等国家级著作,编撰教材40余种。
 
陈灏珠仁心仁术,在医界德高望重,不久前荣获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荣誉称号。他曾说:“医生最重要的要医德高尚,对待病人要如亲人。”
 
陈院士一路走好!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