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Uber,遇到大麻烦

 鲁晓芙看欧洲 2020-11-06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2019 是 Uber 非常多灾多难的一年,而且大部分都发生在年底的最近三个月。

9月11号,加州参议院表决通过了一项令 Uber 寝食难安的法案,同时州长也立即签字颁布,2020年 1 月 1 日即将生效。这项法案将把加州所有的网络驾驶员,正式“升格为员工”。

这竟然成为Uber的大麻烦。

 Uber驾驶员,即将升格为员工

Uber 驾驶是自雇还是员工?这听起来好像容易回答,但是在经济学上,非常难回答。

如果我家里的水龙头坏了需要找人修,毫无疑问他不会就这样变成我的员工,他只能算是自雇零工(独立工作者),这应该是普遍的共识。加州劳工法对这项共识规定得非常清楚。以修水龙头为例,要符合“自雇”的定义,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 我不能控制他的作为和收费。

2. 修水龙头不能是我用来营利的商业行为。

3. 他有独立的决策权决定要不要做,也有充分的权力及自由去接其他案子。

再把问题拉回主题,你会发现答案非常明显,Uber 的问题也跟着变大了。Uber 驾驶员只“部分符合”最后一项规定,前面两样明显都不合格。

所以依照加州法律,Uber 驾驶员算是员工,而不是自雇。

首先,Uber 驾驶员要加入前,人、车都必须经过审核,加入后又必须遵从 Uber 所有规定,收费标准也完全由Uber制定。

至于第二项就更不用讲了:Uber 的商业模式就是大众运输,那是它存在的唯一原因。如果雇来的零工不能从事大众运输业,那这场戏根本就唱不下去了。

甚至第三项,Uber 驾驶员的权力与自由,也是有限的,乘客叫车的时候,驾驶员并不知道目的地。Uber 把地址隐藏起来,要接单后才看得到。所以驾驶员接单的决策权,其实已经被 Uber 阉割了。

其实这项法律早就存在,只是过去没有零工式经济搅局,所以一直没有认真去执行。前年4月加州最高法院已首先发难,判定零工经济工作者算是员工。但是法院没有立法权,对于 Uber 并没有造成立即的影响。

去年7月10号加州州议会终于无异议通过,网络经济体制下的工作者,必须以零工法(California Assembly Bill 5)界定。九月初法案在加州参议院通过,紧接着州长立即签署隔年生效。现在加州现有的 20 万 Uber 驾驶员,在今年 1 月 1 日起,就要从自雇变成Uber 员工了。

为什么 Uber 这么怕驾驶员变员工 ?

但这只是加州法律一厢情愿,Uber 根本不同意这项法律。

Uber 在去年 7 月提案通过的前一天,曾经以每人$25 ~ $100美元不等的代价,招集驾驶员到州议会门口抗议,反对由零工变员工。

结果这一关没挡住,之后又动员同业,以九千万美元的代价,雇请庞大的律师团阻挡提案进入表决。但这一关也以失败告终。

零工与员工最大的区别是,员工必须受到劳动法保障──这包括最低工资保护,夜间及周末、假日加倍计薪,所有车辆保险、损耗、油费与维修都必须由公司提供,外加休假、养老、医疗、福利等等。

此外最重要的是,失业还可以领六个月的失业救济⋯⋯这一切当然都来自雇主的口袋。

美国没有全民医保,自雇必须自己买医保。年初有一位美国朋友被裁员,一家四口立即沦入没有保险的窘境。他选择自费延续公司提供的保险,结果一个月的保费是2500美元,大约每个月1万8千人民币。

这已经快可以媲美硅谷的房租了。在硅谷大家都在谈房价,但很少有人谈医保,那是因为只有没有工作的人才知道它的可怕。美国医保的昂贵是全国性的,并不只限于硅谷。

可想而知,很多自雇工根本买不起医保。从 2017年起,没有医保每年要罚款,这些人就宁可每年缴罚款,而过着不敢生病、不能出意外的日子。更可想而知,那些驾驶员,都迫不急待想要升格为有医保福利的员工。

如果所有驾驶员都升级,Uber营运成本将增加三成

反过来推想,如果驾驶升格成员工,等于平均加薪将近七成──这还不包括夜间及周末假日加重计薪。此外还要加上医保、休假、福利以及失业救济等额外开销⋯⋯这会带给 Uber 多大的财政灾难?

当初廉价抢进市场消灭计程车的时候,这些成本并没有算计在内。难怪现在 Uber 要拚死阻挡。

▲旧金山是 Uber 大本营──放眼望去,挡风玻璃上都是 Uber 贴纸

加州的法令一向有带头作用,后面已经排队等待修法的有:新泽西州、纽约州、俄勒冈州、科罗拉多州、瑞士和英国。如果挡不住加州,后面就会兵败如山倒。Uber 全球营收最高的三大都会区──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两个已经沦陷。未来几年世界各国,会纷纷出现骨牌效应。

如果未来 Uber ,必须被迫把全球三百万驾驶员都归类为员工,营运成本最少会提高三成。三百万员工超级大雇主的光环,他们绝对担待不起。

Uber流年不利,负面新闻一箩筐

然而,这只是2019年 Uber 众多灾难的其中一项。

Uber 2018年亏了37 亿,2019也是季季重亏 : Q1 亏10亿,Q2 亏52亿(营运亏损13亿,外加股票补贴39亿),Q3 亏13亿。照这种速度,Uber 一年的总亏损额将在50亿美元以上。

传统上“企业的唯一责任就是获利”的认知,对 Uber 这种怪咖已经不再适用。

Uber 敢肆无忌惮地亏损,是因为赚钱根本不是他们现阶段目的。他们看中的是下一阶段的自驾车,现在只是过渡时期。未来要走入自驾领域,最重要的就是 AI 研发背后,需要深入每一个触角的资料。

Uber 正以每年 2.5亿的经费,投入自驾车研发。现在全球三百万的 Uber 驾驶员,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收集资料的工具。

他们有庞大的资料,也许他们打的算盘是咬牙撑着,等待自驾车市场打开那一天。


撞得满头包的自驾车战场

但现在,那一天好像也等不到了。

今年八月,一名从 Google 子公司 Waymo ,加入 Uber 的自驾车研发主力战将,被联邦法院以商业间谍罪起诉。他于 Uber 开发自驾车早期,从 Google 偷了一万四千份机密文件投靠 Uber。现在他被控33项罪名,如果定罪,他将被判处10年徒刑。这只是对他个人的起诉。

至于公司层级,Uber 已经在庭外和解,陪了 Google 二亿四千万,并且开放原始码给第三方公证查验,经过一年多的查验,报告也于不久前公布:Uber 核心技术,的确侵犯到 Google 智慧财产权。所以他们花了钱并没有消灾。

现在 Uber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从头来过、全部重新开发。但这条路,可能迫使他们放弃自驾车市场。自驾车开发这条路,他们已经走了这么多年,而现在必须一笔勾销从零开始。那个代价与风险,实在太大了。

二是保持既有系统,但是付 Google 专利金。这也表示未来 Uber ,将完全被 Google绑架。基本上他们是向 Google 租用软件。嘲讽的是,正在积极研发“自驾计程车”的 Waymo, 也正是 Uber 未来的竞争对手。这无异是终生租用敌人的知识产权。

这两个选项,对他们的未来都是杀手。可是在自驾车市场上,他们还有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严重瑕疵的自动驾驶系统

今年十一月十九号,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发布了 Uber 自驾车, 2018 年在亚利桑那州撞死行人的调查报告。这份四百页报告的结论是:Uber 自驾车在设计上有严重瑕疵。当时有一个行人推着单车穿越马路,那里并没有行人穿越道,也不是路口。

自驾系统虽然侦查到“有东西”穿越马路,却完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为一切出乎意料之外,系统无法辨识。在自驾系统里,侦查容易,辨识困难,采取决策更困难,但可说是最重要的。设计专家评论说, Uber 犯了这样令人费解的错误,在设计上已经算是全盘失败。

抛开这次意外不谈,Uber 自驾车在官方记录上,已经出过超过30次的车祸。

事件发生之后,Uber 在亚利桑那州的测试执照,立刻被吊销,在加州的测试执照,也不再更新。Uber也立即宣布停止测试。未来就算能够解决困难,在自驾车领域上, Uber 已经落后竞争对手。

以目前 Uber 自驾车系统的成熟度,要想彻底进入全自驾模式至少还要5~7年。以现今亏损的速度推估,他们可能还要再亏 300 亿美元,才能熬到看见曙光。

▲被迫停止测试后,Uber 在自驾车研发已经落后对手

 

股票跌惨、裁员与出走,乘客安全问题曝光

搭乘 Uber ,也许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安全。

Uber 去年 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到现在股价已经跌了34%;去年 Uber 一共裁了一千两百人,高层主管有三人离职,董事会也有三人辞职⋯⋯

当这些纷纷扰扰不断的时候,在2019年即将结束前,Uber 又首次对外公开内部一项调查结果:

过去两年来,Uber 光是在美国就有近六千件性攻击案件。

这里讲的不是性骚扰,而是性攻击和强暴。这些很多是 Uber 私下赔钱了事,没有上媒体版面,否则社会早就有所听闻。

这还只是美国,如果是全球,数字可能会更惊人。当然 Uber 也表示平台这么大,自然会有不法之徒,同样的恶棍,在学校和公司都可能碰到。这些脱罪的话很公平,但对企业形象是一点帮助也没有。社会要听的不是 Uber 有多无辜,而是如何解决问题。

结论是,Uber 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安全。

Uber 提出的后续改进策略是:考虑在车内装设麦克风和摄影机监视驾驶人行为(这牵涉到非常严重的隐私问题,法律上不可能通过,也让人怀疑这只是假装有诚意解决的说词);在App上加设紧急求救按钮;与同业分享驾驶员黑名单⋯⋯言下之意是,过去他们并没有把黑名单传给同业(以致这些人可以换一家公司继续为恶)。过去不分享的原因莫非是怕事件曝光。

乘客想听,但没有听到的是:Uber 应该拿出一点研发经费去“防范犯罪”。

硅谷的大科技公司,多半有专门防范网络犯罪的团队。但 Uber 显然没有,而且未来好像也不打算有。他们有这么庞大的资料和人才,做这件事应该不难。紧急求救按钮不嫌太被动、也太落伍了吗 ?


2020年,Uber灾难,只会越滚越大

当然加州会通过零工法,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这么一来州政府一年可以增加 80 亿税收,而且这一竿子也打翻了很多中小企业。但法令已经通过,也势在必行。

现在可以说马上,Uber 在加州的 20 万名驾驶员,依法就要升格成为正式员工了。

当然也有部分驾驶员忧虑,未来会失去弹性工作的自由。Uber 就这点一直见缝插针,恐吓驾驶员一旦成为员工之后,就必须接受排班,而且可能被裁员。但加州劳工局也立即打脸。法律并没有规定员工不可以弹性或缩时工作,这一切都是 Uber 自创内规,来恐吓员工。

Uber 并没有死心,打算继续抗争。他们已酝酿在2020年大选推出公投,把网络驾驶员定位为“网工”(networker),而不算员工──这是他们自创的名词,目的是想让自雇工再借壳上市。

但要把法案推入公投,并不容易,即使提案上了选票,买不买单,还得看加州全体公民的意愿。从加州公民的角度来看,Uber 的困难并不是我的问题,可是政府每年多收 80亿,对全加州都有好处。


Uber最后一招:表示我们不管这项新的法令

不理会法令是Uber的专长,打官司是它的副业

眼看着关键的 1 月 1 日已经到了,Uber 竟然公开表示,他们将不理会这项法令。看看 Uber 过去一贯藐视法律的强悍作风,这个决定并不令人惊讶。他们的壮大,就是建于“不理会法令”的基础之上,那是 Uber 的专长。跟全球地方政府打官司,是他们的副业。

升级成员工这件事,加州只是个开始,以后其他地区会陆续跟上,这个雪球只会越滚越大。这是一场打不完的仗。此外 Uber 自驾车的问题,也才开始而已。这条路漫长而颠簸,要赚钱是遥遥无期。

2019 是 Uber 多灾多难的一年,2020年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