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人,时代变了

 hzangs 2020-11-06

前些日子,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下文《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剑指SCI论文,批判SCI。正式文件还没下达,就有多个自媒体开始宣传了。学生毕业不再看SCI论文”“医生告别SCI论文等等题目层出不穷。但是,文件下达多日了,却没有见过一个自媒体去好好解读一下这个文件。虽然hzangs是个细胞外囊泡领域科学编辑,从来没有写过这种政策解读的文件;但是看着被带偏的思路,还是想在这里班门弄斧,说几句。理学背景的人,只讲逻辑,我们从政策的目的及提出的要求出发,以政策的逻辑去推演,看后续会发生什么。文中“”中的文字,多是直接引用的文件原句,请读者们注意。
这会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是对学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将引领国内学术界的一场改革风暴。
一、这个文件的目的是要做什么
为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文件说的很清楚。需要扭转的是SCI论文指标的片面、过度和扭曲使用现象。
SCI的相关指标里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了。它通过一个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这些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计算出来的。因此,它反应的是一个期刊文章的引用情况。很多年前,国内研究实力欠佳,又缺乏科研能力的评价标准,突然有人发现这里有个分数用着还不错,国内就真把它算作影响力了。越用越顺手,越用越随意,更有甚者,很多单位发明了影响因子累加的算法。这也就使得一些研究者开始剑走偏锋,一篇40分的Nature不好发,但是202分的Medicine没难度呀。另外,被引用次数也反映了一个领域的火热程度,肿瘤领域发一篇IF>5的研究报道几乎没什么难度,而换到诸如小麦育种等冷门领域,可能领域内的顶级期刊也不过5分。单纯使用IF也就造成了评价的不公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剑走偏锋,扎堆热门领域,研究氛围也就扭曲了。这次文件的目的就在于纠正过去这种片面、过度、扭曲的SCI论文指标使用情况!
二、如何评价SCI论文
 “SCI论文是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相关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等,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重点在于最后一句,最后一句的重点在于直接。也就是说,文件并没有否定SCI论文的价值,而是在否定错误的SCI论文指标使用方法,尤其是将它直接用于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评价上!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告别SCI”一说了。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的影响。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SCI指标的扭曲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从学术评价到绩效考核再到职称评定的方方面面。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过度的追求SCI文章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和高被引论文。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国家所推动的科技创新,扭曲了学风和促成了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
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针对不同的领域,建立不同的评价系统。基础研究要摒弃以刊评文,以后的评价标准将向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靠拢。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评价重点在于对生产实践的实际贡献,而国防和科技成果转化,一般不以论文作为评价标准
然后,要完善学术同行评价体系。不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和国内外专家评价评语代替专业判断,并遵守利益相关方专家回避原则。从这里可以看到,未来将会是同行评议的时代,通过同行之间互评来实现对学术水平的评价,同时也要求了回避原则。另外,还要规范各种评价活动,实行代表作评价,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重点阐述代表性成果的创新点和意义。这一点就要开始和欧美看看齐了,我国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类似于做加法,计算论文数量,计算影响因子等等;而欧美的学术评价体系则更重视做减法,评价的时候通常是考虑的是如果这个领域缺少了你这项研究,对领域会有什么影响。
再次,要扭转功利化倾向。考核和绩效不宜下达SCI论文相关指标,资源配置不得与SCI相关指标直接挂钩。要取消直接与SCI论文指标挂钩的奖励。这里很明白了,以后领导层的这种行为都将不再有。另外,SCI发表狂魔们的奖金没了。据悉,很多学校SCI论文的奖金与IF直接挂钩,1分可以奖励五千到一万,甚至IF>20的论文开出2/分的奖励,这些都将成为过去式。
最后,革新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相信很多人没看懂这句话,不以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做标准,学生怎么毕业?其实,很多单位已经开始实施了。以中科院为例,一些院所早已取消了SCI论文的毕业标准,所有学生毕业论文都要通过严格的双盲审评价,全部评价为优,才可以申请答辩。不要以为双盲审会容易,手握IF=10的文章,没有被评优的人很常见。
另外,文件也对更高层次的管理层进行了约束,要求高校及主管部门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
对文件的解读结束了。可以看到,文件完全是在批判过度扭曲SCI指标用于各种学术评价系统。至于SCI论文,文件中并没有一票否决。由此可见,论文还是要发的。只不过,以后的游戏规则发生变化了。
以文件的要求来看,代表作制度将直接否定手握过文章百篇,篇篇从头灌到尾的大佬们。未来,不会再有这种人物的生存空间。
要求摒弃以刊评文,这将会使发了相同期刊论文的人获得不同的待遇,也将真真正正的不步入一个学术水平来评价科研成果的时代。未来,每个人的汇报PPT中,个人成绩将不再是一张简单的ppt罗列着论文题目和影响因子。代表作以及代表作的研究意义才是流行模式
扭转功利化倾向和重建学术评价系统。是大家诟病最多的,总有人怀疑会回到过去抱大腿选大树的年代。但是hzangs劝大家向前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没有走过回头路。这样的操作,将是对论文造假、论文买卖的降维打击。学生的培养也将步入正轨,临时抱佛脚,歪门邪道混毕业的方法将不再适用。
说了一堆很宏观的影响,那对于我们这些硕士博士,依旧在科研一线搬砖的人们会有什么影响呢?简单说,没什么明显的影响,该做科研还是要做科研,该发论文还是要发论文。但是,以后只能尽可能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发更好的论文,单纯靠灌水混日子,没前途了。毕竟,说的很清楚了,基础研究依旧要看论文的,只是要摒弃“以刊评文”!
对于临床医生们有什么影响呢?影响很大。虽然这是教育部的文件,但是,未来一定会有各个部委的跟进。因此,卫健委也不会缺席的。应用学科和技术创新要以对生产实践的实际作用来评价。医疗作为一个基础和应用结合的领域,未来将会出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论文依旧是一条晋升的路,只是评价系统将不再简单的关注论文篇数和影响因子,论文的实际科学贡献才是考量的主要标准。其他的评价方式将会让论文晋升这条路越发艰难,只有那些真正热爱科研、会做科研的医生才可以通过这条路晋升。
对于国内泛滥的科研辅导、论文服务公司的影响将会是降维打击。科研辅导通常都是讲授科研套路,类似于速成班,而未来科研将逐渐步入真正的专业化,依靠套路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同质化严重,将会越来越没有地位。论文服务公司最终将仅剩下统计分析、语言润色等功能,其余业务将很难再有大的受众。因为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将会逐渐下降,质量逐步提升,科研辅导和论文公司的服务将很难再满足用户的需求水平。毕竟,没有几个教授会去科研辅导和论文服务公司兼职。
如果大家再去看看今年教育部的20201)文,也就是俗称的教育部2020一号令,也许会看出些端倪。一号令是取消了高校的自主招生。目的一样写在了文件里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无论是一号令还是前几天的二号令,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服务国家战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词喊了有两年了,而这就是我国的未来规划。要推广我们的未来规划,自然要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要逐渐引领世界;同时,推广我们的规划,就要推广我们的经验,就要又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人,人文社科的扶持力度必然要提升,重理轻文的年代即将结束。
我国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多年。最初,是摸着苏联过河;后来苏联倒了,我们踩在苏联的尸体上,开始摸着美国过河。改革开放前是摸苏联,改革开放后是摸美国。40多年了,我们已经快把美国盘秃了,美国的各种技术,能学的学来了,不能学的也偷摸搞清楚了。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有朝一日总要把美国盘死的。到那个时候,再也没有谁可以做榜样了,再也没有别人在理论面前开路了,自然要开始在学术上自力更生了。这就是教育部开年两个文件的意义所在,相信后续其他部委也会跟上。
前几天科技部的另一个发文曾提及把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其实,这句话之前就有人说过的。科技部重提这句话,则是在落实这句话的含义了,一方面是要让学术成果服务国家建设,另一方面也是要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的刊物上。有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发表论文花出去的外汇折合人民币高达300亿,这相当于学者们一年花掉一艘航母的钱去交版面费!科技部的这一政策必然是要扶持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刊物,而这些刊物也早已在先前的计划中开始重点扶持了。
不要去吐槽政策,决策者所在的高度,所掌握的情况,不是我们这些搬砖工所能知道和了解的。关注政策多一点就会发现,国家的政策都是环环相扣的。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势而为才可以步向成功。做好科研、发有意义的论文才是未来的主旋律。文章发表在国内的有影响力的英文期刊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场学术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将拉开大幕。各位同道请做好准备吧。
送上最后一句,以警诸君:大人,时代变了。
PS后续hzangs将开启一个新的板块,每周介绍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期刊。请大家多多关注哦。
回复“外泌体” 阅读外泌体最新科研进展及动态
回复“EV 阅读 2016-2018年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回复“盘点” 阅读 外泌体领域十大前沿进展盘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