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熟虑说的是中年人 太多中年人带着沉重的面具 不肯摘下来 只有少数有勇气的人 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不断前行 不断蜕变 不断成长 直到看到 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孔子自述自己: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一个人最自由的状态就是在生活中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这是一种巧妙的平衡,只有心怀慈悲的智者方能处理两者的微妙,才能调和看似不可能的矛盾之处。 如我们所见,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不一定大胆,不过是无知者无畏。一个不逾矩的人,不一定规矩,只是没有犯错的勇气和资本。 所以,不要去考验人性,因为人性根本经不起考验。反之,要去淬炼自性,唯有真实且勇敢的人,才敢拿自己开刀。 这不仅仅是冒险,而是你要有开刀之后割肉疗伤的智慧,不然就容易像那到处炫耀伤口的小猴子,因为过多的关注,伤口难以愈合。 扯远了说回来。我总对成年人的勇气怀几分敬畏,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从生活的泥泞中拔出脚来,再勇敢前行的。 了凡先生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改变了命运的走向。而今天,作者也将告诉你,你也可以。若果你足够真实,足够勇敢,也足够坚持。 守得住花开见月明。那个见到月亮的人,一定是你。 今天分享的是随心所欲不逾矩非常中规中矩的学习感悟,文品如人品,这就是我喜欢翻阅文字的原因。 他的文章,但愿你会喜欢。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于七十岁高龄,回顾一生的总结,亲身经历,实践改造命运的精华。 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家训,告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经验,读后使人豁然开朗,信心倍增。 更加幸运的是,我们读到的是时牧先生《禅解了凡四训》,融合了儒释道之精华,的的确确是本净化人心、提升道德观念、不可多得的传世好书。 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 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们要有一颗虔敬之心,发勇心则是教导我们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积善之方则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 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学问上要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要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要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 《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 真的很感谢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了凡先生的每句话都是在鞭策我,提醒我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了凡先生的每句话,放在今天来看,也无不是对于浮躁的现代人的讽刺与警戒,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了凡先生的谆谆教诲。 戒骄戒躁,多行善事,砥砺德行。 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友爱,更和谐。 ![]() ![]() 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对不起 请原谅 谢谢你 我爱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