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独于己 恕人以外

 心生欢喜君 2020-11-06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在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当中,

讲究君子慎独,

说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诚于己敬于人,

而小人是表里不一。

儒家学说希望人真正成为

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希望我们的心与天地同心,

与四时合序,与圣人合其德,

所以我们就需要加强心性的修炼,

在自己的心性上下工夫。

慎独简而言之,

就是在独处的时候

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其实这个独并不是说

只是在独处的时候,

而是在心上,

因为心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

心上无论有任何感受,

我们自己是知道的。

良知就是一面镜子,

它能够照见私欲,

凡是和良知不符的就是私欲,

所以只要念头起就有善恶之分,

而我们如果真正依着

良知的知善知恶,

而去做格物功夫的时候,

那我们就算明了学习的真谛。

无论念头是什么?

我们都要保持一份觉照,

一份观察之心,

这样对我们的念头有个清晰的认识,

而不随着我们的念头的起伏

而攀缘妄造,

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就有一个定海神针,

这个定海神针就是良知。

依良知而行,

我们就知道如何去善为恶,

也就是我们真正的慎独的功夫。

慎独,还是要在心地上,

在我们的心念上去下工夫,

真正的了知念头的善恶,

真正的能够自如的为善去恶,

而这个就需要我们

不断地去私欲致良知,

这样我们的良知

才能够自如地发挥作用,

而不是受业力习气和秉性的影响,

或者是这个社会的影响。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每一个人

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我们都是和环境

以及周围的人事物相融的。

他人影响着我们,

我们也影响着他人,

世界就是一张大网,

任何一个人的起心动念

都会或多或少的

对这个世界对其他人造成影响,

所以我们知道彼此的联系。

明白影响的不可避免,

更需要警醒的是在内心下工夫,

从而有一种定力,

定在良知上,定在天理处。

只有这样,

我们才不会被外在的人事物所影响,

而能够因为内在的和平和谐,

而给外在带来持续良好的改变和转变,

这就是我们修为的功夫。

我们要对自己的念头有所觉察,

不可慎勿放逸,不能放任自流,

要保持一种内紧外松的状态。

所谓的外松,

就是接人待物能够恭敬于人,

对人事物有一分恭敬之心,

而内紧就是我们

对自己的念头不可放过,

审慎自己的念头,

就像是猫捉老鼠一样,

保持一种功夫,

对自己的念头有一种觉知。

人前怎样人后怎样,

是否人前和人后保持一致,

这个人后的不一致,

就是私心作用。

在人前无论多么好,

如果在人后是另一副面孔,

那就是我们真实的样子。

君子真正的修养在于他独处的时候,

或者是对待自己亲人的时候。

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在于他对最亲近的人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