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楼印象 | 最好的阳光

 最好的阳光bj 2020-11-06

去年这个时候,在泉州有一个项目。挑了个周末,我一个人上路,准备去漳州那里的土楼看看。

从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独来独往。也许每人都是个孤独的灵魂,筵席散场后,都是寂寥,所以还不如一个人上路。

我已经有点记忆混乱了,有很多土楼、大雨、云水谣、曾厝安、鼓浪屿,好像都纠缠在一起,现在居然要凭着这错乱的记忆给我家三弟写攻略。对于习惯把各种票据都整理存档的逻辑系的三弟和弟妹,你们就只当看个感受吧。


那时候是南方的雨季,各种大大小小的雨,把世界冲洗得很干净的样子。我基本没做路书,只知道第一个目的地是哪里,就踏上了车。这也许是年龄带来的红利和勇气,在陌生的地方也没有太多惧怕和不适,因为我还是相信人性和自己的直觉。

都记不得具体路线了,只记得是云水谣附近的土楼,到达的时候,已近傍晚,雨一会停,一会下。我趁着雨停,来看最大的一个土楼。


乡民们坐在雨后的土楼门口,吹牛聊天,有一个智障者,应该已经是大叔了,在土楼外面瞎逛,宁静祥和。这个时点,几乎没有游客,我一个人在土楼里闲逛,从一楼到三楼。圆形格局中的房屋就像把筒子楼围了起来,大家守望相助,应和便利;通过瞭望孔观察敌情,判断局势。中间是方正的公共空间,所谓天圆地方。



晚饭后,我顺着民宿大姐的指点,去找夜晚中的云水谣。路边是一片蛙鸣,前面是两三个归家的小男孩,打打闹闹,我问他们去云水谣怎么走。男孩们热心地说,跟我们走。就这样,夏夜雨驻后,我在云水谣闲逛。

这里的榕树好大啊,人们在树下品茶,我又饿了,在一个咖啡店买了个烤红薯,多么混搭的咖啡店啊。雨后云水谣的夜晚一凉如水,比起凤凰、丽江,好像更淳朴一点。


第二天,一早趁还没有什么人,我沿着石板路,继续寻找云水谣的土楼。空气中弥漫着雾气,有世外仙境之感。地又光又滑,榕树下有一条石墩桥,横架在水流落差的当口,虽然矮矮的,但是水流很急,而且,石墩是间隔着的,走在上面,还有点眩目。

回来后,特意找来了《云水谣》的电影来看,秦汉已经是扮演过钱谦益的老人,就记得明破国后,柳如是邀他跳湖祭明,他和柳如是说,水太冷。尽管秦汉已老,只是那云水谣的清晨和我去的那个清晨别无二致。

居然忘了带充电器,手机已经马上就要牺牲。于是,在没电前,通知了黄豆、拍了几张照片。在没有电话的世界里,就我一个人,在著名的“四菜一汤”里乱入。


“四菜一汤”,在漳州的南靖县书洋镇上,中间是一座方形的土楼(步云楼),四周是几座圆形或椭圆形的土楼,拱卫着步云楼,分部是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文昌楼。从空中看,像一朵梅花,被人戏称“四菜一汤”。当地人和我说,国外人以为是飞碟群,言语当中都是骄傲。


中原战乱,客家人防止天灾人祸,迁徙在此,聚族而居,建立城堡和家园。于今,成为我们赞叹和欣赏的所在。


我从不做攻略,只是简单了解一下这一站要到哪里,然后,随心所欲,看到路上毫无预料的风景。就像我此刻混乱的记忆,不知怎么,又回到厦门。和客户约在曾厝安的一个茶室,面对“难以沟通”的客户,看到了他的难处,也许为了答谢我的理解,像个孩子一样,挑选胡桃夹子,然后送了给我。


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出差,一个人理解他人隐秘的心事,对我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正如土楼中的人洗衣、做饭,孩子温书、嬉闹,而我们于他们,只是安静的过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