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奈的神秘花园——陈星州教你秒懂印象派

 最好的阳光bj 2020-11-06

【引语】

陈星州,青年新锐艺术家。幼年研习古典文学、中国书画,后接触西方绘画,尝试过水墨、油画、影像、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创作方向,近年专注于中西方艺术史研究,对艺术欣赏和艺术史发展有独到见解,常以网络讲座和现场讲座的方式带领艺术爱好者读懂艺术、欣赏艺术。本系列为陈星州导航西方近现代艺术之旅的第一集——印象派。

(原创版权,转载请必后台联系)

文  |  陈星州

大家好,今天我来讲讲印象派。

我们很多人肯定从小就听说过达·芬奇、莫奈、梵高、毕加索,也知道他们都是西方美术史最最耀眼的明星,《蒙娜丽莎》、《睡莲》、《向日葵》更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在接触西方近现代绘画的起初,我是遇到过许多困惑的。

莫奈、梵高的还多少能理解一些,可是毕加索的画那么丑,挂起来简直要吓哭小朋友,为什么他却那么有名?

毕加索

毕加索

蒙德里安用尺子在画布上填了几个彩色格子,都成极简主义大师了!


蒙德里安作品

好吧,虽然看不懂,可这两位叔叔还都是拿颜料老老实实画画的。有一位叫杜尚的伯伯,硬是在小便池上签个名就摆出来展览,人家后来叫“装置艺术之父”!

孙悟空都没你任性。

杜尚作品

还有一位从飞机上摔下来的残疾人博伊斯,人家根本都没摸过画笔,椅子上抹一堆猪油、抱着个死兔子聊聊天,就成了美术史上神一样的存在。

真是坑爹啊!

博伊斯

博伊斯脸上涂满蜂蜜、沾着金箔,抱着一只死去的野兔,喃喃自语:“如何向一只兔子解释艺术?”

艺术难道是个骗局吗?让我们这些从小交那么多学费,最后啃着馒头也要坚持画画的乖宝宝开始怀疑人生,我不甘心啊。。。。

于是我带着这种疑惑去寻求答案,一个个地去研究和了解这些西方艺术大师,并模仿他们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方式。

我用了十年时间来研究中西方各国的艺术史,并尝试和体验了包括行为艺术在内的所有的艺术方式,也看了无数的艺术展览。眼界的开阔让我对艺术的理解发生了很大改变,思维格局更为广阔,对艺术的本质理解得更为深刻。

我相信深入了解艺术史是带领艺术家通往高处的阶梯。我开始放下了很多我曾经执着的东西,比如写实绘画,重新调整着自己的艺术方向。

上一次跟大家分享完莫兰迪之后,本打算下一讲是蒙德里安。后来我考虑到如果想更好地理解西方近现代艺术,最好从西方艺术史的分水岭——“印象派”说起。这是西方近现代艺术的起点,也是我们打开那些晦涩难懂的西方近现代艺术品的基因密码。所以我决定做成系列课程,带领大家开启西方艺术之旅。

下面给大家讲印象派,先发一组图片给大家看看印象派的作品风格。

莫奈

莫奈

雷诺阿

雷诺阿

毕沙罗

毕沙罗

西斯莱

西斯莱

西斯莱

上面这些分别是印象派大师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的作品。有朋友可能会问,怎么没有梵高?因为梵高是后印象派,我们留在下一节课讲。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几个人掀起的一场艺术革命,影响力大到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莫奈的《日出·印象》

提到印象派,我们一般首先想到创始人莫奈,和他这幅划时代的作品《日出·印象》。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印象派是被整个时代排斥、嘲笑的。我们先来看看“印象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1874年,一群年轻画家凑在一起在巴黎一个公寓里举办了场画展。这群画家来自于不同阶层,他们很多人对当时崇尚新古典主义的学院派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

展览作品中有一幅名叫《日出·印象》的作品,作者是当时才三十岁的画家莫奈。描绘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时一个港口的早晨,画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趁光线还没有变化就完成作品,因此画面的笔触线条有明显的写意感。

但是当那些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觉得莫奈画得真是太过粗糙随便,于是讥讽他不懂画画,认为这幅画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你这跟我们家那个脑残儿子画得差不多嘛,你们统统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挖苦的话,竟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这个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了解完印象派的诞生背景,下面我开始细讲它的特点,讲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印象派出现之前,欧洲绘画是怎样的,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学院派”。大家看过之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莫奈这种“凌乱”的画风会遭人取笑。

这种风格起源于文艺复兴,严格来说,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湿壁画里就开始用类似的绘画方法。印象派诞生之前整个欧洲有五百多年都是这种画风。

我们总结下这种写实风格的绘画特征:

1、古典绘画造型严谨,利用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的明暗的布局形成造型科学原理。

2、色调古典统一,画面是线、面构成。

3、叙事性明显,注重构思情节和塑造对象的内心情感。

4、室内创作(由材料工具多样、制作时间长和制作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

相较之下,来看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1、造型相对放松,画家不再在造型上死磕。

2、大胆用色,色彩明快鲜明、笔触丰富变化,画面是点构成。

3、重点表现光线下物体的色彩变化,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

4、室外创作(这是印象派跟古典主义绘画最显著的区别)。

比较之后再综合,有没有发现古典主义绘画一个更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古典主义绘画带有明显的为社会“服务”的性质。

他们通过制作图像来表现客观世界。文艺复兴早期大部分绘画题材都是为宗教服务的,比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然后延伸到政治,比如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再到表现人民生活的米勒的《拾穗者》。不同的时代的画家,都因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创作上留下明显的烙印。

米勒的《拾穗者》

而由于印象派绘画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可能,所以这群小伙子喜欢户外写生。他们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风景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他们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户外画画不仅可以让画画变成一种享受,还可以随时随地跟路过的美女搭讪:嗨!Beauty,你颜值辣么高,我能为您画张肖像吗?

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画面上只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退后几步,这些点就会汇聚起来,形成一个色彩丰富的清晰整体。

比较之下,印象派画家是任性的。他们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最直接的内心感受。而印象派诞生之前的古典主义画家,更像工作室性质:

土豪:达老师,帮我家丽莎画个肖像呗?润笔费怎么算啊?

达芬奇:按天算,一天五百。

《蒙娜丽莎》画了四年。

我认为,“艺术家”这个概念的自我意识,应该是从印象派开始的。从他们把画架搬到室外,追寻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艺术创作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表达自我,这种为表达而创作的意识,才开始真正确立和成熟。

印象派作品里的抽象意识,给后面相继出现的后印象派(塞尚、高更、梵高)、野兽派(马蒂斯)、立体主义(毕加索)、表现主义(蒙克)、抽象表现主义(康定斯基、德库宁、波洛克)埋下了伏笔。我后面会按时间顺序跟大家继续分享,一起感受一下任性的印象派小宇宙最后爆发到什么程度。

希望各位以后有机会在国外各个美术馆,面对着这些大师作品的时候,不仅仅是合个影,晒晒朋友圈,还可以拉着自己孩子的手,告诉他们这些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了解陈星州】

职业艺术家,现居北京

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2012年入选国家文化部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2012年跻身全国八零后拍卖成交纪录前十名

2014年获得爱尔兰文化部Cill Rialaig奖学金,并受国家文化部派遣赴爱尔兰访问交流

2015年签约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艺术家公盘

2015年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受威廉王子接见并向王子赠送作品

2016年受邀阿联酋驻华大使馆与迪拜王子进行私人会晤

个展

2006年 《意象·迹象-陈星州个展》 湖北美术馆

2009年 《孤独天使-陈星州个展》  杭州西泠书画院

2014年 《我见青山-陈星州水墨展》 北京华府会观心堂

2015年 《LANDSCAPE-陈星州》  北京798艺术区In2 space

2016年 《星河泛舟-陈星州个展》上海星河画廊

2017年 《陈星州韩佳茜纽约双个展》 美国纽约Bennett媒体中心
2017年 《艺海归鸿-陈星州画展》 广西玉林市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