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基伟将军晚年回忆,十五军在上甘岭打得好,因为他有位重要军师

 江山携手 2020-11-06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展开的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秦基伟将军晚年回忆,十五军在上甘岭之所以打得好,因为他有位重要军师。此人就是张蕴钰。
张蕴钰,出生于1917年,河北省赞皇县人,从赞皇县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就读于赞皇师范,1937年参加八路军,初任游击队队长,因有文化,善思索、勤动脑,所任的职务与参谋结缘。
张蕴钰先后担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十五军参谋长,与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长期搭档,在十五军中有“孔明先生”之雅号,秦基伟将军称他是“最放心的参谋长”。
上甘岭战斗前,十五军在守备阵地上筑起一座地下“坑道城”。这是秦基伟顶住不同意见的干扰,在张蕴钰的建议下,下定决心干的。当时反对挖坑道者议论很多,张蕴钰力排众议,建议准备要打大战。
后来事实证明,这些坑道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至战斗关键时刻,秦基伟都要派张蕴钰到上甘岭前线,了解战斗情况,提供决策依据。大战第五天,张蕴钰就带几个参谋,冒着炮火赶到45师。
这个师伤亡已超过3500人,师作战科长汇报时,谈到战士的伤亡情况,忍不住放声大哭。张蕴钰立即提醒:“作为指挥员、参谋人员,在战场上不能只看到伤亡,不然还怎么打仗啊!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打下去的问题。”
秦基伟非常赞成张蕴钰的观点,后来提出了“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这样鼓舞十五军官兵士气的重要口号。在上甘岭炮火最激烈的时候,张蕴钰先后三次上到上甘岭,为十五军在上甘岭的作战决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蕴钰曾向秦基伟提出了适时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战斗的建议。他认为,我军和敌人打炮战,打消耗战打不起,运动中伤亡大,坚持表面阵地伤亡更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转入坑道斗争。这样可以避敌之长,又可以扬我之长。秦基伟对张蕴钰的建议十分赞赏,当场拍板,使我军由被动挨打转变为积极出击,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