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翰墨飘香,张启邦画家和他的艺术人生【客都原创】

 客都原创 2020-11-06


2016年5月31日,梅州电视台的“围龙节目”专题播出梅州画家张启邦从事绘画的艺术人生。张启邦是梅县松口镇人,同乡们看了电视节目后相互转告他的事迹成家乡人的佳话。

作者和画家伉俪合影留念

近年《梅州日报》和客家网站有报导张启邦画家的事迹。2012年3月,客家文化赖俊权的采访文章《张启邦和他的艺术人生》,此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网站发表,网站的点击人数众多。2012年6月23日,由若帆采访文章《张启邦的“九五山居图”》发表在梅州日报,画中有著名书法家丘仕坤的题词。若帆的采访文章摘录如下:

张启邦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梅州日报客都传媒书画院副院长,梅州市林风眠画院(梅州画院)特聘画家。他是一位忠实坚挺的画者,从事绘画艺术三十多年,从一名国有集体企业专职工艺美术师转身为走向市场的“弄潮儿”,而且渐入佳境,道路越走越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毅力,靠的是一种敏锐的市场眼光,靠的是自身的强大实力。他可以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实力派画家,但他非常谦虚,为人处事诚恳低调不张扬。。。。。

从这篇采访文章可看出张启邦绘画艺术的知名度。

我与张启邦是我的同乡,我对他有所了解。我曾去他店中座叙。他的画店地处梅州市沿江中路(沿江金岸),因为沿江店铺的一条街的大部分店铺都是经营文化用品和少年课外补习班,人们称为“文化街”。画店墙上挂满张启邦创作的画,店中有一个工作台这是他绘画的地方,书橱堆放书刊,有茶桌和椅子。店中文化气氛浓厚,吸引文化人士前来观赏。画店是还是个“文化沙龙”,我每次去他的画店都会遇到几个文友聚在叙谈交流。

由于职业的关系,2012年我们在撰写《松口镇志》时为征集松口籍书画家的作品,张启邦是征集者之一,镇志中有他的作品《群鸟图》。作为人才辈出的松口镇,作品能入选志书也是一种荣幸。

张启邦,梅县松口镇石盘村人,出生于1956年。他父亲张宏光是个中学历史教师,曾在广益中学、松口中学任教。兄妹6人他排行第六,在那艰苦的年代,兄妹们在苦水中长大。他从学生时代起,对绘画情有独钟。17岁中学毕业后,父亲支持他学绘画。他先在松口镇工艺美术厂工作,边工作边学习。2000年,松口镇工艺美术厂受市场经济影响,工厂解体,员工自谋出路,90%的人已转行,而今还在从事这种绘画职业的仅有张启邦一人。他先后师从梁留生、梁小衡、宋省予、林清如等名师。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获得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毕业文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殊荣,成为梅州地方有名气的画家。

2000年邦师到梅州城区谋生开画店,经多年努力,终获市场认可,前来买画的人越来越多。2012年冬,有一个画家买他12幅画,他认为张启邦的画值得收藏。

有关张启邦的艺术人生介绍,梅州电视台的“围龙故事”曾专题播出。

目前社会,文凭可用钱买,名誉也可用钱买。张启邦的画作有人买来收藏,他能卖画养家,使人佩服。在我认识的画家之中,其中有些人是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他们都在中学任美术教师,好些人的作品没在报刊发表,也没作品获奖,更没有人买他的画收藏。我认为,张启邦的文凭和获奖证书是真才实学的见证。他的画能够卖出去被社会认可,也是一个人真才实学的体现。

2012年,我在收集松口镇志资料期间,他送一幅画《松口元魁塔》给我收藏留念。此画被我珍藏下来。

张启邦已年过60岁从其原单位退休,如今他还在沿江金岸开店卖画。他在获取荣誉后,还在继续追求艺术高峰。他说:“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安心创作,我的愿望是为美丽客家多创作好作品,多弘扬客家文化。”

艺无止境,贵在坚持和超越,祝愿张启邦画家的艺术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张启邦部分作品欣赏:

附:张启邦作品《九五山居图》说明

《九五山居图》是一幅描写江南山乡一角的现实主义乡村风情画。图纵50厘米,横230厘米,山峰起伏,林峦连绵,乡路蜿蜒,梯田叠锦,境界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山峰或浓或淡,一峰一状;树木葱茏,一树一态,变化无穷。整幅画卷有起有落、有密有疏、有浓有淡、有干有湿,竹林、乡道、田园、水草、村居、人物点缀其中,一层层渲染,驰张有度,收放自如,层次分明地展示云雾山村,相当有立体感和深度。从依稀可见的农民在田间耕作,从树枝刚刚泛出的嫩绿,使人感到正是阳春三月,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忙碌的人们正在播种,正在播下希望的种子。

作者:梁德新,摄影:客都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