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的冬至节:最是乡情好味道!

 客都原创 2020-11-06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过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节是中国的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气始于冬至”,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各地过冬至都要各种各样的习俗,那么冬至节各地有哪些传统美食呢?

冬至,又称冬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一般在12月22日,大雪过后,就是冬至。这天,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是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最寒冷日子的开始,从天文学上说“至为极”,从这天开始阴气终极,阳气回升,具有岁首功能,因而,人们视冬至为节气的起点,一年的开端和生命萌发的汛期。

客家人称冬至为“过冬”,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地吃一顿”。“冬至羊肉夏至狗”,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这不仅是客家人对中原饮食习俗的“保留”,也体现了客家人注重“食疗”的观念,羊肉比较燥热,但经过烹饪处理,在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强身健体。

冬至前后,梅州客家人都喜欢吃羊肉煮酒,人们俗称,认为在羊肉温补,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时令美食。

萝卜粄

冬至吃萝卜粄是客家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冬至来临时,每户人家都会用糯米粉和萝卜丝、虾米、猪油渣等做成萝卜粄,用蕉叶垫住放在锅里蒸。蒸熟后,大家会趁热品尝,而且要分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吃,庆祝冬至佳节到来。

酿 酒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说法。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酿酒用的新糯稻,去壳倒入竹篼里,洗去糯米中的尘物倒进饭甑,放到锅里蒸熟,随后用水冲冷,将碾成末的酒饼与糯米饭均匀地搅拌,最后放进酒坛,让其发酵。到冬至之日,才正式加进洁净清凉的山泉水,之后让其慢慢酝酿,时间愈久,酒质愈醇。

祭 祖

“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客家人祭祖分春冬两次,祭冬至祖虽不如清明祭祖那样隆重,但一年两次是必须进行的,因有说“关冬至门”,所以祭祖又必须在冬至前进行。

挪 圆

客家人旧时有一种说法是:“冬至挪圆,夏至捡田。”意思是说,冬至吃了用糯米做的汤圆之后,对身体很有益,明年生产劳动的劲头更大,可得到更多更大的经济收入,用劳动所得的钱来买田地。

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羊肉酒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前后,客家人都喜欢吃羊肉。广东三大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客家山羊为主料,配以党参、杞子、红枣、北芪、熟地等滋补中药材和客家娘酒炙制而成,具有温补暖胃之功效,有“冬节到时羊酒香,进补身体最合时”的俗说。

这是客家人对中原饮食习俗的“保留”,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客家人注重“食疗”的观念,羊肉比较燥热,但经过烹饪处理,在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强身健体。

糯米焖饭

客家人到了冬至一定要煮的饭 “焖饭” 。何为“焖饭”,煮饭时,是要小火慢慢熏,让饭在蒸汽中慢慢熟,这就是客家人所谓的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食补法。用白糯米加上三层猪肉,在锅里炆熟后,加上味料、蒜苗或葱花,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糯米饭。客家人认为冬至吃糯米饭也对身体有益,也可强身健体。


腊肉腊肠

冬至时节,秋收冬藏,农事已毕,一年耕稼,丰硕喜人。由于这时天气寒冷干燥,客家人一般都在冬至前后腌制腊肉腊肠,以备春节前后食用!

手工香肠肉色泽金黄、风味独特,是客家人款待宾客的下酒佳肴。腊肉色、香、味俱全,煮、炸、炒俱佳,冬至前后,不少客家人都有晒制腊肉的传统。

冬至谚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客家人冬至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