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赵文/鼎华图《华容道困局: 云长你降的是哪门子的汉? 》

 乐艺会 2020-11-06

《三国华容道人情困局:云长你降的是哪门子的汉?》

老赵文/鼎华图

本内容是老赵闲聊四大名著的部分摘选,也是老赵唐鼎华在多年前合作之后的再次合作。本次内容与多年前的歪说四大名著,虽然有部分沿用,但是框架、视角,叙述风格都迥然不同。欢迎关注。欢迎出版合作。

《华容道人情困局壹:选修春秋课程的云长同学一道人生应用题》

关云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最大的特点,大家都知道,是个义字。关云长他还有诸多的特点,比如说,熟读春秋;比如说,深通兵法;比如说,个人战斗能力大,也就是武艺高强,我们一般看到关羽的造型,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关云长一手托着长长的须髯,一手持托着《春秋》这本书,在读书,夜读春秋嘛。

这说明,关羽在军营当中,读书不辍,而且好读《春秋》,是出了名的,读《春秋》为什么呢,曰:明大义也。关羽也熟知兵法,他率领军队曾经打过很多胜仗,比如说,有名的水淹七军,打得曹魏的军队鬼哭狼嚎,溃不成军,威震华夏,曹操都曾经想迁都来避他的锋芒,你要知道,如果只是一个人在两军阵前厮杀的武功,包括当年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这些呢都只是匹夫之勇,而率领大军,懂得谋略,要运营整个的战役乃至战争的系统工程,这才是上将的所为。所以说,关羽知兵。

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来佐证,说孙权有一段时间,因为辽东的公孙氏戏耍于他,十分生气,本来辽东与东吴说好,两家结盟共图曹魏,结果呢,人家反悔了,把孙权给甩了,孙权非常生气,当着大臣的面,表示要发兵去攻讨辽东。

这个时候,大臣们心里也知道啊,这个主公啊,脸上下不来台了,连主公孙权自己内心也知道,咱们这个东吴啊,要去打辽东,你不能越过堵在淮南的曹军啊,那你怎么办?你难道还能像关羽当年一样,过五关斩六将,一关一关地打到辽东?你要有这个本事,不如直捣洛阳长安结了,是不是,所以,就算在幻想中,你也只能在大海之上,组织一支海军,一支海军远征军,打到辽东半岛去,这可能吗,你的设备,你的战斗力,你的财力,你的后勤保障,况且是,打得赢吗?最后是,有必要吗?答案是,孙权心里也知道有这些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他老人家这口气恶气,实在出不来,憋得慌,他老人家的脸面啊,没地方搁,自己给自己搭了一个高高的台子,自己下不来啊。这个时候急需要有一个拎得清的臣下,替他塞个台阶顺坡下驴。

于是有个大臣就瞅出了四六,他就站出来说,啊,主公您老人家武功盖世哪,你看啊,这个刘备当世枭雄,不也给你打败了嘛,是不是,那个曹操当世枭雄啊,不也给你打败了嘛,是不是,打败曹贼,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啊,曹贼乌陵之败嘛,打败刘备呢,那就是夷陵之战啊,夷陵一把火嘛,是不是,还有呢,关羽当世骁勇啊,不也给你灭了吗,是不是,所以奉献出此等三大过硬证据,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了孙权一个舒舒服服的大台阶。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啊,主公您啊,无需在这么一件辽东的小事情上,向你的臣子或者你的世界去证明,你,是打得过辽东,还是打不过辽东,既然你连曹操、刘备、关羽都打败过了,啊,“三虏”你都灭了,你都把他们给打趴下了,辽东的公孙氏啊自然更不在话下,你不用证明你能打过他,你肯定打得过他嘛,你无需证明,你不打,那是你的智,那是你的肚量。

所以呢,这个台阶一塞,孙权就顺势下坡,一场嘴巴上的战争就此顺利消弭,这个里面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是说,你看他把关羽和曹操和刘备并列,说明关羽啊,在军事上实在了得,某种意义上啊,他所守卫的荆州,在蜀国之外的他国眼里,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可见关羽啊,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既然关云长熟读《春秋》,熟读《春秋》就意味着他深明大义。大家注意,他深明的不是小义,而是大义,说明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很有心得,也很有明断。关云长夜读春秋,一手持书,一手捻须,那为什么要捻须呢,因为这是一个会心的状态,你看,听佛陀讲经,得其意者,听懂了的,才拈花微笑;吟咏诗歌,经常也要拈断须,拈断发的,人得意的时候,也要拈着须,摇头晃脑,笑两声,所以这个拈须啊,表示他会心了,与所读的内容相通了。可见关羽对《春秋》的理解功力之深。

那关云长是怎么来践行这个春秋大义的呢,让世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这个深明春秋大义的人啊,在华容道,放过了孙刘联军的头号战犯曹操曹孟德。

在放过曹操的那一瞬间,云长的内心啊,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冲动,那为什么他会这么冲动呢,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冲动呢,无他,那是自我感动的滚滚波浪。

在那一个历史时刻,义薄云天的道德快感,远远压倒了,恪守法令的道德快感,在这里啊,快感是很重要的,云长他觉得这么做,无比的义气,为了义气呢,他已然做出了自己的牺牲,什么叫牺牲呢,因为云长是立了军令状的,这个军令状就相当于现代的这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对赌协议,你执行的内容合格完成,顺利,是一个做法,是奖励,你没有完成你的许诺,尤其是协议死任务,那么你就要承担罚责,而这个军令状的具体内容啊,是需要以关羽自己的脑袋作为对赌筹码的,换句话说,关羽在签署了这个协议的时候,第一是没有退路的,第二他觉得任务的履行、兑现,是十拿九稳的,他其实对自己的内心的化学反应,没有真切的了解。他只了解那个夜读春秋的关云长,时间长了,连他自己也相信,那个造型是他真实内心恒定的价值塑造。

所以云长啊,当他在长髯之中,开出他那个金口,放走曹丞相的时候,他是非常悲壮的,因为在理论上啊,他是以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头颅,来谱写了一曲义薄云天的长歌。


《华容道人情困局壹:选修春秋课程的云长同学一道人生应用题》

老赵文/鼎华图

上回我们说,云长啊,在华容道口,就面临一个悲壮和自我感动的剧目。就是律令与义气的冲突。

大家都知道结果了,关羽内心动摇了,最后放了曹贼。

云长在内心的道德退却以后呢,仍然想对主公啊,有所交代,因为忠义两字啊,是社会之中的不可变通的铁则,放走曹操,是以关羽他自己的人头的代价,博得了一个义字,在义气上得了分,但是这个义呢,虽然在中国社会当中十分吃得开,但是呢,它也有大义和小义之分,义之外呢,还有一个大大的忠字。他放走了曹操啊,自己获得了义气的美名,偿还了内心的愧疚,但是他怎么去向自己的主公刘备诠释和实践那个忠字呢,这就是云长的道德困惑。

换句话说了,只放走曹贼一人,这样一种方案。的确是相当高明的,因为大家想。关羽是必须要解决自己以前愧欠曹操的那个部分,当年在曹操那里,虽然是寄人篱下,但是曹操对他视同自己的亲信,对他是宠爱有佳,咱们不说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绫罗绸缎,功名利禄。也不说对他的宠爱,在诸将之上。单说千里走单骑这件事,你关羽,已经是率先超出了曹操的心理底线,曹操完全可以,而且很轻易的把你阻拦,拘役,或者是斩杀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但是曹操这个人非常会做人,他做人做到了底。他宠着关羽你,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那么看待,只有儿子才能够屡屡的,仗着宠爱,做出无数个出格的、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父母对他还是溺爱,惯着,不加惩处,由着他去,宽容,厚待,况且这是在讲究军纪,讲究律令的曹操手里。

所以这一点,这个烙印烙在关羽的心里边,成了他一辈子,最最愧疚,最最感动,最最不忍,也最最想回报的一个事,当年的一个种子啊,在关羽的心里啊。开出了一片的麦田,所以,关羽要回报曹操,他用什么代价,他都觉得没有过分。英雄人物。道德典范,他都是以自己的行为,要向世人来证明价值的。几万双几十万双眼睛啊,他会觉得同时在看着他,他只能这么做,才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观众,所以对曹操呢,在华容道,他付出怎么样大的代价,也得把曹操给放了。再大的代价也大不过名誉

但是曹操的那些属下,跟关羽之间。并没有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既没有当时的那些恩,所以,也图不上这些个报,关羽他给自己提交的这个方案,似乎非常高明,天衣无缝,放了曹操,自己内心可以解脱,抓走了他的大部分官员,在战果上也不丢份儿丢到哪儿去,也是败中求了胜嘛,也可以回去交差了嘛,既可以向主公交差,也可以像张飞赵云这些同僚交差,也可以向执行律令的诸葛亮交差,请求适当的宽刑,也可以由主公孔明去向联军指挥长周瑜,和他的主公去交待。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儿吗,况且说了,曹操一个光杆司令回到北方,元气大伤。

说辞可以有很多,比如,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精锐,都被一网打尽,曹贼回去要恢复元气何等困难,一困难,孙刘两家的地下组织就可以顺势而动,曹贼辖区还马上会生乱,关键是,关羽放了曹贼,就等于给曹贼背上了一个大大的包袱,因为曹操他只有一个人回去,他抛下了他的手下,听着他们的背后的那些凄惨的哭声,他自己一个人走了,他背上肯定要背上一点东西,曹操自己还比较好解脱,因为他是宁我负天下人,天下人勿负我的人物,但是,大家,世界,社会上给曹贼的看法会愈加负面,失道会寡助的,社会舆论难道可以轻视吗?是不是,所以,关羽设计的这么一套方案,值得他自己自鸣得意,觉得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这个方案貌似非常完美。

但是云长这样一种两重道德,所造成的虚弱,脆弱。已经完全被对手曹孟德所彻底洞悉,曹操是何等样的人物,关羽这点花花肠子,在他眼中如三岁小儿一般。曹操怎么来解决这样一道奥数方程式,来解决这么一道鸡兔同笼的难题呢?

曹操:他们都是我的哥们,我们都发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真的。

曹将们: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

曹操在解这个方程组的时候,首先把手下的所有的文武工作人员,通过“跟我多年”和“情同手足”这两个关键的要素,实行了乾坤大挪移,他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三段论是这样的,第一,跟我多年,第二,所以情同手足。第三,所以这些在外界眼里是我属下的文武官员,其实都是我的哥们儿。

诶,这样一个转换哪,它就腾挪出来了。那么这些既然都是曹操的哥们儿,那么你关云长啊,你不是义吗,你不是义薄云天嘛,你不是义字当头嘛,你不是可以舍身取义吗。义是头等大事啊,对不对,那么既然曹操的文武官员。都已经是曹操的铁哥们儿,那么你关云长啊,若想只放曹操一个人走。要把曹操的其他的哥们兄弟,全部留下,要加害于他们,那么你无异等于加害了朋友的朋友。放了曹朋友,害了曹朋友的朋友,你也不是人啊,你也是不义啊,你非但是不够朋友不够义气,你还陷曹朋友于不仁不义,虽然放了曹朋友。却陷伦家于多重不义,你怎么办嘛,可怜的老实人关云长啊,面临的最终的抉择只有两条,要么曹朋友和他的朋友啊,全部留下,按照法律,交给联军去处置,开一个批斗会,宣布战犯名单,说不定就实行了枪决。那么云长自己呢,就落下一个忘恩负义,不仁不义的恶名。

还有一种选择呢,那就是把曹朋友啊,和他的朋友们啊,全部放走,做人做到底。这样呢,就留一个完整的,干净的,充分的义气的名声。面对曹贼以前做人做到底,对云长仁至义尽的层面,云长给予一个对等回报不算过分吧。道德之音这么地在云长心里发出声音。

说实在话,到得此时啊,以义气著称的,以义气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第一要义的关云长啊。也的确是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尘埃落定。


《华容道人情困局叁:江湖道德与职业操守的惨烈搏杀》

老赵文/鼎华图

关羽:徐亲家,俺闺女上个月才嫁到你家,你还要收俺的船钱不成?

徐晃:都过去整一个月了,干哈呢,嫁啊娶的,当天可不都已经结清了么?!

上回说到,曹贼用一个公式转换,逼得云长放了全部曹魏君臣,破了云长自欺欺人的两全之计。

曹操和他的文武战友们,都顺利的回到了北方,这就是华容道的最后的结局。可悲的是,云长的人情啊,并没有卖成啊,被退货了。你看,他死了以后,他的首级被孙权送给了曹操,想嫁祸于人么,他的曹朋友呢,也不过拿着他的头啊,揶揄一番了事,好像并没有悲痛啊,可见曹操和关羽之间,并没有特别深的感情,否则见了好兄弟的首级,还不得热泪盈眶。

除了曹贼,被关羽当年在华容道放过一马的那些曹魏文武,有了一命之恩的很多朋友,或者因为一命之恩而交上的朋友,日后也没有见到感恩的情形,有的成了他的死敌,比如说当年被华容道的关羽放走的那个徐晃,在华容道之前,两人就在曹魏营中认识,应该说是旧谊新恩,但是就是这个徐晃,水淹七军以后曹操派徐晃率军去救樊城的时候,在阵上见了云长,非但没有半句感恩的话,而且面皮铁青,满脸严肃,动作酷杀,六亲不认,要取云长的性命。只字不提以前华容道关羽的那一番的恩情。这是为啥呢?云长的心拔凉拔凉的。

按照关羽的方程式,按照关羽的逻辑,当年曹操对他那么好,有厚恩,所以她才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这叫报恩,那么他如今在华容道上放了这些朋友,那么这些被他放走了、留着性命、获得了大恩的这些朋友们,怎么就不能像关羽回报曹操一样的来回报于他呢,他实在是想不通。所以呢,关羽呢,这种超越国界的博爱的义举啊,就成了他个人的一个孤独的行为了。

其实说得冷峻一点,那些曹魏得文武,把活命的恩情没有给云长,而是给了曹贼。因为按照云长的初始方案,他们是战俘的命运,正因为曹丞相的思维转换与战略高度,使得他们能够回到故里与家人团聚,仍然在曹魏的政府中享受荣华富贵,所以他们怎么能感恩云长呢?他们非但不感谢云长,还恨云长。因为他们不是因为云长朋友而获得生命,只是在云长与丞相的博弈中,幸免于难的棋子而已。

当然了,求仁得仁,不必别人也能做到,也不必别人都能理解,关羽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只须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这个也是对的,那么云长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云长身上同时存在着他一直坚守的职业道德和江湖道德,两种道德观之间无情的厮杀。

我们来想一想,江湖啊,有江湖的规矩。法律有法律的范畴,职业有职业的需求。这些规则之间呢,并不完全都是兼容,有的时候是互相交错互相厮杀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具有了多重的范畴,他生活在不同的生态里头,他具有不同的价值的系统,那么他活得就会比较煎熬,这也是大家可以理解的。

关云长的江湖道德,和职业操守之间的互相的挣扎,这种挣扎在历史上也经常发生。诸葛孔明和自己的大哥诸葛瑾,分属於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两个人去接触谈判不止一次,其实双方的主公都担心,兄弟的对方一方会把自己的这个人才挖走。所以呢,这种交往往往是浅尝而止,也没有办法交下去,你比如说,像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的兄弟朋友,鲍叔牙举荐管仲,管仲最后没有举荐鲍叔牙,换句话说了,兄弟之间哪,在大家的众目睽睽之下,属于公开地进行表演,他也只能对自己的兄弟,表现得比正常人认为的还要苛刻,还要严格,还要不讲情面。他才能去破掉一些在他身上,关注的、疑虑的、以为的那些神态和眼光,是不是,就像魏征当年啊,到了李世民的麾下,他不阿谀,不迎合,为什么呢,因为魏征这个人。在到李世民麾下之前,一开始呢,是元宝藏手下的人,后来又到李密手下干活,窦建德呢,也用过他,回到唐以后,又做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是李建成的亲信,他一开始没有投到李世民麾下,是最后才到的李世民的麾下,他身上已经背负了一个反复变来变去的一个“小人”的这么一个公众判断,你是投靠过来的,对不对,所以。魏征只有用决不阿谀,甚至比正常人更为过分的,忤逆主子、触犯龙颜这个方式,用这个矫枉过正的方法,才能给自己争取一个生存与尊严的权利,所以呢,江湖的道德和职业的操守啊,从来都是有着扭杀,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有关于这么一个探讨,我们下回继续聊。


《华容道人情困局壹:选修春秋课程的云长同学一道人生应用题》

老赵文/鼎华图

上回我们讲的是关云长的道德的困境,上次我们聊了他在华容道放走了曹贼。当时放走曹贼的时候啊,关云长一开始啊,非常的自我感动,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立过军令状的。

我们也说过,他立过军令状啊,军令状啊,非常的严苛,绝非儿戏,你无法兑现啊。是要军法从事的,是要掉脑袋的,所以关羽啊,明知道自己要掉脑袋,还放走了曹操,所以他觉得自己呀,是非常可以感人的,感人之前哪,他率先呢,自己先感动得不得了,因为这样的义气啊些,非但义薄云天,连古人呢也很少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啊,完全可以彪炳青史,可以载入史册了。

但是问题呢,到后来啊,我们突然发觉呢,云长回去以后啊。这个军令啊,并没有实施,诸葛亮呢,在形式上是要执行这个军令,但是。刘备过来干预了,因为当时的逻辑关系是由很多层面来组成的。

在执行军令的这个过程当中,这个系统当中,诸葛孔明,他是这个行政系统的执行者,但是呢,他很多决议啊,很多执行啊。也面临着一个人的一票否决,所以呢。诸葛亮啊,他会在行政和军令的系统当中,依照律令来执行事情,但是同时呢,他和主公。也有一个,上下的命令的执行与豁免问题。

所以呢,问题不在诸葛亮这里,而在于关云长那里,犯下了军令啊,犯下了杀身大罪的关云长啊,在大哥的说情声中啊,默默地活了下来,他知道啊。如果按照法律,按照军令来执行,锱铢必较,其结果就是人头落地,如果按照家法来玩,如果把所有的这个公家法律的系统,转换到刘备主公好大哥的这么一个家法的体系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的活络,虽然立了军令状,一旦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啊,他也和普通人一样啊,因为,他热爱生命啊。

关云长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触犯了军令,但是呢,主公往往是有干预权否决权的,主公是在法制外的,关云长有一句名言,叫降汉不降曹,这呢,绝对是一个名人名句,降汉不降曹,当年曹军围困关羽军,张辽上土山说降。关羽呢,就开出一个投降的条件。叫做,降汉不降曹,投降汉,而不投降曹,这个太可笑了,你为什么要投降汉呢,你难道不在汉的范畴之内?你另立了国家?还是你是番邦?你还是怎么着呢?汉朝没有覆灭,汉献帝还在。你降的汉是什么东西呢,难道你本来以前是反了汉?是不是,十分的不解。

就算以前曹操利用了自己在汉朝的工作特权便利,假托汉朝皇帝,封给你关云长汉寿亭侯。那个时候啊,你接受了这个汉寿亭侯,就表明你是汉家的臣子,当然了,在汉寿亭侯之前,你也跟着刘备对不对,刘备做过很多小官,安喜县尉啊,平原县令,哪怕当时到了关东义军讨伐董卓的这个大营之内,你和张飞两个人,一个马弓手,一个步弓手,这再小啊,也是一个汉朝的小官哪,也食了汉禄了,你怎么就不是汉朝的臣民呢,你还降的哪个汉哪,有第二个汉可降吗,所以。全是自欺欺人。

降汉不降曹,这只是一个高明的外交辞令啊,我估计呢,他在关云长的内心。和在曹孟德的内心呢,也是各自互相表述的。与降汉不降曹啊,可以作为一副对联的。还有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呢,来自隋唐演义罗成他爹,叫做,听宣不听调,也是面临大军压境,要他投降,他说,投降可以,听宣,不听调,所以呢,关云长啊,和罗成他爹呀。这两个都是自欺欺人的典型,这种对联里啊,的确是自欺欺人,但更多的呢,是活络与实用,所以大家呢,也不可过于地小看了关云长,它的确具有非常好的外交的策略。

主公刘备伸出了援助之手,一票否决,把关羽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这个情形呢。仿佛有些像我们现在大陆每年都非常红火的一个歌手选拔的节目,四个导师,在若干轮以后啊,手里呢,都有一张丹书铁券,被淘汰的选手。有的呢,就一去不回,有的呢,凭了导师的这一张丹书铁券,就能起死回生,这叫复活。你看吧,凡是被导师使用了复活权的,这么一个选手。仿佛从鬼门关回来一样,听到自己得到恩赦,无不泪流满面啊,你可以想象当年关云长。死而复活的那种心理。

马谡:三姨夫!

后主:宗谱上没有,驳回该申请!

诸葛:我申请了多年还没批下来呢,想插队?!

所以呢,关云长啊。终究还是幸运的。若干年以后的马谡啊,就显得倒楣了,它同样是立了军令状。同样是违背了军令,同样是对赌失败,但是呢,因为马谡不是黄埔一期,资历不够。他呢,也不是皇亲国戚啊,是不是,关羽当年和刘备那是义结金兰哪,他们情同兄弟啊。你马谡是个什么东西,你没有能够和后主刘禅再攀上兄弟。你不够格啊,所以呢,马谡,同样立军令状,同样爆胎,无法履行。但是呢,他就没有关云长这么幸运,只好呢,被诸葛亮用来做治军祭品。到头来呢,这还是制度问题与文化问题。

关云长免去依法追究,非常幸运,这么幸运的其实也没多少,那么曹操呢,好像大家都认为他是法家。治军治政,执行法律。比别家要来的严一些,曹操呢,自诩治军严明,令出禁行,他自己的坐骑啊,践踏了农田,违背了自己制定的那个律令,按照道理是要杀头的。大家怎么去杀了个曹操的头呢,是不是,就像皇帝,有时候,违背了法律,大家怎么去给他上刑呢,所以,这涉及到一个文化命题,刑不上大夫,为尊者讳,某些程度,它是可以豁免的。所以曹操违了自己的法,用自己的头发,来替代首级,替代这个头,把头发割了,来比喻,来替代杀头。也已经难能可贵了,对不对。

曹操:头发如韭菜,割了还再生!

群臣:现在农贸市场上韭菜很贵的哇!

刚才还在说关云长寂寞,他的际遇呀,他的好机遇啊,一般不会别人有,但是呢,的确有一个例子可以与关云长媲美。

你看,夏侯惇,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在新野被诸葛亮打得大败,锉动了军中的锐气,他之前呢,也是立过军令状的,但是这个吃了败仗以后,按照军令状啊,他应该斩首,但是他和关羽一样,没事,继续活着,为什么呢,理由也是一样。第一,黄埔一期,第二,亲戚,关羽啊,是刘备的义亲,夏侯惇呢。是曹操的亲戚,可见啊,当时的观念和制度啊,的确有更深的文化根源问题。

夏侯惇:亲达,我要是直接姓曹就好了,省的别人看不懂我的便宜!

曹操:铁锁,我爸当年一样认干爹,认个姓刘的多好,再没人说我篡权,什么皇叔,我还皇大伯呢!


有关于华容道风云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讲完了,谢谢大家。欢迎继续关注老赵闲聊三国、闲聊水浒、闲聊西游的其他内容。

唐鼎华 1982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现为江南大学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无锡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92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2006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唐鼎华作品集》,200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插图设计》,2008年在香港中艺画廊举办《唐鼎华国画作品展》, 2009年在常州书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2010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2014年美术作品《无锡老百业》、《天下惠安》参加十二届全国美展。2015年“做年榚”“梅花糕”“朩偶戏”“女子盆汤” 参加了全国首届插图展。2017年《红军长征故事―女红军故事》参加全国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